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專訪程曉農(9):拜登對華政策百日評析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24日訊】專訪程曉農(9):拜登百日對華模糊政策的5大特點;美中冷戰下台海局勢對中共不利;紅色大國如何製造核威脅?| 熱點互動 05/23/2021

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天,拜登簽署了許多行政令,大幅扭轉川普的國內及國際政策。不過對於當前最關鍵的美中關係,拜登卻始終保持一種模糊的姿態,他將中共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定義這是一場民主與專制的鬥爭。然而在具體政策上,卻缺乏執行的細節。

在現實中,中美軍事對抗卻不斷延伸。那麼究竟拜登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中共近期加強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南海、台海的局勢持續升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此前警告,美中間的軍事衝突將嚴重違背兩國的利益。但是他又說,我們的目的不是要遏制中共,牽制它、壓制它,而是為了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

布林肯的話表明拜登政府的目標,只是保護所謂國際關係當中基於規則的秩序,而不是遏制中共。他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還說,不認為美國正同中國冷戰,理由是中美關係很複雜。但問題是,中共是不是也不想發起冷戰呢?

本期節目我們請程曉農博士為我們再次分析一下中美關係及未來的發展,拜登對華模糊政策有何特點?能夠遏制中共威脅?這是專訪程曉農博士解析美中關係系列的第九期。在前幾期節目中,我們對美中關係在軍事、外交、政治等方面的對抗,做了詳盡解析。

嘉賓:

政治經濟學者:程曉農 博士

=========

支持「熱點互動」:https://donorbox.org/rdhd

訂閱優美客Youmaker:https://www.youmaker.com/c/rdhd

關注YouTube:https://bit.ly/3li3tsK

(責任編輯:浩宇)

【熱點互動】程曉農專訪:拜登對華政策百日評析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美中關係系列節目。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天,拜登簽署了許多行政令,大幅扭轉川普的國內及國際政策。不過對於當前最關鍵的美中關係,拜登卻始終保持一種模糊的姿態,他將中共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定義這是一場民主與專制的鬥爭。然而在具體政策上,卻缺乏執行的細節。而現實中,中美軍事對抗卻不斷延伸。那麼究竟拜登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本期節目繼續請程曉農博士做深入分析。曉農博士您好。

程曉農:您好,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如何看拜登當局對於中共競爭、合作、對抗並行的策略

主持人:好,謝謝。我們這期節目來談一談拜登百日的對華政策。其實拜登上任一百天,現在外界對他已經有一些批評了,就是說他對於中共的政策,依然只停留在框架的層面,沒有具體政策。而且不少人說他對華政策空泛。您認為拜登當局到底如何評估當下的美中關係?您如何看拜登當局對於中共所謂競爭、合作、對抗,並行的策略呢?

程曉農:我想通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月2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就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專訪,還有他5月5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採訪,所發表的觀點。因為布林肯基本上就是美國對外政策方面的一個主要的發言人吧。他在CBS的節目專訪當中,布林肯說北京對內壓制,對外囂張,導致中美關係陷入困境。而他在英國《金融時報》的採訪當中,卻否認美中正在進行冷戰。他在CBS的採訪當中是這麼說的,他說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擁有軍事、經濟、外交能力的國家,可以挑戰並且破壞,我們非常關心並決心捍衛的基於規則的秩序。

中國相信它能夠並應該成為世界上的主導國家,它在國外的作為越發好鬥,對內則加強打壓。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正在挑戰世界秩序,在國內更有壓迫性的形式,在海外更有侵略性的測試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中國近期加強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南海、台海的局勢持續升溫。布林肯因此警告,美中間的軍事衝突將嚴重違背兩國的利益。但是布林肯表示說,我想非常清楚說明一點,這很重要,我們的目的不是要遏制中國,牽制它、壓制它,而是為了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

他的話表明拜登政府的目標,只是保護所謂國際關係當中基於規則的秩序,而不是遏制中國。他還說美國不可能完全不與中國打交道,在兩國關係中存在真正的複雜性,無論是對抗部分、競爭部分還是合作部分。他這個說法體現了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對華政策的基本方向,就是拜登當局把美中關係分拆成對抗、競爭、合作三個部分。布林肯以前也表示過,說美國的對華方針是在應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對抗的領域對抗。

但問題是,拜登當局把對華政策,按照這樣的原則性劃分,但在具體政策層面是保持了模糊性。也就是說他不肯明確的表示,到底什麼政策屬於美中要對抗的?什麼政策屬於美中要競爭的?那有什麼政策要合作?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拜登當局到現在為止的作為,我們可以看到說,在人權領域裡,雙方確實屬於對抗狀態,但是那只是口水仗,無關痛癢。拜登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講時,也明確表示說要增強美國的經濟競爭力,勝過中國,再一個,就是在氣候政策領域裡,拜登已經派氣候特使克里訪問上海,想和中共合作。

