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時分】最慘烈一戰 你不知道的淞滬會戰(上)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7月13日訊】有個電影《八百》,講淞滬會戰的。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淞滬會戰打了3個月,敗了3個月。這句話我特別不同意!什麼叫敗了3個月,上海那麼一個彈丸之地,沒有什麼戰略縱深,你敗了3個月。別說3個月,你敗一個星期你試試,你早就沒地方退了。你想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敗了3個月是什麼概念,法國打德國,法國敗了一個半月,全國投降了;日本的馬來戰役,打英國,山下奉文帶著一個軍把英國馬來印度聯軍14萬人一個半月趕到新加坡;新加坡戰役,一週的時間,英國聯軍十萬人就投降了。

而淞滬會戰之所以在上海這麼大的地方能打3個月,那是無數國軍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一個屋子一個屋子打過來的,我們今天就好好聊聊淞滬會戰,看看淞滬會戰到底有沒有敗了3個月。

淞滬會戰 多少新兵頂缺

淞滬會戰我們要先從一個小故事講起。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出自大陸政協出版的《國軍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白紙黑字,確鑿無疑。

陳誠當時是整個左翼軍的總指揮,陳誠有一次和士兵說,日軍使用機關鎗,都用啪啪啪,啪啪啪,三發的點法來考驗我們,意思是問你怕不怕,我們應該還以兩發的點法,啪啪,啪啪,表示不怕。如果我們連續不斷的啪啪啪啪一通亂放,就等於說,怕怕怕怕,敵人知道我們是新兵,沒有作戰經驗,等我們子彈放光了之後,再猛烈進攻。

當然了,日本人不懂中文,肯定不是問我們怕不怕。陳誠這麼說,只是用一個幽默的方式把一個簡單的道理告訴大家,碰到敵人你不能慌,不能端著機槍就一通亂放。

陳誠為什麼這麼給士兵講話?如果士兵都是經驗豐富的戰士,陳誠有必要講這個故事嗎?沒必要,陳誠之所以這麼講正是因為士兵中很多都是新兵。

那為什麼淞滬會戰有這麼多新兵呢?因為打得太慘烈了,一個師上去沒多久,就被打得不成建制了,要不斷補充兵員,上來的全是新兵。我看36師師長宋希濂的回憶錄提到這麼一個事情,36師三個月間補充了4次兵員,每次1500到2000人。三個月時間,全師傷亡12,000人,我們知道36師滿編也就八千多人,傷亡一萬二就說明整整一個半師的士兵打沒了。

宋希濂回憶,有的新兵來了,剛上戰場就戰死或者負傷了。從前線負傷下來的傷兵坐在擔架上見到宋希濂,問道,「長官,我是在哪個部隊負傷的啊。」新兵來了,馬上上火線,連自己部隊的番號都不知道就受傷了,實在是讓人心痛。

宋希濂回憶說,三十六師經常在於敵軍相距很近的地方進行戰鬥。有時雙方講話都聽得很清楚,日軍的機關鎗甚至可以打到宋希濂的司令部。日軍日夜對國軍輪番轟炸,哪怕白天有一兩個人在路上行走,敵機看到了都要低空掃射。補充來的士兵,由於要避開敵機白天的轟炸,都是晚上到達前線,立即投入戰鬥,很多人連番號都不知道第二天就陣亡了。

不止是從宋希濂的部隊,這是淞滬戰場的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當時胡宗南的第一軍也參加了淞滬會戰。

胡宗南當時部隊士氣旺盛,作戰頑強,面對敵人寸土必爭,每屋必打,打了一個星期,傷亡慘重,但是胡宗南一聲不吭。後來作為戰區副司令的顧祝同知道了,電話裡說,我們今晚派部隊來換防,胡宗南說,再不來人,明天我也要拿著槍上火線頂缺了。以第一師為例,補充兵員4次,旅長兩個,傷了3個,團長4個,死傷5個,全師的連長,除了通信連長,就是打電話的沒死,其他所有連長不是傷就是死,全部換了一遍人。

