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哥侃封神】第三十七回 姜子牙一上崑崙

石濤

Facebook

第三十七回「姜子牙一上崑崙」。姜子牙上崑崙山拿了封神榜,然後遇到他師弟申公豹——他也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但申公豹就扮演惡的……道理是一層一層的展現,所以不好講!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每一個人都不同!所以每一個人都珍貴!每一個人都有人獨立的尊嚴!你修煉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尊嚴。

詩曰:

子牙初返玉京來,遙見瓊樓香霧開,

他把崑崙叫做「玉京」。玉京的概念,我以為是一種至高的歸屬。

綠水流殘人世夢,青山消盡帝王才。

人們在人間都想著仕途的奮鬥、幸福的生活,追求世俗之夢。姜子牙他回到崑崙,當他看到涓涓流水的時候,那人世間的夢、榮華富貴、人世間的一切根本就斷掉了;稱王、稱帝的那種胸懷大略、目標顯赫的人世間追求,那青山綠水可以把這份世俗偉岸的想法全都給消盡,不存在了,因為你會感受到世俗中的追尋、那種成功感、那種像帝王將相一般要留下一番聲望的說法,面對著超凡脫俗的生命境界,就顯得那麼低級、庸俗,甚至是骯髒的(境界低的對比境界高的就是髒的)。

軍民有難干戈動,將士多災異術催。

在人間,將要出現戰爭了。當時「半人半神」的文化中很多有特異功能的人出現在人間,人對他們無可奈何,一點辦法都沒有(等於是降災於人)。從這一回開始,在人中的這些軍士們、黃飛虎他們的爭執中,將出現更多特別有本事降災的人。

無奈封神天意定,岐山方去築新臺。

封神乃天意,無論這些異術能人多麼有本事,但是「封神天意定」。這裡講的那個「天」是對神仙而言,甚至對女媧、元始天尊而言,同樣是天。就是說:人間的一切、朝代的更替是神仙定的(不是人能知道的)。

就像紂王還有二十八年女媧都不知道,女媧得湊到跟前了想去動紂王,祂才知道。祂改變不了一切,而人卻是祂造的,所以祂背後同樣有著更高的因素連祂都不知道,人就更不知道。所以人間的一切,人是不配知道的,是神——不配人的語言叫出來的——所安排的。

這就是定數!岐山要建封神臺。

話說哪吒一乾坤圈把張桂方左臂打得筋斷骨折,馬上愰了三四愰,不曾閃下馬來。哪吒得勝進城。探馬報入相府。令:「哪吒來見。」子牙問曰:「與張桂方見陣,勝負如何?」哪吒曰:「被弟子乾坤圈打傷左臂,敗進營裡去了。」子牙又問:「可曾叫你名字?」哪吒曰:「桂方連叫三次,弟子不曾理他罷了。」眾將不知其故──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方叫一聲,魂魄不居一體,散在各方,自然落馬;哪吒乃蓮花化身,渾身俱是蓮花,那裡有三魂七魄,故此不得叫下輪來。

男、女結合產生了每一個人,投胎就是三魂七魄進入人體,掌控了七經八脈,匯總在「一體」。張桂方的本事是把三魂七魄震散,「散在各方」,自然落馬。也就是說,他不是把人的魂魄清走、給弄走、給打出去。

就像我們說的瀕死經驗,是三魂七魄出去了;張桂方是給你震散了。換句話說,其實張桂方的層面滿低的。

這裡說的有點衝突,當時哪吒把肉身還給了李靖,然後三魂七魄就出來了,飄回他師父那兒,他師父給他弄個泥身,建了哪吒廟,就拜了一個身體來。後來被李靖拆了泥身,才衍生出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花葉、蓮花桿給他弄個身體。我個人理解:哪吒乃蓮花化身,他其實不是經血所成、不是陰陽所成的一個身體——人的身體不是一個純體,既是陰又是陽(相生相剋的理),通過修煉之後才能純體。反過來,蓮花身根本不是精血之氣所成,所以根本就震不散他三魂七魄。不是沒有三魂七魄,而是根本震不動他。就是講張桂方的水平境界太低了,差了一點他就幹不動。