看起來好像有這麼幾個方面政策的安排,那麼是不是就可以根據這一些,我們來勾劃一個未來幾年美中關係的框架呢?我覺得答案是完全否定,為什麼?因為拜登當局漏掉了一個最重要的領域,那就是軍事領域。在這個領域,拜登當局它到底是想幹嘛呀?是和中共對抗呢?還是中共和平競爭呢?還是友好合作呢?拜登從來不肯明確表態。然而,恰恰是在軍事領域,中美雙方的對抗態勢越來越明顯。

我剛才提到了布林肯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的時候,布林肯說了真話。他說他不認為美國正同中國冷戰,理由是中美關係很複雜,接下來又是拜登當局那ㄧ套三分法,競爭、合作、對抗。布林肯的說法是說美國不想發起冷戰。好吧,我們就算美國不想發起冷戰,那麼他沒有解釋,他也拒絕解釋,這另外一面就是,中共是不是也不想發起冷戰呢?

冷戰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就算拜登當局要逃避中美冷戰,那也得看看中共合不合作。中共要不合作,拜登當局也逃不掉。口頭上中共也說它反對冷戰思維,但是它反對的是美國的冷戰思維,它從來沒說它反不反對自己的冷戰思維。中共有沒有冷戰方面的行動呢?我們聽其言,還不如觀其行。這一點,我們在以前節目說過很多了。從去年一月,中共派遣艦隊到中途島,進行威脅性演習,去年三月中共宣布強占南海國際水域,建立威脅美國的彈道核潛艇的生態堡壘。去年六月中共宣布北斗導航系統建設完畢,要對美國實行核導彈的精準打擊,這都是事實,而且是中共自己的官媒報導的。那麼從那個時候到現在,中美雙方的軍事對抗幾乎連續不斷。

我今年4月23日,在自由亞洲電臺的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中美冷戰局勢下的海上對峙最新動態」,詳細介紹最近的相關情況,其中不少資訊就來自美國的軍方網站。美國軍方在這方面,現在是高度警惕,大力呼籲全力戒備,對這種動態,拜登怎麼會一無所知呢?實際上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假裝中共的軍事威脅不重要、不危險,然後一廂情願的安排他的對華政策。拜登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他所謂的在應該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對抗的領域對抗,那只是他糊弄國際社會和美國民眾的自說自話。他唯獨沒有交代就是,中共對這一套買幾分帳?如果中共在拜登想競爭的領域惡意競爭,連偷帶搶,在拜登想合作的領域軟磨硬泡、討價還價,在拜登想逃避的軍事對抗領域變本加厲,步步緊逼,擴軍備戰,那麼拜登的對華政策不就成了笑柄?還有成了一種偉大的空話。

美中冷戰下台海局勢對中共不利

主持人:那其實拜登上任以來,台海局勢的風險卻是一路升高,我想您說的這個軍事對抗也主要發生在這個區域。日前《經濟學人》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台灣: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這個文章,很多人不一定同意它這樣的標題,但是不管怎麼說呢,外界再度聚焦台海這個軍事衝突的危險。所以在您看來,中美目前的這個軍事對抗,是不是有發生實質衝突的可能?還是雙方都只是一種姿態?

程曉農:過去半年來,台海的關係正在發生悄悄的重大的轉折,這個轉折就是中共已經點燃了對美冷戰。這樣的話,這個台海局勢變得對中共,其實越來越不利。剛才主持人提到《經濟學人》這篇文章,討論的就是台灣面臨的危險。很明顯的就是,由於中共在不斷的擴軍備戰兩岸的軍力,差距越來越大,這一次台灣的危險,是明顯大於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候。

我覺得中共在這次台海危機當中,實際上處於比以往更加不利的地位。因為中共對台灣的威脅,它是發生在中共對美國發起冷戰,發起全面核威脅之後,所以這種情況下,台海危機就不再是簡單的兩岸關係問題,而是變成了全球關注的中美對抗的一個部分。在這方面,美國軍方對中共點燃中美冷戰,是有清醒的認知的。很早,就在今年二月的時候,美軍負責核戰爭的戰略司令部Charles A. Richard海軍上將,就專門寫文章警告。他說,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裡,以及灰色地帶的行動,美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為未來做好準備。

然後美軍就立刻開始了一系列備戰部署,現在把美國海軍的大部分兵力,全都調到了東亞地區,來應對中共越來越猖獗的軍事威脅。最新的一項部署是,美國在海軍有一艘排水量9萬噸的,全球最大的常規動力艦艇,它的專業名稱叫做遠征移動基地艦,就是米格爾基斯號(USNS Miguel Keith,T-ESB-5)這艘艦,它最近正式服役了,那麼今年夏天就要啟程到西太平洋海去,就是台灣這一帶,到這帶來執行任務。美國南方司令部的司令海軍上將法勒(Craig Faller)他是這樣說的:他說這艘艦派到南海要對抗中國威脅,現在該艦的官兵將前往全球衝突最前線,對抗美國面臨的威脅,尤其是中國。那麼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今後中共對台灣的威脅,它不再是為了統一了。就它不是個什麼統一不統一的問題,也不是內政問題,而是中美軍事對抗的一個關鍵環節和組成部分。