第78師李文部傷亡基本上與第一師差不多。營長中除一個嚴映皋,其餘全部陣亡。營長以下軍官和士兵傷亡達80%。

淞滬會戰:進攻、相持和撤退

整個淞滬會戰怎麼打的呢?其實大致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攻、相持和撤退。

從8月14號開打,到8月底,這段時間主要是中央集團軍在上海市區,江灣閘北楊浦一帶進攻日租界的日本據點。這期間主要是宋希濂的36師、王敬久的87師和孫元良的88師擔任主攻。國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因為缺乏火炮和空軍支援,很快在日本增援部隊到達之後停滯了進攻。

很快雙方進入了第二階段,相持。日本的增援部隊趕到,從上海北面從瀏河到吳淞口一帶登陸,登陸以後向我方羅店大廠江灣一線推進,在這一帶形成了相持。在這裡一打就是打了兩個月,我方軍隊寸土不讓,頂著飛機大炮,一個屋子一個屋子打,一個村一個村子守,有的陣地白天丟了,晚上再組織敢死隊奪回來。

主要的戰鬥是從瀏河到羅店,大廠到江灣這一帶。這裡面有很多非常悲壯的故事。當時負責防守羅店的是第十八軍,軍長是羅卓英。在羅店這個地方,反覆易手,七次丟失,七次又奪回來,我看羅卓英的回憶,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10月5日,雷漢池營長率軍守「徐宅」陣線。敵人以戰車二十餘輛,衝擊我陣地,並施放毒氣。我官兵誓死不退,與陣地同存亡。最令人感動的是有士兵18人主動將手榴彈捆在身上,伏地以候戰車衝來。結果,人亡戰車同時被炸毀。這是古今中外所未有的壯舉,也是空前的慘劇。

羅卓英特別寫了一首詩來紀念這些勇士:姚營而後又雷營,濺血成仁性命輕;毒彈戰車何足畏,浩然正氣作乾城。

這首詩裡的姚營指的是姚子青,也是羅卓英的部下。姚子青全營與寶山城共存亡,無一生還。二等兵魏建臣回憶,日軍自五日起在機炮火力掩護下猛攻寶山城,城多被毀,建築物無一倖免,兵力懸殊,我軍傷亡慘重,激戰二晝夜,迄七日晨,敵復以戰車堵擊四門,集中海陸空火力射擊,城無全瓦,我官兵猶復為最後只苦戰與巷戰,營長姚子青少校陣亡於東門,寶山城於十時傾失陷,全營官兵與城通殉。

羅店保衛戰的時候黃維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第67師師長,黃維回憶「就在拂曉時,日軍開始炮擊,向我陣地發動全線進攻,羅店全鎮毀於炮火,成為一片焦土。我軍經常趁敵機不能活動的晚間,發動夜戰以奪回白天喪失的陣地,有時進行肉搏戰,雙方傷亡都很大,第67師傷亡過半。」黃維的67師在羅店打了一個星期,打到最後黃維手下的三個團長,一人戰死二人重傷,師部除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夠。

整個九十月份我軍一直在瀏河羅店大廠一帶戰鬥,始終守住了防線。日本一看正面防線無法突破,決定從側翼打擊我軍。11月5日當時日軍從上海南邊的金山登陸,對上海守軍形成南北包夾的態勢,11月11日,國軍全線撤退,淞滬會戰結束。

淞滬會戰的轉折點無疑就是11月5日日軍在金山的登陸。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國軍為什麼不防守金山衛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防守不過來,當時在上海北面羅店一線,國軍前後投入了七十多個師了,全中國一共170個師,當時在華北,山西還在打仗,衛立煌、傅作義、閻錫山、湯恩伯在山西和日本人打忻口會戰和太原會戰。鄭洞國,關麟征在平漢路和日本人打仗。全國東西南北都在打仗,這就是全面戰爭,上海地區已經投入了70萬人,實在是沒多餘的人來防守杭州灣了。