在《封神演義》裡這些有本事的,在本事層面是分隔得很清楚的,這就是厲害之處,反過來,也就顯得太乙真人比較強,他的徒弟(哪吒)也是這樣。

且說張桂方打傷左臂,先行官風林又被打傷,不能動履,只得差官用告急文書,往朝歌見聞太師求援。不表。

且說子牙在府內自思:「哪吒雖則取勝,恐後面朝歌調動大隊人馬,有累西土。」子牙沐浴更衣,來見武王。朝見畢,武王曰:「相父見孤,有何緊事?」子牙曰:「臣辭主公,往崑崙山去一遭。」武王曰:「兵臨城下,將至濠邊,國內無人,相父不可逗留高山,使孤盻望。」子牙曰:「臣此去,多則三朝,少則兩日,即時就回。」武王許之。

子牙出朝,回相府,對哪吒曰:「你與武吉好生守城,不必與張桂方廝殺;待我回來,再作區畫。」哪吒領命。子牙吩咐已畢,隨借土遁往崑崙山來。怎見得,有詩為證:

玄裡玄空玄內空,妙中妙法妙無窮。

因為是道家,他在講述「玄妙」本身的時候對應的是凡事,這裡對應的是周朝也好、商朝也好,對應著凡俗的那一邊。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無,其實連空、裡、外都沒有,他要描述的是境界,這個境界在讚許著崑崙本身的道法之精深。

法是空,空是法,就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也就是說,你有人的利益,你就沒有境界的昇華,所以你沒有人的利益,你就什麼都有,你的生命境界就能夠知道,把人間的一切慾望抹沒就成了,而你真正完全能洞悉、能夠懂得這一份空的概念的話,其實這就是法的體現,一種約束。空是一種境界,是充滿無邊無際,充實著一切。這個道理就是「大肚能容,能容天下難容之事」——不是往裡容,而是什麼都不進來,當什麼都不進來的時候,他就什麼都包容了。什麼都不放在心裡,你的境界不就是無垠之廣嗎?

「宰相肚裡能撐船」,再大的肚子你能撐多少船哪?只要有肚皮就有邊,有邊就不是空,就不是無的境界。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什麼都約束不了你。

就像彌勒「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他不是笑,實際上是在哭。大肚彌勒在靈隱寺為什麼要嘲笑人,其實是哭。用了那麼一個人人都喜愛的概念去反襯人間人們在歡樂中、在塵世中、在人們忘乎所以的追逐中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五行道術非凡術,一陣清風至玉宮。

五行道術,不是普通人間的技巧。張桂方能夠叫散人的三魂七魄,他的功力把人的魂魄震散了,黃飛虎就掉下來了。那個東西我理解還屬於凡術,因為不過如此,厲害的是把三魂七魄揪出來,那人就死了。而他只不過給叫散了。

姜子牙「一陣清風至玉宮」。

話說子牙縱土遁到得麒麟崖,落下土遁,見崑崙光景,嗟歎不已。自想:「一離此山,不覺十年。如今又至,風景又覺一新。」子牙不勝眷戀。怎見得好山: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

千株老柏,萬節修篁。

千株老柏,帶雨滿山青染染;

萬節修篁,含煙一徑色蒼蒼。

很多廟宇中都會種柏樹,就像「黃山三奇」,其中的「松林雲海」就是這樣。在小徑、小路兩邊都是竹子——萬節。如果你走在深山的竹林裡面,到了這種竹徑,你也會感覺那種顏色混為一體的蒼茫之感。

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生香。

嶺上蟠桃紅錦爛,洞門茸草翠絲長。

時聞仙鶴唳,每見瑞鸞翔。

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

瑞鸞翔處,毛輝五色彩雲光。

我不知道「鸞」是不是就是鳳凰當中的一種。這裡講述在陽光之下牠飛起來的顏色。

白鹿玄猿時隱現,青獅白象任行藏。

在道家、佛家修行裡面,一般都有獅子、像、鹿、麒麟。

細觀靈福地,果乃勝天堂。

子牙上崑崙,過了麒麟崖,行至玉虛宮,不敢擅入;在宮前等候多時,只見白鶴童子出來。子牙曰:「白鶴童兒,與吾通報。」白鶴童子見是子牙,忙入宮至八卦臺下,跪而啟曰:「姜尚在外聽候玉旨。」

「玉旨」這些用詞,表現著不同生命境界之間的關係。

元始點首:「正要他來。」童子出宮,口稱:「師叔,老爺有請。」

白鶴童子管姜子牙叫師叔,原因就是白鶴童子的師父是姜子牙的師哥。

子牙臺下倒身拜伏,「弟子姜尚願老師父聖壽無疆!」元始曰:「你今上山正好。命南極仙翁取『封神榜』與你。可往岐山造一封神臺。臺上張掛『封神榜』,把你的一生事俱完畢了。」