那美國的對台戰略是要維持台灣的穩定安全,對美軍來講,中共的對台軍事威脅和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其實是一回事,所以美軍是必須一體化應對的。所以是中共造成了台海危機國際化,那美國呢就必須要阻止中共奪取第一島鏈的企圖,因為那樣會動搖美國的安全。從國際關係來看的話,這次台海危機和歷史上的歷次台海危機完全不同了,它不是單純的兩岸衝突,而是全球戰爭風險當中的一環。所以台灣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它現在是中美冷戰的前線。那麼中共它點燃中美冷戰時沒有想到,冷戰之火點起來以後就不會自動熄滅了。冷戰雙方結果只能是零和博弈,就是直到其中一方徹底失敗。

那麼美蘇冷戰的教訓當年就是這樣,那麼中美冷戰將來也是這樣。美國軍方現在是正在全力以赴的在印太地區部署,那麼以備戰來阻止戰爭的發生。那美國是曾經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的,所以美國是很了解那場戰爭的歷史。而現在中共海軍的擴軍備戰計畫,和當年大日本帝國上個世紀20-30年代,海軍的急劇膨脹非常相似的。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台海危機裡中共的角色,它萬一占領台灣,它就會激發出更進一步的國際野心,那個時候它會覺得說,美國是可以欺負的、可以打擊的、可以壓迫的。

那麼台灣就會變成一個中共的新的前進基地,所謂前進基地就是,它會覺得我從台灣出發,對美國進行軍事威脅,它會毫不痛心的把台灣當作可以犧牲掉、可以毀掉的一塊土地。如果這條路能走通,中共在南海現在的各種侵略態勢它就不會再進一步發展下去了。因為它覺得說台灣如果落在它手裡,那麼它就有了前進基地了。那麼反過來,如果台灣和美國、日本用備戰來止戰,那麼和平是可以繼續存續下去的,那樣的話中共就可能只好轉而求其次了,就是台灣這邊它得不到手,它就要把南海作為對美國攻擊的核潛艇艦隊的出發基地,那麼這樣的話它就會進一步加強對南海的占領,還有對澳洲、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那邊的部署。這個我以前談過這裡不重複了。

那麼,究竟中美之間現在這個軍事對抗會不會導致實質性的衝突?也就是所謂的熱戰,那麼很多年輕一代這些觀眾,沒有經歷過美蘇冷戰的高峰時期,雙方的對抗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話,他們可能不懂,到底什麼是冷戰,它和熱戰有什麼不同。所以很多人一聽到冷戰,馬上聽到戰字,馬上想到說這就是要開打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冷戰是自從蘇聯解體之後,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了,但是中共崛起之後它又發動了冷戰。所以我們現在就有必要來回顧一下,到底什麼是冷戰?冷戰這個名稱是來自於核大國之間,特別是一個共產黨大國和美國之間,彼此處於核威脅狀態下的準戰爭狀態。

這種狀態的最基本特徵就是,雙方連續不斷的擴軍備戰,彼此軍事上高度戒備、互相對峙,但是,雙方從來不彼此交戰。那麼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雙方都持有大量核武器,足以毀滅另外一方,因此雙方的戰備雖然不會停止,但是雙方絕對不能擦槍走火。因為一擦槍走火就進入熱戰,那就可能打開核攻擊的大門。那在以前的節目中我們曾經談過,冷戰從來都是紅色大國挑起來的,美蘇冷戰是蘇聯挑起的,中美冷戰是中共挑起的,那麼紅色大國所威脅的對象,也從來都是美國。

那麼這樣的話,對美國來講,美國都是被動在應付。所以對美國來說,敵方的最初威脅往往是出乎美國意料之外。就像中美冷戰發生的時候,美國其實毫無戒備的。所以中美之間的軍事對抗是典型的冷戰,但不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那樣的熱戰。冷戰有冷戰的行為規則,那就是說雙方要高度戒備、互相對峙,但是不能正式交火。也就是說雙方之間的軍事對抗只能是劍拔弩張,但不能開火,因為一旦開火,最後的結局就是核大戰。所以我覺得有一些個不懂熱戰和冷戰區別的人,說那歡迎美國開打啊,把中共打滅了,我說對不起,你講這個話的時候想沒想過,你家毀在核戰爭,核彈頭的轟炸當中,你本人死在核彈頭之下啊。

戰略清晰會讓台灣更傾向獨立?邏輯上不成立

主持人:是,所以實際上呢對於美國來講,它的最終目的是止戰,像您剛才說的通過備戰來止戰,遏止中共。那麼這就牽扯到美國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遏止中共?那麼過去一直以來,美國對台海的策略是一種戰略模糊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種平衡。但是現在台海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最近的一個輿論焦點就是說,美國是應該持續保持過去那種戰略模糊還是說應該轉變為戰略清晰?那就這個熱點問題您怎麼看呢?

