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搞錯】阿里巴巴被罰巨款為什麼很高興?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5日訊】《有冇搞錯》。4月15日。

近日,中國有兩起罰款事件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一個是河北的貨車司機金德強,他因為被唐山公路檢查站罰款2000元,一時悲憤之下喝農藥自殺身亡。另一起,則是阿里巴巴公司被中國政府以壟斷罪名罰款180多億人民幣。

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所謂「網絡科技公司」之一,每年盈利數以百億,罰款180多億,算是小兒科。但金德強一個月只能賺七八千,應付基本生活已經相當吃力,他自殺之後,銀行存款只有七千元,可見他的生活相當拮据。

說起來,這兩個罰款事件沒什麼聯繫,但實際上卻都和中國的科技有關。貨車司機被罰款,是因為他貨車上的北斗定位系統斷線,阿里巴巴則是因為壟斷網絡服務。

阿里巴巴最賺錢的業務來自支付寶,尤其在騰訊支付開始之前,基本是中國唯一。中國網絡的電商行業由此而興旺發達,阿里巴巴也賺了大錢。

公元2000年之後,全球互聯網進入新時代,網絡商務大行其道,但中國大陸那個時候卻進退失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網絡支付手段。海外網絡商務,早期依託信用卡支付進行,但中國大陸很少信用卡,而由於缺乏社會信用,詐騙橫行,所以缺乏互聯網的支付手段,很長時間中國大陸的網絡商務難以推動。

按照馬雲自己的說法,2006年他在海外參加互聯網大會,忽有體會,於是致電公司下屬,要求他們立即按照paypal模式,推出阿里巴巴自己的網絡支付系統。他在後來的演講中,強調他當時的指示是:如果引起法律上的問題,他負責去坐牢。他的說法是,後來才有阿里巴巴的井噴式增長,以及中國互聯網商務行業的急速發展。

馬雲後來沒有坐牢。雖然阿里巴巴抄襲了Paypal,觸動了中國官營壟斷的金融行業,也引起了中國官營銀行的反擊,但他始終沒有在這方面碰到官司,沒有被金融機構和銀行起訴。雖然阿里巴巴破了中國金融管理的規矩,但銀監會讓開了一條路。

了解中國大陸中共特色的人都清楚,中共讓開一條路給阿里巴巴,當然不是因為馬雲「坐牢」的決心,甚至不是欣賞馬雲發展互聯網商務的眼光(因為當時很多家互聯網企業都了解,限制大陸互聯網商務發展的瓶頸就是沒有支付系統),而是馬雲背後有一大批足以讓中共官僚系統讓步的政治勢力。

這批勢力,就是中共的裙帶資本主義。排在第一位的,是江澤民的兒子和孫子。當然不僅是江澤民家族,當時阿里巴巴背後的股東,幾乎囊括了所有中共政治局委員級別以上高官的家人,包括習近平家族。習近平姐夫,後來因為習近平正式上位中共最高權力而退出了阿里巴巴。但其他大部分高官沒有退出,這才是阿里巴巴「壟斷」的真正核心。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批政治勢力,根本不會有阿里巴巴,也就談不上阿里巴巴壟斷的問題了。

第二種壟斷也同樣涉及權力,就是封閉市場。如果沒有中共封鎖外國信用卡,封鎖外國網絡支付工具,封鎖外國電商企業,阿里巴巴也同樣沒這麼容易崛起。

壟斷的最大問題,在於控制市場和價格,使社會資源以較不有效的方式配置,最後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

而中國大陸常年以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根本原因不在於企業壟斷,而是權力壟斷。從阿里巴巴的例子可以看出來,阿里巴巴背後並非資本,而是權力,所以它是壟斷性的權力壟斷了資本然後再壟斷市場的過程。這是極權體制的必然結果。

馬雲絕對是一個優秀的經營人才,而且非常聰明,但沒有背後的壟斷性的政治勢力,他絕對不可能完成阿里巴巴,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內,把一個幾百萬的小公司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網絡科技公司。

中共宣布對阿里巴巴實施180多億人民幣罰款之後,阿里巴巴公司發表聲明,表示接受處罰,也表示接受教訓,更表示感激感恩。外國媒體對此大惑不解,政府罰了你180億,然後你很高興,還要謝謝他,太奇怪了。如果美國政府罰谷歌或者亞馬遜幾十億美元,兩家公司不但要和美國政府打官司,還會到處花錢刊登廣告,四處表達不滿。阿里巴巴的表現,在他們看來,簡直是難以理喻。

如果他們了解阿里巴巴發家過程,了解中國企業的實際地位,大概就能了解為什麼了。中國大陸企業並不是西方世界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大陸企業不是一個單獨的獨立的社會單位,而只是整個權力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所有企業都必須依靠權力存在和存活。所以,中國憲法上始終沒有「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條,因為這是共產主義極權社會,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種奴隸制的殘留。