南極仙翁就是白鶴童子的師父。

子牙跪而告曰:「今有張桂方,以左道傍門之術,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望老爺大發慈悲,提拔弟子。」

當弟子去求師父解決眼前事情的時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弟子悟性太低,要尋找辦法、尋找結果。姜子牙想要一個辦法,要一個結果。他對未來懷疑,他對未來沒信心。

當師父幫你、點破的時候,你的麻煩就會加倍而來。所以真正厲害的徒弟不問(可不是在那兒憋著,瞎猜),除非師父說,你有什麼問題現在可以隨便問,那是另外一回事。

一切,元始天尊都知道。姜子牙悟性低,師父都說你掛上封神榜就沒事兒了,你這一輩子就幹完了,他說,我眼前這事(張桂方)整不開,你讓我掛上封神榜?這就叫不信,不相信他的師父。姜子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師父不信任。所以他只能在人間享受榮華富貴。

有朋友不一定接受,這個只是我個人的認識,這事咱們說開了,可千萬別又討論來、討論去……因為人們理解不同、境界不同的時候,永遠對不到口去。

元始曰:「你為人間宰相,受享國祿,稱為『相父』。凡間之事,我貧道怎管得你的盡。西岐乃有德之人坐守,何怕左道傍門。事到危急之處,自有高人相輔。此事不必問我,你去罷。」

人間的事,元始天尊不會給你任何辦法。作為他的師父,元始天尊只告訴他道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他姜子牙不悟,非得問出個辦法來……師父,這茶應該怎麼沏啊?師父,這水溫得多少?是不是水弄開了我得晾一會兒啊?得盛著呀?要硬一點的水,還是軟一點?我上哪兒找硬水?你師父,大嘴巴就得給你抽過去了。對吧!

師父只說了一句「沏茶」,你茶能沏成什麼樣,是你的水平,是你的境界。你當時問的那些問題,那是人間的技巧——因為、所以——這水得硬、水得軟,我喝的是烏魯木、凍頂、雲南的什麼茶;不同的茶還對應著不同的水,這是民間流傳的說法跟它的道理:每一種茶對應了當地的水。說雲南的茶,你得用黑龍江的水沏,肯定是胡說。為什麼?一方天地一方神明,它是上、下對應的。

明白的人、擁有境界的人,他知道生命之間的相互關聯。所以當他看這東西的時候,他大概就知道應該是這樣的。你問為什麼?別問我為什麼。他境界在那兒,應該是這樣,八九不離十。

在這樣的修煉當中,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哪裡還有什麼信和不信,哪裡還有什麼堅信和不堅信。最終在師父的慈悲之下,把你真正的生命境界真正地展現出來,回歸到你境界的本來。

這是我理解的。

師父給予你生命的永恆,那你還想:「師父說那話對不對?」那你還拜什麼師父啊?為什麼姜子牙修不成,修不成的原因是這個人他表現出來的是這樣的概念。

當初元始天尊讓他下山去的時候,就跟他說了,文、武之王的時候你去輔佐他們,到時候就行了。你現在回頭來還在問這問題,說:「我打不過張桂方,這事我不好辦,師父教我兩招。」

悟性不是猜的。悟性是真正在佛法、道法修煉當中境界的展現,而這份境界的展現,就是你自己的生命的本身與自己的師父和師父講的道理本身,你有多少能夠溶為一體,不分你、我,連堅信都不存在。

我堅信,是「我」堅信,中間是有分隔的。「你」堅信任何東西,你跟對方中間是對立的。說「我」一定信「你」,在真正修行當中,它僅僅是很低的一個層面、很低的一個境界去描繪的。當真正到了一個境界的時候是一體的——他是佛法修煉,他就溶在佛法本身裡了。那還有信和不信嗎?