程曉農:這兩個概念,就是戰略模糊指的是strategic ambiguity,這是美國對台灣海峽,台海兩岸關係一直採取的,長達40多年的一個政策。那麼和它對應的就是戰略清晰就是strategic clarity。那麼戰略模糊這個政策的背景是,這個要回到中共占領大陸以後的兩岸關係,那個時候早年的蔣介石時代,台灣的海軍和空軍比中共強,那個時候呢台灣也還有一些反攻大陸的想法和少量的行動,所以那個時候台灣經常被美國看作是個麻煩製造者,一個troublemaker。那麼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台灣海峽採取戰略模糊的意思是說呢,在台灣海峽發生戰爭之前,美國不會明確表明它是否出兵干預。那麼第一是讓中共摸不透美國可能的作為,因此不至於輕易的武力犯台;那麼第二,也不讓台灣覺得說有美國在背後撐腰,它就可以反攻大陸了。

也就是說,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是為了嚇阻任何一方,包括國民黨這一方和中共這一方,去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這個現狀就是中共占領大陸一直到後來,那麼同時也是要讓美國保有彈性空間,萬一雙方有一方挑起了武裝衝突,真發生了軍事衝突的時候,那麼美國可以根據當時情況來決定到底怎麼樣回應。那麼事實上在1990年代以前,中共沒有武力攻台的能力,所以美國對中共的防範,這個防備之心相當鬆懈。那麼另外一方面,美國對是不是要為台灣增強軍力,它也是很猶豫的,甚至很警惕,就是說美國生怕給台灣增強了軍力,你本來軍力就比大陸強一些,要再增強你軍力你是不是就乾脆引起兩岸軍事衝突了,所以美國相當警惕。

我舉一個例子:1969年中華民國的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他當時向美國要求購買潛艇。美國是用你們購買潛艇,這是一種攻擊性武器,我不能賣給你。那麼兩年以後1971年,台灣再次提出來,我們要發展反潛能力,那麼我們買兩艘舊潛艇作為訓練艦來訓練一下可不可以,這個理由聽起來還比較順當,所以美國就同意,把兩艘舊的潛艇移交給台灣,這就是現在在台灣海軍當中仍然在服役的海獅號和海豹號,但是美國對中華民國是防了一手的,就是它為了防止台灣用這個潛艇去攻擊中共的這個艦船,所以它給台灣的這兩艘潛艇不配備魚雷,那麼這樣的話這兩艘潛艇還真的就成了只能做基礎訓練的訓練艦,就沒有任何攻擊能力。

那麼由此來看的話,上個世紀美國對兩岸政策,對台灣的束縛是相當認真的,但是,面對中共的束縛,其實就是口頭上表態而已。那個時候,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對台灣很有效,那麽中共呢,因為它反正也沒有能力對台海戰,所以美國覺得它不需要用實際的限制去束縛它,但是這個情況呢,在台灣民主化前後發生改變了,中共的軍事實力開始增強了,而台灣當局也拋棄了反攻大陸的想法,所以這樣的話,台灣的國際角色就改變了,那麼對美國來講呢,台灣不再是個麻煩製造者了,相反呢,台灣成了美國可以信賴的民主國家,是世界民主陣營的一員,那麼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倒是與日俱增,那麼這個基本背景的改變,也讓美國在台海地區是不是還要繼續保持這個戰略模糊政策,成了一個熱議的話題,那不僅是國際媒體上的討論,美國一些智庫和國會議員也在建議說,我們是不是把戰略模糊政策改成戰略清晰政策,目的是嚇阻中共的侵台行動。那麼道理是這樣的,就是中共最近用行動表明證明呢,以前的這個戰略模糊政策對它擴軍備戰是毫無約束力的。

那麼我看到美國有一個智庫叫外交關係協會,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它的會長是叫做Richard Haass,有一個研究員叫David Sacks,他們去年九月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就是美國必須明確對台灣支持,American Support for Taiwan Must Be Unambiguous,那麼這篇文章提到說,白宮應該拋棄戰略模糊政策,改用戰略清晰政策,因為戰略模糊政策恐怕無法再協助維持台海的和平,所以美國應該清楚地宣示說,北京如果武力犯台將出兵捍衛台灣,藉此降低中國觸發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但是這個建議在白宮沒有得到任何反應。白宮不但不願意拋棄已經過時了的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而且它還把戰略模糊政策擴大使用範圍了,也就是說,過去它只是用於兩岸關係的。現在,拜登當局準備把戰略糢糊當作對華政策的基本方針了。

主持人:其實就是在現階段支持戰略糢糊的人,包括拜登的印太政策協調員坎貝爾,還有這種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等等。他們的看法呢,是他們認為,如果轉為戰略清晰,會進一步激怒中共,也可能讓台灣更加傾向獨立,那您怎麼看他們這個觀點呢?

程曉農:這個說法明顯是一種藉口,那麼海恩斯,就是中情局這個國家情報總監,這個拜登任命的這個人呢,她所代表的其實是中央情報局內部,有關中國情報研究部門的那一批人,這批人呢,海恩斯的前任曾經給國會情報委員會寫過信,講得很清楚,這一批人是傾向於中共的,那麼對他們的說法,我想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駁,所謂的戰略清晰會進一步激怒中共,那麼反過來,我問你戰略糢糊就能討好中共,中共就不會威脅台灣了?

