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縱橫】拜登引戰狼咆哮 習為何連隱11天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5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時事縱橫》,我是扶搖。今天是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今天關注的焦點:拜登密友率團訪台,中共突然宣布在台海實彈演習;山東艦內視曝光,炊事班7餐意外火爆;美氣候特使訪問上海,綏靖政策浮現?美情報報告:中共構成空前威脅;為拉攏西方金主,李克強放軟身段,求不要脫勾;罕見!習近平連續隱身11天。

拜登密友率團訪台 戰狼咆哮 共軍實彈演習

週三(4月14日),美國幾位前高級官員應總統拜登的要求,抵達台灣進行為期三天的非官方訪問。

美方率團的是現年76歲的前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陶德(Chris Dodd),他被拜登稱為「最好的朋友」,而團成員還包括了兩位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和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

路透社援引一名白宮官員的話說,訪問團此行是拜登為支持台灣民主發出的「私人信號」,也是為紀念《台灣關係法》頒布42週年。

在台期間,他們將會見總統蔡英文,也會與台灣國安、外交官員見面。

雖然說是非官方、紀念《台灣關係法》之行,但外界普遍認為,事情並不像表面說得那麼簡單。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對自由亞洲表示,《台灣關係法》42週年不是逢5或逢10的整數,而且消息公開當天,也就是14日,訪問團已經抵達台灣了,這樣的安排極為少見。他認為,此次行程更深層的原因是,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美國想借《台灣關係法》傳遞出全力支持台灣的政治訊息。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博士則表示,從國際政治角度來看,這是具有「高政治意涵」的往來。

美方釋放的這些信號,中共當然也接受到了,並做出了激烈的反應。

14日,中共外交部戰狼趙立堅重申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等陳詞濫調,並威脅稱,如果美方不按照中共的意願行事,就會給中美關係和台海穩定「造成進一步嚴重損害」。

同時,中共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揚言,中共軍隊在台海有關軍事演訓行動,「釋放的信號就是,我們遏制『台獨』、遏制台美勾連的決心,不是光嘴上說。」

當天早上,中共海事局公布從4月15日到20日,每天早上8時至傍晚6時要在台灣海峽近南澎列島進行實彈演習,禁止船舶進入。

「山東艦」內視曝光 炊事班7餐意外火爆

中共軍演不斷,並頻頻以此作為威脅手段,他真的有自信勝過美國海軍嗎?又勝在哪些方面呢?

最近,中共官媒首次曝光國產航母「山東艦」的內部情況,除了公開航母的內部細節,航母的炊事班更是意外引來大家的圍觀。

根據中共媒體的報導,艦上有官兵介紹說,炊事班每天會準備7頓飯,除了早中晚3餐之外,還有兩次間餐和兩次夜餐。並聲稱「每一餐,都營養豐富、種類齊全」。

該媒體還說,美軍的航母一般也只有5餐。

對此,網友紛紛留言。有人說,「山東艦又贏了。」也有人問,「這是遊艇還是戰艦?」甚至有人直呼,中共軍隊是「飯桶軍」。

這艘被罕見曝光的山東艦從2013年開始建造,2019年開始服役。

根據官媒的報導,山東艦可搭載至少36架殲-15戰機,整艘航艦的高度約20層樓高,面積相當於3個足球場,有3千多個船艙。

不過,有專家對山東艦的實力提出質疑。

軍事作家彼得‧蘇休(Peter Suciu)在雜誌《國家利益》撰文指出,重5萬5千噸的山東艦是遼寧號的改型,這意味著它具有和遼寧號相似的布局,存在許多局限性,從而限制了飛機的重量以及可攜帶武器或燃料的數量。整體來說,就限制了其軍事能力的潛能。

舉例來說,美軍航母使用彈射起飛,每間隔20秒就可以讓一架戰機起飛,而山東艦或是遼寧號都採用傳統的滑躍式起飛,起飛一架戰機需要10分鐘的時間。這在遭遇戰,也就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時毫無勝算。

日前,美國海軍官網,發布一張照片,顯示4月4日在菲律賓海域,美軍馬斯廷號驅逐艦艦長在甲板上翹著腳,和副艦長一同悠閑地觀看距離他們不遠的遼寧號航母。

照片一經流出,立即引發熱議。有觀察人士認為,從美軍艦長翹著腳的肢體語言,可以看出美軍是壓根沒有把不遠處的遼寧號當回事。

如今,這艘山東艦突然被大肆宣傳,但多家美國媒體認為,它不過是海上的紙老虎。

此外,關於山東艦的消息還不止於此。

去年5月13日,曾任山東號研製總指揮,同時也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前董事長的胡問鳴,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而在過去幾年,中船重工集團也有多名高官涉及貪腐、機密外洩等而落馬。

人們懷疑,中共大力吹捧的軍事力量背後,究竟還有多少軍界黑幕?

美氣候特使訪中 拜登綏靖政策浮現?