所以,當人去講信的時候,還是人。境界差太遠了。下定決心要堅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都沒入門。「師父領進門」你都沒進來,因為你還不能跟你修行的道、法合為一體。當然這是我個人理解。

姜子牙,他信師父嗎?人的表面是信的,但靈魂不信。他也不是不信,是他聽不懂師父對他的教誨:「事到危及之處,自有高人相輔。」你只是做你的事情。

這麼講吧!如果是元始天尊讓你去幹這件事情,半截兒你死了,那元始天尊這事不就幹不成了嗎?這姜子牙就這麼笨。就這麼笨。

講正信、正念——有「我」在其中的時候就是不信。「我一定能修成」,這話是很大的麻煩。你連自己能吃幾碗乾飯自個兒都搞不清楚……很多人失眠睡不著覺,你連自己想睡覺都睡不了……太乙真人「心血來潮」,這就是他遇到麻煩的根本原因……

講太多了,再說一遍,這僅僅是我個人非常淺薄的拙見(大家聽故事)。那個「高人」就是元始天尊,祂在背後安排這件事情。對你姜子牙而言就是高人。就這麼回事兒。

子牙不敢再問,只得出宮。

子牙沒聽懂,才「不敢再問」;聽懂了,就給師父跪下了:「師父,弟子太笨,感謝師父的點撥。」

師父已經點撥他了。所以寫書人是說「不敢再問,只得出宮」,就是沒聽懂,後面就出事了,出事的根由在這兒。

纔出宮門首,有白鶴童兒曰:「師叔,老爺請你。」子牙聽得,急忙回至八卦臺下跪了。元始曰:「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若是應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東海還有一人等你,務要小心。你去罷。」

姜子牙他悟性不夠,前面聽不懂又不敢問,所以一出門,元始天尊想一想再跟他多說一句吧:「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這是師父下的法旨,跟他講:「如果你應了他,三十六路人會討伐你,東海還有一個人等著你。」

子牙出宮,有南極仙翁送子牙。子牙曰:「師兄,我上山參謁老師,懇求指點,以退張桂方,老爺不肯慈悲,奈何,奈何!」

你看,我就跟大家講,他聽不懂。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聽懂了!

姜子牙:「我不在直中取,寧在曲中求。」你看他厲害吧!他能講出這話!但自己遇到麻煩的時候,在利益上出現衝突的時候,他擺不平了,所以跟他的師兄南極仙翁一對話,這就表明他根本就沒弄明白。所以很多人哪,他生命境界上不來,什麼東西都湊跟前。唯有修煉是靠自己的,靠任何的手法都沒用。

什麼意思?姜子牙有機會去找他師父,師父也見他了,都跟他講了事情,他一出門,都聽不懂。就是這意思。反過來,如果元始天尊都知道他聽不懂,那元始天尊為什麼還講?

姜子牙本來可以懂,但姜子牙自私,心裡只有他自個兒的事,進門問張桂方(問題),出門埋怨師父沒告訴他張桂方(方法),師父給他講了一大堆,他根本沒往心裡去。他只是找師父來解決問題的,他不是拜見師父給自己一個提升的機會。我相信朋友聽懂我說的意思了。

如果反過來,師父說了那一段話,明白的弟子就給師父跪下來:「耽誤師父時間了。」那就行了。但如果成了,就沒有《封神演義》了,也就沒有姜子牙了。如果這個成了,元始天尊當初也就不會找他下山去做封神榜了。對不對!他就修成了嘛!

姜子牙修不成,我們現在說的都是他修不成的原因,所以元始天尊上來就說,你是「相父」,享受(人間)俸祿及榮華富貴,師父不管(人間)這事兒。

現代的環境中「宗教是文化」,信仰都遺失了。《封神演義》裡講的是真正信仰的涵義。你看很多人進了宗教,為什麼修不成,姜子牙修得成嗎?他修不成。

南極仙翁曰:「上天數定,終不能移。只是有人叫你,切不可應他,著實要緊!我不得遠送你了。」

南極仙翁聽懂了,但,南極仙翁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話能給他姜子牙說明白。其實就像我們在節目中跟大家講的這些定數……

「哎啊,濤哥又來那定數,真沒勁,你就換點別的吧!」我也不知道該講什麼,講大家愛聽的,我覺得挺浪費生命的。各自都隨緣囉!對不對!講愛聽的,回家聽媳婦說,不就完了……

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纔駕土遁,腦後有人叫:「姜子牙!」子牙曰:「當真有人叫。不可應他。」後面又叫:「子牙公!」也不應。又叫:「姜丞相!」也不應。連聲叫三五次,見子牙不應,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舊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極人臣,獨不思在玉虛宮與你學道四十年,今日連呼你數次,應也不應!」子牙聽得如此言語,只得回頭看時,見一道人。