這個首先,中共的所作所為表明,它最近一再威脅台灣,恰恰是在美國堅持戰略模糊方針的情況下發生的,所以戰略模糊並不能自動產生台海的和平。第二,就是戰略清晰呢,所謂它會刺激激怒中共這個假設不是必然的,他說,你不能讓野心勃勃的中共找到動手的藉口,這個假設的前提,他沒說出來,但隱含的前提是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你只要不加強防備,不要讓中共畏懼,步步退讓,別惹毛了中共就行啦。這種做法到底實際上讓中共得寸進尺,還是讓中共立地成佛?

第三個就如果美國轉為戰略清晰,就會讓台灣更傾向獨立,這更是中共的胡扯,被美國情報總監搬來用,台灣現在是處在中共的軍事威脅之下,兩岸軍力又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個時候如果台灣宣布獨立,獨立就能化解中共軍事威脅了?那麼還可以反問一句,是不是一個國家獨立了,中共就從來不攻擊了,那更荒唐。朝鮮戰爭當中,中共攻擊了大韓民國;越南戰爭當中中共攻擊了南越共和國;中蘇邊界戰爭的時候,中共攻擊了蘇聯;中越戰爭時候,中共又攻擊了越南共和國,這些國家哪一個不是獨立國家?中共不照樣發動戰爭嗎?所以美國這個戰略清晰政策並不會導致台灣獨立,這個邏輯根本就不成立。那是中共的說法。

所以坎貝爾也好,美國情報總監海恩斯也好。這些基本說法,大體上可以講就是一種鴕鳥式的態度,就是把頭扎在沙子裡,假裝美國只要像中美冷戰之前那樣保持戰略模糊的政策,中共就不會進一步對美軍挑釁了,他們的錯誤在於誤判了局勢。也就是說,究竟中美之間是否已經存在了一種冷戰式的軍事對抗。在這ㄧ點上他們假裝搞不清楚,說的客氣一點是誤判,說的嚴重ㄧ些是裝傻,那麼,如果中美之間確實存在著冷戰式的軍事對抗,那麼對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就必須和對處理中美關係全局的方針要配套。換句話講就是說,如果對華政策的基本方針也是戰略模糊,那麼對台灣才能夠實行戰略模糊,如果對華政策的基本方針是戰略清晰,那麼對台灣的這個戰略模糊政策也必須改成戰略清晰,因為美國的台海政策是不能和美國的對華政策唱反調的,那美國台海政策只能是對華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服從美國對華政策的整體的基本方針。

那麼是不是說,美國在拜登當局之前,就沒有對華政策的方針呢?或者它那個方針跟現在拜登一樣呢?完全不是,川普時代後期,美國的對華政策的基本方針已經展現出戰略清晰的基本特點,因為那個時候中美之間,由於中共點燃了這個對美冷戰,所以一種冷戰式的軍事對抗已經發生了,那麼現在拜登當局對中美之間的軍事層面,雙方態度的認知,它如果以繼續延續這個川普時代的認知,就是現在美國軍方的認知,那麼就應該繼續川普時代後期對華政策基本方針那個特點就是戰略清晰,但是目前來看,拜登當局對話政策,看起來是按戰略模糊的這個框架在實施的。也就是說,拜登當局從川普時代對華政策的戰略清晰刻意地轉變成了戰略模糊方針。

為什麼說美中處於冷戰式的軍事對抗

主持人:就是說呢,您剛才說,其實他們基本誤判是美中現在到底是不是處於一種冷戰式的軍事對抗狀態,那麼您剛才提到說,他們其實是一種鴕鳥式的方式,也就是說呢,避開事實,視而不見,那麼事實在您看來呢,是美中已經存在了冷戰式的軍事對抗,那麼一個就是您為什麼這麼說,請您進一步解讀一下,另外一個呢,就是這種對抗,他是臨時的短暫的呢,還是說長期的,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呢?

程曉農:我覺得我們先要來談一談,什麼叫做共產黨大國和美國之間這種冷戰式的軍事對抗。目前中美之間這個軍事對抗是不是具備冷戰的特徵,那可以明確的說,今年的前四個月,中美雙方的冷戰式的軍事對抗已經達到一個高峰,那麼現在雙方基本是暫時收兵,但並不是從此放棄對抗,而是中共正在謀劃下一輪冷戰式軍事對抗。那為了向大家解釋一下怎麼理解冷戰和熱戰的區別,我這裡特別使用限制詞,就是中美之間軍事對抗不是熱戰,而是冷戰式軍事對抗,那麼剛才我提到了,今年前四個月,中美的這個冷戰的軍事對抗達到高峰,為什麼這麼講?我今天沒有時間詳細解釋了,我4月23日的自由亞洲電臺的一篇文章「中美冷戰局勢下的海上對峙最新動態」,介紹了今年前四個月雙方的冷戰式軍事對抗。

