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美國資助武漢病毒所的明確證據

大紀元專欄作家Sharyl Attkisson撰文/曲志卓編譯

Facebook

由於安東尼·福西博士(Anthony Fauci,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白宮冠狀病毒工作組成員及總統首席醫療顧問)的一些令人困惑的模糊言辭,一些媒體給人的印象是,沒有證據表明美國納稅人的錢資助了基因「功能增益」(gain-of-function,旨在提高病毒毒性和致命性)研究,或者資助的研究可能不符合「功能增益」的定義。然而,這方面的證據是明確的。

1. 美國納稅人的錢確實用於有爭議的基因「功能增益」研究。

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特別披露,這項研究是基因「功能增益」研究。它使用對人體無害的蝙蝠冠狀病毒,然後病毒基因中添加在人類中具有傳染性的功能。研究進一步指出,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批准繼續此項研究,雖然一般來說此類研究是被普遍禁止的。(請參閱下面的研究摘錄。)

摘自有爭議的2015年「功能增益」研究論文的更正。(《自然》雜誌網絡Screenshot via Nature.com截圖)

這項研究是由許多美國科學家進行的,包括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拉爾夫·巴里奇(Ralph Baric),以及武漢病毒研究所的首席病毒學家石正麗。(請參閱下面的研究作者。)

摘自有爭議的2015年「功能增益」研究論文的更正。(《自然》雜誌網絡Screenshot via Nature.com截圖)

2. 與中國研究者合作進行的「功能增益」研究不僅通過非營利性「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獲得了美國的支持和資金,而且直接獲得了美國的支持和資金。

許多媒體報導提到,NIH通過總部設在紐約的非營利性「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向武漢實驗室匯入了數十萬美元的稅金。實驗室和實驗室本身的研究也得到了美國大量額外的支持,這包括:

• 直接來自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贈款。

• 直接來自福西任所長的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的贈款。(請參閱下面顯示的授予編號。)

摘自有爭議的2015年「功能增益」研究論文的更正。(《自然》雜誌網絡截圖)

• 最初未披露的「生態健康聯盟」的額外資金。(請參閱下面的研究更正)。

摘自有爭議的2015年「功能增益」研究論文的更正。(《自然》雜誌網絡截圖)

在線上發表的文章最初版本中,作者沒有列出來自「生態健康聯盟」的資金資助。在印刷版、PDF版,和之後的線上版中,這個錯誤被更正過來。

•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資助。(請參閱下面的研究摘錄)。

• 來自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資助。(請參閱下面的研究披露。)

摘自對有爭議的2015年「功能增益」研究論文。(《自然》雜誌網絡截圖)

論文作者之一蘇達卡爾·阿格尼霍特拉姆(Sudhakar Agnihothram)的工作單位是國家毒理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和位於阿肯色州傑弗遜市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

3. 武漢實驗室除了得到「生態健康聯盟」的間接資助外,還得到了美國的直接資助。

來自美國國務院2018年1月的內部電報詳細披露了此項研究得到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的資助,包括大學「研究人員……幫助培訓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德克薩斯實驗室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福西任所長的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支持。(請參閱下面的電報摘錄)。

摘自美國國務院2018年的電報通訊(《華盛頓郵報》網絡截圖)

位於蓋文斯頓(Galveston)的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是美國幾個設施精良的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之一(BSL-4 lab)。它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合作可能會彌補學術空白。據報導,來自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幫助培訓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的技術人員。

作者簡介:

沙麗爾·阿特基森(Sharyl Attkisson)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作家,五次艾美獎(Emmy Award)得主,也是辛克萊國家調查電視節目(Sinclair’s national investigative television program)《與沙麗爾·阿特基森一起全面衡量》(Full Measure with Sharyl Attkisson)的主持人。

原文「3 Points the Media Is Still Getting Wrong About Wuhan Lab Theory, and the Documents to Prove It」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