7月16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批評川普(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價值3600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徵收關稅。
耶倫在訪問歐洲一週後表示:「我個人的觀點是,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方式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考慮問題在哪裡,也沒有考慮美國的利益。關稅是對消費者的稅收。在某些情況下,在我看來,我們傷害了美國消費者,而前政府談判的交易類型實際上在很多方面並沒有解決我們與中國的根本問題。」
但耶倫部長沒有抓住重點。川普的主要關稅設計師之一,彼得‧納瓦羅博士(Peter Navarro)的回應既嚴厲又有啟發性。
在給《大紀元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納瓦羅寫道:「美國財政部是華爾街和跨國公司的全球主義的俘虜,無論誰掌權都是這樣。我經常在財政部與前財政部長史蒂夫‧姆努欽(Steve Mnuchin)作戰——他一直拒絕執行川普的貿易政策。耶倫也不例外,因為華爾街和她有利益關係,她也不知道美國主流製造業的現實情況。」納瓦羅補充說,「拜登需要控制她。」
川普、納瓦羅和前政府中的其他人將中國的關稅作為經濟和國家安全戰略措施,旨在保護美國工業,並從每年高達6000億美元的中國知識產權盜竊中收回經濟損失。他們認為關稅是一種迫不得已但必要的糾正措施,以對抗中共掠奪性貿易和其持續破壞美國經濟和美國創新的行為。
納瓦羅寫道:「在不公平貿易的世界中,關稅是美國工人和製造商與各種貿易欺詐和血汗工廠勞工競爭的重要工具。」
他在電子郵件中指出,美國的鋼鐵、鋁和一些耐用消費品從關稅中獲得了必要的支持。他寫道:「通過徵收反對不公平和大規模傾銷的關稅,川普政府拯救了美國的鋼鐵和鋁業。」
傾銷是外國出口商用來削弱競爭對手產業的掠奪性經濟策略。在傾銷時,外國實體故意將其出口產品定價低於「公允的市場價值」,把競爭對手趕出市場。當競爭對手破產並退出市場時,外國實體就會利用其在美國市場的壟斷地位,將價格提高到令人難以接受的水平,或完全不給美國消費者提供產品。世界貿易組織(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認為傾銷是一種可以通過關稅來反擊的做法。
川普的關稅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前政府認為這是戰略性的。他們的原則是「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工業必須保持強大和彈性,以提供就業機會,熟練的勞動力,為整個美國經濟做出貢獻,並提供一個健康的製造業生態系統和安全的供應鏈,保證那些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項目,從呼吸機到飛機發動機,從超級計算機到5G基站,可以在美國進行研究、開發和生產。
一個強勁的工業基礎本身是有價值的,包括生產那些可能和國家安全無關,但對美國的經濟和創新很重要的消費品。關稅的目標不是降低價格,而是提高就業機會以增強購買力的,以及加強在緊急情況下拯救生命的工業基礎。通過改善製造業的工作來增加政府收入和工人的購買力可以抵消任何可能的價格上漲。
關稅的積極影響並不總是立竿見影的。當被問及美國汽車業疲軟的問題時,納瓦羅回答說,「川普成功地重新談判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但汽車工業的利益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顯現出來。《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定》(USMCA)的重要之處在於那些我們能夠進行協商的嚴格的國內內容規則。」
耶倫暗示高價格是由關稅造成的。關於這一點,納瓦羅回應說:
「當前的通脹飆升主要歸因於四個主要因素: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瘟疫大流行導致的生產和供應鏈瓶頸、喬‧拜登對石油和天然氣發起的戰爭,以及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衡導致的工資通脹,而這也是瘟疫大流行的結果。
「關稅與通貨膨脹毫無關係。零關係,無可置疑。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我們徵收了多年的關稅,但並沒有發生通貨膨脹。這是拜登執政期間的現象。在川普政府時期,由於強勁的增長和生產率的提高,加上戰略能源優勢和管制的放鬆,通貨膨脹率有所下降。中國通過讓人民幣貶值,抵消了關稅可能帶來的通脹影響。」
美國財政部對藍領階層的問題一直缺乏了解。納瓦羅將其歸因於美國金融機構通過華爾街的人事渠道對財政部施加的影響。
他說,要解決財政部的問題,「你必須首先扔掉華爾街的垃圾,尤其是高盛的垃圾。多年來,這些垃圾都是官僚機構的工作人員。然後,你需要一位了解美國藍領的財政部長。姆努欽和珍妮特‧耶倫顯然都不了解。」
作者簡介:
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擁有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2001年)和哈佛大學(2008年)政府學博士學位。他是《政治風險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出版商,科爾分析公司委託人。他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他撰寫了《權力的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即將於2021年出版)和《不侵犯》(No Trespassing),並編輯了《大國,大戰略》(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
原文「Navarro Defends Trump’s China Tariffs Against Biden’s Treasury and Wall Street」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