那麼其中的細節很多,雙方較量的範圍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很多地理名稱觀眾也不熟悉。我記得有一位網友提到說讀起來有點眼花繚亂。那麼如果觀眾們想具體了解中美雙方今年前四個月當中,雙方冷戰式軍事對抗的細節,請大家去看這篇文章。我就不在這邊談那些眼花繚亂的細節了,我就介紹個大概。那就是今年四月美中雙方海軍在東半球的巨大海域,展開的一系列相互威懾的冷戰式對抗活動。雙方的海上對峙北到日本、台灣,南到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西到印度洋東部,東到菲律賓東部。這個範圍之大是當年美蘇冷戰從來沒發生過的,而雙方海上對峙的中心點不是台海而是南海。

這種對峙標誌著中美冷戰正在步步升級,這樣大範圍的海上對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來沒發生過,非常值得關注。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美國又在高度的防範中共核潛艇的活動和威脅。比方舉一個例子,3月5日美國空軍一架專門收集彈道導彈信號的導彈監視機,從沖繩基地起飛,飛到膠東半島以南的空域,在那盤旋監視6個鐘頭。當時就是可能有一艘中共的戰略核潛艇正從渤海南下,前往海南島的潛艇第二基地。另外美國現在的各種型號的偵察機,都在對南海中共核潛艇的偵查活動相當頻繁。

那麼為什麼說美國現在重點在防範南海?是因為中共的核潛艇的基地在海南島的榆林港,它的戰略核潛艇完全是用於威脅美國的。就這些核潛艇從榆林港出港以後,如果它執行遠航任務不是向東潛航試圖突破巴士海峽,就是南下進入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沿海的水下航道,再向東潛航。那麼如果中共的核潛艇一旦越過巴士海峽,或者是進入日本和帕勞群島之間水深數千米的菲律賓海,那麼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就變得非常大。如果共軍的戰略核潛艇能夠自由進出巴士海峽,它就可以東進到中途島。這我前面提過它去年一月去過了,還可以再進一步到珍珠港,甚至更靠近美國大陸。那麼在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的深水海域,要想發現中國核潛艇蹤跡,比在台灣西南海區或者南海要難的多了。因為第一島鏈的防衛一旦失效,中太平洋上面島嶼很少,美國就不能再依靠島嶼作為基地展開反潛艇偵查。

那唯一的辦法就把航母編隊分布到廣闊的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上,用航母的反潛機去偵查。這樣一來的話戰略上美國將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就很難有效防範中共的核潛艇攻擊了。那麼問題在於拜登當局是在中共繼續對美冷戰式軍事威脅的情況下,故意改變了川普時代對華政策的這種戰略清晰方針。把目前的對華關係刻意轉變成了戰略模糊方針,那麼在這個戰略模糊框架下,首先是模糊雙邊的軍事對峙和軍事威脅實況。那麼按照這個模式,拜登當局現在對中共的所謂對抗就是口水仗。他反覆重複民主黨講的幾十年的人權問題,表面上是和中共在口頭上對抗,而且特別為此就特別突出說:我們是在強調雙方政治價值觀和制度上的差異。

但與此同時拜登當局盡量地迴避對中共點燃中美冷戰的事實認證,拒絕面對美國已經處在中國日益擴大的核威脅之下的這個現狀。所以他就可以進一步逃避在軍事上和中共展開冷戰式的擴軍備戰和對抗,另外在經濟政策方面也採取戰略模糊方針。就是他既保持了川普施加的進口關稅,又留下了今後讓步的空間。但是拜登當局的這種想法,包括美國國務院在內,他們的想法和美國軍方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軍方才是真正負責國防的,他們很清楚的知道美國現在面臨的是紅色中國的核威脅,這個就是道地的冷戰,所以美軍也是按照冷戰的方式來應對的,重點就是防範中共威脅美國的核潛艇。

但是國務卿布林肯卻是旁顧左右而言他,堅持說美中沒冷戰,這是為了符合拜登當局的意圖。而拜登的意圖準確一些講,就是對國內要掩蓋中美冷戰的真相,也要對中共的核威脅保持低調。所以拜登當局對華政策,這種戰略模糊方針,我覺得他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就是面對中共的冷戰威脅,模糊不對應、不回應。就是拜登當局從上台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個字談過中共的冷戰威脅,假裝沒有的事。第二就是對中美當前軍方的對抗和備戰態勢,模糊不表態,他既不說反對、也不說支持。第三對美國是不是要增加軍費來備戰?模糊不反應。實際上他是想削減軍費,讓美國備戰備不起來。第四對中共的故意挑釁,模糊不作聲,就是中共挑釁美國的時候拜登假裝不知道。