更何況上海南部海岸線那麼長,你根本防守不過來,你就算在金山有防衛,日本人還可以從嘉善,嘉興登陸,日本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想在哪登陸就可以在哪登錄,真的防不過來。當時國軍在浦東和金山附近是有布置部隊,但是人非常少,日軍登陸以後沒有受到太多的阻攔,向松江方向進軍。所以國軍被南北夾擊,不得不全線撤退。

淞滬會戰基本就這麼三個階段,進攻,相持和撤退,前前後後打了三個月。其中進攻和撤退階段都比較短暫,主要的戰鬥都發生在相持階段。

淞滬會戰為什麼打的這麼慘烈?

淞滬會戰國軍付出了非常大的犧牲,中國軍隊傷亡三十多萬,日軍傷亡在十萬左右。我軍和日軍的傷亡基本為3比1。

第一,裝備差距太大

第一,裝備上的差距。這差距太大了。日本每一個師團配置1個炮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有48門75毫米或者150毫米的野戰炮。每一個步兵聯隊下面有一個炮兵中隊,有4門75毫米步兵炮。也就是一個師團有64門大炮。

而我國的軍隊,很多師直屬隊就沒有炮兵,裝備最好的87、88師是德械調整師,一個師只有一個炮兵營,12門75毫米的克虜伯山炮,剩下就是些迫擊炮了,什麼是迫擊炮,迫擊炮打不遠,直上直下的,主要是繞過障礙物,打到後面去,迫擊炮又名隔山丟,隔個山頭扔個炸彈,這麼個意思。你拿迫擊炮怎麼和日本人的榴彈炮打。

我們沒有多少火炮,也沒有坦克,日本人的坦克在所有二戰國家中算最落後的了,一般不超過10噸,美國的謝爾曼三十多噸,一個頂三。日本坦克雖然落後,但是我們中國沒有坦克。1937年中國第一個坦克團在南京成立,團長就是杜聿明,整個淞滬會戰,只有兩個坦克連,還都被日本的火炮擊毀了。

我們火炮不足,沒有坦克,只能用手榴彈。但就是手榴彈,我們也不是日軍的對手。我們中國軍隊的手榴彈是扔的,你看電影裡面,拉開引信,甩開胳膊往前扔,你扔你能扔多遠啊,二三十米頂天了。日本人怎麼用手榴彈的,日本裝備擲彈筒,手榴彈放擲彈筒裡,射出去,射程一百多米,誰扔手榴彈能扔出一百多米,標槍的話世界記錄也就104米。所以怎麼和日本人打,你連手榴彈都扔不過別人。

第二,沒有制空權

敵人的飛機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不僅如此,還有漢奸給指示。陳誠回憶起淞滬會戰,「漢奸太厲害了,敵機一來總部到處都是小鏡子,一閃一閃地向敵人指示目標。夜間則發信號彈,捉不勝捉。」類似的回憶我在羅卓英和張發奎的回憶裡都有看到。

日本人本來就有絕對的制空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現在還有人給指路,簡直是指哪打哪。

第三,沒有制海權

有人想了,在陸地上打仗關海軍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這次是在上海打仗,就在海邊,日本軍艦的艦炮射程十幾公里,日本登陸以後依靠的主要就是海軍的艦炮。如果把陸軍大炮和海軍艦炮相比,大家覺得誰厲害?