中國企業家,大約一大半的經營活動,都和如何與權力打交道有關係。

我有個朋友,以前在大陸做房地產,以前通電話,他每次都神采飛揚,賺了不少錢。有時他會非常遺憾地說,這次差一點就拿到一個超級項目,就差一點,就可以躋身國家級富豪了。後來到了大概2014年,他說話的態度變了,他告訴我說,好幾個當年拿到那些超級大項目的大老闆,基本都進監獄了。原因很簡單,那些大項目都是權力運作的結果,等到權力鬥爭激化,背後的省級人物落馬,下面的所謂大項目老闆,一個也跑不掉的。

所以,我們把阿里巴巴的聲明重新組合,應該這麼看:北京的權力壟斷,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空間,也為我們驅逐了無數競爭對手,即使當年我們以違法的方式發展,仍然獲得北京的支持,如果沒有這種權力的祝福,我們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來。北京的權力,是無限而且完全可以決定生死的。所以,現在北京的權力要求我們改變,要求我們給錢,而不是把我們抓起來,把公司財產全部收繳,反而讓我們繼續生存,我們對此非常感激,非常感恩。

這樣是不是比較合情合理一些。說實話,現在中國大陸的BAT,正在和美國進行AI競爭。BAT是中國大陸三家大型科技創新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阿里巴巴之後,北京要調查騰訊的壟斷,騰訊主要壟斷音樂和遊戲。實際上,這些公司的結構,和阿里巴巴非常非常接近和類似。

前幾天,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前白宮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一起開了一個尼克松研討會(Nixon Seminer),在會上要求矽谷最有名的風險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參加。泰爾談了很多中美科技競爭的問題。

他說美國人善於創新創造,中國人善於偷。說偷不太好聽,有些朋友不喜歡,我們把偷翻譯成學習,這樣好些。他的意思是,過去幾十年,幾乎所有的科技創新創造,都是美國人搞出來的,中國則是在美國的創新基礎上發揮完善,把它變成比較中國特色的市場化。

大家想一下,是不是這樣。中國近年幾乎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這個模式。

在研討會上,蓬佩奧問說,中國是不是可以開始自己創造了,不用再「學習」美國了?泰爾說,不是的,因為創造是一種文化和一種社會機制,中國好像還沒有形成這種文化和機制。

美國有關企業創新創造的書很多,大部分都談到幾個特點,第一是明確目標,這個沒問題,中國有目標;第二是權威式人物損害創新;第三是創新創業必須有一個「建設性衝突」的環境(constructive confrontation),就是說,沒有衝突,沒有質疑,沒有爭論,就不可能有創新;第四,就是鼓勵嘗試,這個鼓勵不是口頭的,你做的好,繼續努力,儘管去試吧,不是這樣,而是有實際社會機制的,比如說風險投資;第五,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鼓勵失敗。

泰爾說中國還沒有建立創新機制和文化的時候,他所指出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面,有些中國已經具備,比如說鼓勵嘗試,中國已經有自己的風險投資系統了。但有的還沒有,有的可能根本不可能有。

記得全球最有名的企業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說過,中央計劃是創新經濟的最大敵人。而中共體制所謂最大優勢,就是中央計劃。再比如說,威權體制的核心就是權威性人物的存在,而且中國是全體制都是同樣模式,權威人物不光是一種國家級,下面各級都是如此。還有建設性衝突,鼓勵和包容不同想法不同意見,以及鼓勵失敗,這些都是中國創新創業體制上的硬傷,可能根本就不太可能改善的。

當然,科技創新還有很多其他領域,但在美國的環境下,大部分作者都集中在以上幾個點上。

所以,蓬佩奧、奧布萊恩和泰爾,就談到了中國留學生的問題。美國有33萬中國留學生,想一下美國人口才3億多,33萬中國留學生,意思是一千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中國留學生。中國留學生很多都智商超高,聰明過人,在中國大陸大學中受過非常紮實的科學基礎訓練,但卻從未有過創新創業訓練,這個訓練是在美國的機構中進行的,包括在大學、研究院和大公司中進行的。

美國討論國家安全的論壇上談到了中國留學生,就是因為美國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長期競爭,涉及不僅是政治軍事外交,而且還有經濟,而最重要的是科技,尤其是創新科技的競爭。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斷定,和科學有關的中國留學生,獲得來美國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

回到阿里巴巴公司這些近年崛起的中國大陸的「科技公司」,未來會發生什麼?首先是背後的權力壟斷越來越嚴重,第二是缺乏真正的自己的創新機制,第三是從美國「學習」的機會也可能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所以,中國大陸科技公司的未來會越來越困難,新型獨角獸巨無霸可能不會再有了。

(石山角度)

石山角度:https://www.youmaker.com/c/石山角度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