那第五對中共以競爭來定位,這是拜登的說法,然後故意的模糊不談對抗。這他談到我們在該對抗的領域對抗,除了在人權上耍嘴皮子、吐沫星,沒有任何作用。那麼這幾個特點倒是讓我想起了中國歷史上一位挺有名的人物,就是鴉片戰爭時期的兩廣總督葉名琛。當時和英軍的做法,歷史上有這樣幾個字評價,叫做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拜登當然不會有那麼樣的知識,了解有葉名琛這麼一個人。但是拜登在對華政策上這個戰略模糊方針,蠻有葉名琛這個窩囊廢的遺風,就是至少可以說拜登現在也是不戰、不和、不守。

那麼美國之所以在中美冷戰開頭的兩年裡頭,沒有落居下風不是因為拜登有所作為,而是美軍在恪盡職守,盡力的衛國。那麼從美國歷史上對國際衝突的處理來看,拜登現在也確實符合中國歷史上對葉名琛的評價。這評價是八個字叫做「古之所無 今之罕有」。

中共版「古巴導彈危機」已經發生

主持人:您這個對比很有意思。那不過就是我覺得其實您提到一個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核威脅的問題。美中都是核大國,如果發生戰爭後果可能很難想像。所以真的不像說有些人覺得說你打啊!打啊!怎麼不打。當年美蘇之間就發生過古巴危機,當時核戰爭是一觸即發。所以在您看來今天的美中有可能出現類似局面嗎?

程曉農:不是有可能出現,是已經出現了,也就是說中共版的古巴導彈危機已經發生了。那麼稍微解釋一下什麼是古巴導彈危機?這個指的是1962年蘇聯偷偷地把裝有核彈頭的短程導彈運到古巴,對準了美國的佛羅里達州,然後被美國的偵察機發現。這樣的話甘迺迪總統的就下令美軍進入戒備狀態,當時叫三級戒備。一方面封鎖古巴,免得蘇聯運去更多的核彈頭,同時要求蘇聯撤走在古巴的核導彈。那麼當時蘇聯還有4艘潛艇裝載著核魚雷,就是這個魚雷的彈頭核彈,正在古巴周圍水下潛航。而美軍當時知道潛艇,但是不知道潛艇裝的是核武器。

補充一句就是當時蘇聯的帶核彈頭的魚雷,它只能發射有限的距離,幾公里而已。那麼最後在美國壓力下,古巴導彈危機結局是蘇聯赫魯雪夫讓步了,撤走了核武器。這個危機得以解決的背景是雙方都意識到,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爆發核大戰。而蘇聯其實也不想亡黨亡國,那麼這就是美蘇冷戰事件的核導彈威脅危機,那麼從那個以後美蘇雙方從來沒有短兵相接過。那麼很多人以為說古巴導彈危機這種威脅已經過去了,不會再發生了,那就太天真了。舊版的古巴導彈危機確實不會再發生了,但是新版的核威脅已經發生了。而且威脅的手段進步了,不再是短程導彈而是洲際導彈。那麼裝載核彈頭的導彈也不再是古巴導彈危機時的那種,在地面上發射而是變成更隱蔽的水下潛艇發射。所以這一回製造核威脅的紅色大國換了一個,從講俄文的變成了講中文的,但是仍然是紅色大國挑起來的。

因為這個每個點燃冷戰的紅色大國,它都是馬克思主義那一套,什麼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就是馬克思的鬼魂附體的統治者,忍不住要發起冷戰的,只要它覺得它有點實力。那麼中共是怎麼樣製造核威脅的?以前我在節目裡提到過,但講的比較簡單,一句帶過了。那麼現在我稍微把中共對美國的核威脅的具體過程說明一下。去年6月23號中共完成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後的一顆衛星的發射以後,官媒多維新聞6月26號發表一篇文章標題叫做「北斗衝擊全球導航格局,中國軍力大幅提升」。這篇文章明確地說,北斗系統的完成也意味著中國軍事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兼備全球作戰和精準作戰的實力,能對全球目標實施更精準的外科手術式的打擊,這很明顯的是把核威脅的矛頭對準了美國。

所以去年六月底的時候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在自由亞洲電臺,標題叫「中美冷戰進入快車道」,我分析了中共這是點燃了中美冷戰。為什麼這麼看?因為中國和美國之間各自的核武器瞄準對象一直包括對方的,就是中國瞄準美國,美國也瞄準中國,這多少年了。那麼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的核武器同時還有瞄準蘇聯,現在也還有一部分瞄準俄國,那麼中國的核武器以前也有一部分是瞄準蘇聯的。這通常是屬於戰略上的敵人之間的防範措施,彼此是心知肚明的。那麼古巴導彈危機時候,蘇聯把帶核彈頭的短程導彈運到古巴,擺出來的是什麼姿態呢?就是一種隨時準備發動核攻擊的姿態。那麼當時蘇聯之所以對準佛羅里達州,是因為當時蘇聯能夠裝載核彈頭的短程導彈只能飛幾百公里。只能從古巴覆蓋到佛羅里達州,飛不遠。