其實是海軍艦炮更厲害,日本師團一級裝備的152毫米的榴彈炮,日本重巡洋艦上裝備的是208毫米的主炮,一個炮彈就200多斤重。戰列艦的主炮能到16英吋,就是416毫米,比我整個人都寬,把我塞進去都有空隙的。

不僅如此,陸軍的榴彈炮你要拉到陣地,人工調整火炮仰角,然後再發射,多費事。海軍不一樣,全是機械傳動的,說打哪直接就轉到那個方向,打起來多方便。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奧馬哈海灘之戰,盟軍損失慘重,關鍵時刻,海軍的驅逐艦不顧敵方火炮的威脅,直接開到岸邊提供火力掩護,最後才幫助盟軍拿下奧馬哈海灘。

淞滬會戰的時候日本軍艦直接開進黃浦江對我方陣地發射,旗艦是出雲號重巡洋艦。二百多毫米的炮彈直接可以支援十幾公里外的戰場。

而反觀我國陸軍每個師裝備的是75毫米的火炮,少量150毫米的火炮。這怎麼和日本打。射程不夠,夠不到,當時張發奎在浦東的炮兵陣地,連出雲號夠都夠不到。不僅如此,為了防止被對方發現自己的炮兵陣地,打完了炮得趕快跑,換個陣地,所以炮兵不僅少,利用效率也比不上日本人。

所以淞滬會戰的時候,我軍在裝備落後,沒有空軍和海軍的有效支援的情況下,依然頑強的在前線和日軍形成了相持,是非常不容易的。

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粉碎了日本試圖3個月讓我國亡國的企圖,也將抗日戰場從南北走向改成了東西走向。

遺憾的是:整個撤退過程極為混亂

淞滬會戰比較大的遺憾就是在11月11日撤退的時候,整個撤退過程極為混亂,上下級不得通信,導致大量士兵走散,不成建制。這裡面有客觀原因,日軍掌握了制空權,白天黑夜飛機轟炸,同時江南水道密布,當時撤退路上的幾座重要橋樑都被日軍炸掉了。當然淞滬會戰撤退的指揮也很有問題,導致不得不放棄了在江蘇蘇州無錫一帶的兩條防線。

當時有一個什麼情況呢,江蘇兩條防線上的很多防禦工事和碉堡的鑰匙都是放在當地政府鄉長之類人手裡的,但是上海一開戰,無論是百姓還是鄉長都跑了,所以撤退的軍隊來到防線的工事的時候,找不到鑰匙,進不去。

張發奎回憶,他和他的參謀坐在進不去的工事上面想辦法,結果日本飛機來轟炸了,一顆炸彈就在附近爆炸,而想要把上鎖的門炸開是需要工具和火藥的,沒有時間大規模的處理這些事物,所以多年經營的江蘇和浙江的防線在淞滬會戰後期並沒有起太大作用。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竟不分步驟,全線盡撤,絕無規律,痛心盍極!」到了11月26日我軍正式放棄錫澄線,上海戰役正式結束。

淞滬會戰被扭曲 抗戰將士被迫害

淞滬會戰因為是國民政府打的,在49年之後一直以種種方式忽視甚至是扭曲,很多參加過抗戰的國民黨老兵,反而在49之後的各種政治運動中被迫害。

我看了很多老兵的回憶,說自己不怕死,作為軍人能夠活著走過那麼多歲月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戰死沙場的戰友來說,這麼多年算是賺的,但是這些老兵怕的是後人不記得他們,不記得淞滬會戰。

我們不怕死,但怕你們忘記。請讓我們記住這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向他們致敬!

與寶山城共存亡的營長姚子青、鎮守四行倉庫的團副謝晉元、第六十七師師長黃維、第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第十一師師長彭善、第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第七十八師師長李文、第十八軍軍長羅卓英、第一軍軍長胡宗南、第七十四軍軍長俞濟時、第十九集團軍司令薛岳、左翼作戰軍總指揮陳誠、中央作戰軍總指揮朱紹良、右翼作戰軍總指揮張發奎、第三戰區副司令顧祝同、第三戰區司令蔣介石。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xg2r3P_pU&list=UUivjPE-4XnyqBBuxhXshSAw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vjPE-4XnyqBBuxhXshSAw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tansuo

訂閱探索時分Telegram群組:https://t.me/jiemishifenchannel

【探索時分】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