聊了這麼多中共軍艦的「戰力」,我們再說回拜登派遣訪問團的事。其實拜登在派人訪台的同時,還派出了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於4月14至17日訪問上海。他是拜登就職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美國高官。

《華爾街日報》從知情人處得知,克里將和中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會談,並與一名負責經濟和氣候變化事務的高級領導人進行視頻會議,此人可能是國務院副總理韓正。

知情人還透露,克里還可能與中共最高外交官員楊潔篪,以及外交部長王毅進行會談。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日前表示,克里此行「將重點討論氣候問題」;美國國務院也指出,克里將為由美國發起的地球日虛擬氣候峰會做好準備。該峰會將在本月22日至23日舉行,拜登已經邀請習近平參加。

許多朋友都在討論,美國政府在同一時間,派人分別前往台灣和中國,到底是什麼用意?

台灣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認為,這體現了拜登「挺台不反中」。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則更明確地指出,拜登是在踩平衡,兩邊討好,說白了就是和稀泥。

他說,「克里去上海是去送禮的,所謂氣候變化合作,就是搞清潔能源那一套,等於限制美國化工能源,加重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產業鏈就在中國,所以拜登等於是把美國的工作機會送給中國,同時加深美國對中共的能源依賴。這是送大禮,是花錢買平安的綏靖路線。」

美情報機構:中共構成空前威脅

拜登並不走川普(特朗普)政府的絕對強硬路線,即使這樣,我們看到中共仍然不依不饒,戰狼叫囂聲不絕。日前,還有一件事也是引來了戰狼開罵。

週三(14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因斯(Avril Haines)在國會舉行的「全球威脅」公開聽證會上作證時,針對北京的地區侵略、網絡能力和經濟影響力提出警告,稱中共構成「空前威脅」。

她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表示,中共在「多個領域挑戰美國,同時推動以有利於中國(中共)專制制度的方式修改全球規範」。

海因斯還警告,中共的網絡能力可對美國國內的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局部的、暫時的破壞。

在聽證會召開的前一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也發布了《2021年度威脅評估》報告。報告說,中共在全球推動霸權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其「利用整個政府力量增加中國(中共)的影響力,削弱美國的影響力,並在華盛頓及其盟友和夥伴之間製造分裂」,促使世界接受其專制制度。

對於這份報告,趙立堅在14日聲稱中方「堅決反對」。他說,美國部分人及機構不斷渲染各種版本的「中國(中共)威脅論」,無聊且別有用心。

到底是不是別有用心呢?中共自己在印太地區擴張、盜竊美國知識產權、滲透美國社會各個領域等行為,應該已經很好地演繹了報告中描述的內容。

拉攏西方金主 李克強放軟身段 求別脫鉤

其實,這份報告還指出中共領導人在運用的一種戰術,就是當符合中共的利益時,它們就試圖降低與美國的緊張關係。

中共也是「配合」,立馬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週二(13日),中共從總理李克強到發改委,再到駐加拿大大使,都一改前陣子「不吃西方這一套」的囂張架勢,放軟了身段來拉攏美國金主。

據彭博社報導,中共國家發改委在週二與美國在華企業高層進行圓桌會議,受邀者包括特斯拉、高通、戴爾等美企的公司高層。發改委表示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這是一次罕見的行為,因為該機構之前從來沒有與美企展開過類似的對話。

同一天,李克強出席了美國商界領袖的網絡會議,與會者有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以及20多家美國知名跨國公司的董事長和CEO等。

李克強在與美企互動交流時,力勸他們不要和大陸經濟脫鉤,他聲稱,對於在合作中出現的問題,「還要在合作中去解決」,並說「脫鉤」對誰都沒有好處,會「傷害世界」,李克強還許諾,中共「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此外,美國《巴倫週刊》報導,也是在週二,中共駐加大使叢培武在蒙特利爾外交關係委員會上發言,他表示對西方日益高漲、要跟中共脫鉤的呼聲「感到擔憂」,自稱這「有破壞全球化的風險」。他還提出中共要跟加拿大「加強合作」。

中共為什麼突然間變臉了呢?

荷蘭國際集團(ING)駐香港經濟研究員Iris Pang認為,中共希望透過這些會議向美國政府表明,大陸是美國企業的巨大市場。

但是,由於中共地緣擴張、隱瞞疫情、間諜活動等,它已經失去了國際信任。全球供應鏈正在重組,世界經貿格局正在改變。大紀元評論員袁斌指出,如果中共失去美國的市場,尤其是失去了美國的高科技,再被美國踢出美元結算體系,對中共經濟來說是致命的。

罕見!習近平連續隱身11天

中共的大小官員都出來喊話了,但有媒體注意到,截止4月13日,中共國家總書記習近平卻連續11天沒有公開露面了,這是比較罕見的。

據中共官媒的公開報導,4月2日,習近平和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等人參加了「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此後,官媒再未報導習公開露面,直到4月13日。

在習隱身期間,有關他的新聞仍充斥大陸官媒的頭版頭條。港媒《明報》的署名分析文章表示,中共官媒對習的報導都是他就某個會議、某項工作下達指示,而這些文電和指示,甚至都不需要他親自處理。

文章還指出,習近平連續11天不露面,若不是健康出了問題,就是有「重要公務」要處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期間,中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王滬寧、中紀委書記趙樂際也和習一起隱身了。

好的,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下期節目,我們不見不散。

《時事縱橫》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