但是到21世紀之後,核彈頭雖然還是靠導彈來裝載,但是現在導彈的飛行距離已經達到一萬多公里了。所以核導彈核威脅不需要在美國大門口擺出來了,中共的南海照樣可以發射。也就是說它只要在南海具備了發射洲際導彈帶核彈頭的導彈,它就具備了這方面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核威脅是有效的?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給洲際導彈裝上眼睛,第二個是把洲際導彈的發射平臺藏起來。那麼中共現在是公開宣布說它用北斗衛星系統可以精準制導了。這就是宣稱說中國用來核威脅的洲際導彈已經有了精確制導手段,可以說做到指哪兒打哪兒。所以中共的核威脅已經在這一點上,就在有效核威脅在第一點上已經有解決的這個條件,可以精準打擊了,不需要把導彈搬到美國大門口,它在海南的基地就可以照樣的打。

那麼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把發射平臺藏起來。因為從陸地上以前中國是有很多陸地上的洲際導彈基地,美國對這些陸地上的導彈基地,美軍的太空司令部是24小時用衛星在看著的。只要哪一個陸地上的洲際導彈基地進入發射準備狀態,美軍立刻就會知道,會發出預警,同時啟動防範手段。但是有一種核導彈的發射平臺是很難掌握,那就是核潛艇。因為它是在水底下悄悄的移動,事先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想發射。它發射做準備的時候,你也是完全不知道的,它在哪裡更不知道。只有當它發射的洲際導彈破水而出,升到天空以後,才會被發現。那個時候留給美軍的預警時間只有十幾分鐘,那麼這個時候很顯然的,中共現在已經解決了它威脅美國的核導彈的隱藏問題。那潛艇發射的導彈比陸地的陸基洲際導彈危險得多。

假如有人可以這樣說,就算中共現在具備了有效的核威脅手段,它只要悶聲不響的悄悄的做,美國也許假裝或者假設中國不會這麼做的。但是現在中共正公開的展示出了它要這麼做,就是它把對美國核威脅意圖公開了。這樣的話就意味著雖然它有核武器,那個核武器不是防備型的。不是說遭到對方打擊以後,我再第二次打擊,報復性打擊而是變成主動攻擊型。為什麼這麼講?我把它叫做中美冷戰當中新版的古巴導彈危機,它 一個信號就是中共是不是明確地發出核威脅性信號?

那麼我剛才提到多維新聞去年6月26日那篇文章就是一個信號,但它沒有點穿。沒點穿什麼?它沒點美國的名。但是最近中共點名了,中共要對美國實行核威脅。今年4月23日中共的新型核潛艇在三亞編入它的戰略核潛艇艦隊,然後習近平還到這個潛艇上去了。這時候官媒說得更露骨了,它除了宣稱說它的潛艇發射的這個洲際導彈,可以從南海打擊美國本土任何地方。而且還公布了這個新型核潛艇的艇徽圖案,那麼這艇徽圖案顯示什麼呢?顯示有一枚核導彈正從南海飛向北美。這個就是公開點名,對美國進行核威脅。很明顯的在我們現在這個核潛艇和衛星導航的時代,中共這個艇徽的公開化並且具體的顯示在媒體上登出來,就是新版的古巴導彈危機,和蘇聯當年把導彈搬到古巴對著佛羅里達是一樣的。

主持人:程博士,我覺得您說的這個情況其實比很多人意識到的要更加嚴峻。就是說其實新版的導彈危機已經出現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白宮到底打算如何應對呢?

程曉農:我覺得拜登當局現在在對華政策上,刻意保持戰略模糊。那麼這個戰略模糊的危險性和前景,其實不是一般性的不樂觀,而是相當危險的。為什麼呢?首先美國現在這個戰略模糊的方針,沒有辦法有效的嚇阻中共,那麼中共相反可以從中看到拜登當局的那種軟弱可欺。其次就是美國的戰略模糊方針也不可能讓中共所謂良心發現、收斂野心,放棄軍事威脅、停止擴軍備戰、停止對美國軍事威脅這些事,都不可能發生,誰要做那個夢是痴人做夢。

那麼再一個,美國的戰略模糊方針也不可能讓美國贏得時間,在冷戰當中增強實力。相反,它會讓美國現在有的對中共的軍事上的優勢,逐漸消耗掉變成美弱中強。為什麼呢?因為拜登當局現在按照這個戰略模糊方針,他在軍事上不打算增加軍費,相反要削減經費。那麼對美國來講,一方面是中共在繼續擴軍備戰,而美國是主動停止軍備,這就把美國帶進非常危險的境地。

主持人:是,所以中共對於美國、對於世界的這個威脅會走得有多遠?有多快?會如何改變這個世界的格局?其實是一個相當讓人憂慮的這樣一個情況。那我們今天節目的時間已經到了,沒有辦法再繼續詳細解析。我們非常感謝曉農博士今天給我們做的解讀,還是再過一段時間請您接著來解讀最新的局勢。

程曉農:好,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觀眾朋友們,我們下次再見。

主持人:好,謝謝,再見。那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這個美中關係系列的特別節目,程曉農博士為我們每一期節目來做解析。本期節目就到這裡了,我們還是下次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