為什麼說寫書的人厲害,他把姜子牙的生命品質一直把握極好。他在崑崙山上面,元始天尊對他的教誨他聽不懂,他找元始天尊的原由是為了解決問題,一切都在人的情感中,一切都在人的利益中,一切都在自我中。他不聽師父的話,他師父跟他說:「誰叫你都不要回頭。」

上面那首詩說的是什麼?「玄裡玄空玄內空,妙中妙法妙無窮。」裡面什麼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法、真正的道,真正的奇妙、真正的玄妙,姜子牙他沒有這一份玄妙,他只有位極人臣,官拜相父。姜子牙心中只有他自己,一切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說,一切按照他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一切按照他自己的角度去認為師父講的話是這個意思、那個意思。那麼,他就出事了。

怎見得,有詩為證:

頭上青巾一字飄,迎風大袖襯輕綃。

麻鞋足下生雲霧,寶劍光華透九霄。

葫蘆裡面長生術,胸內玄機隱六韜。

跨虎登山隨地走,三山五嶽任逍遙。

申公豹應運子牙而生

第三十七回「姜子牙一上崑崙」應該是整個《封神演義》當中最主要的一回。因為整個章節在表現姜子牙真正的生命定位跟生命特點。

「玄裡玄空玄內空,妙中妙法妙無窮。」這在講述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所具有的那一層面。如果一個修行的人,真的能夠按照元始天尊所約束的那麼去做,沒有任何自我的東西,真的能悟到、做到,他就可以做到這兩句話中所描繪的生命境界。姜子牙做不到!五行道術他可以學到(功夫可以有),但是他的境界是受限制的。在人的層面,他可以做到「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但是當他面對自己的師尊、需要他的境界更加提升的時候,他就做不到。

姜子牙這段故事,其實對現在太多的宗教的人士有著非常借鑑之處。太多人信宗教是要得到好處——我要上天堂……這話是對神的相信,但一切是「我」 。去教堂、道觀、廟……「你幫我……」你說:跟姜子牙有什麼區別?——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那姜子牙只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他不想聽師父的話,所以才出了整個《封神演義》這段故事。但這又是命裡註定。

今天甭管你是信仰也好、宗教也好;對很多修行的人也好、各門各派的,我們擺開利益關係——你別說我在這門修了五十年了,我進教堂、進道觀也進了三年了(投入多少錢),我捨不得!這個事兒咱們放開——你自己在進入宗教這門的時候,你有沒有所求?你今天在這宗教裡呆了五年、七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八十年,你有沒有所求?——我一定要上天堂!

無神論同樣是一種宗教,根本否定神。極端崇拜科學的人同樣是宗教,一切要用科學的手段去解決。所以這些本身都是跟「玄裡玄空玄內空,妙中妙法妙無窮」沒得比的!

為什麼?

我崇尚科學,誰都不信,那你信誰?只能信自己,對不對?我是哈佛的……走向勝利……全是「我」。無神論、進化論是最怕死的,因為他們一切從「我」出手,但是唯獨「死」他沒招。他怎麼辦?他要竭盡全力「別死」!是不是?

竭盡全力別死!他知道下一分鐘打一個嗝就憋死了?所以他就開始想招兒了。其實什麼招兒都沒有。所以為什麼說無神論就是自卑的。那崇尚科學的,「玄裡玄空玄內空」聽得懂嗎?那神、佛、道,如果是用人的道理去說服人的話,他還是神、佛、道?如果他講的道理背後沒有超越人、三界,那你跟他走,你能出三界?你能騎著摩托車上天堂嗎?

……

也有朋友貼(留言)說:「濤哥!有人有本事,看到了:這個姜子牙為什麼是這樣的,他原來真是隻熊,是隻飛熊,他找到了元始天尊要修煉,元始天尊不收,說只度人。只度人不會碰動物。這個飛熊不走。元始天尊說你不走也沒用。你走吧,我睡覺了。元始天尊就睡著了。一醒呢!這隻飛熊就(像)風化了。」死了!

這隻飛熊跪在那兒跪死了。時間長了就被風吹乾了。元始天尊一睡覺睡了一千年——不同的空間、時間——我以為元始天尊在他的時間角度就是睡覺。那個飛熊是飛熊的時間。在人的時間、角度只能用人的話一年、二天,這麼去解釋,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時間差,實際是生命在不同的境界上。

我通常解釋:夢中的我們,沒有時間概念。在夢境中的我們,不在這個時空,不在我們現在這個肉身的空間。如果在這個肉身的空間,你就做不了夢。就說這意思。

「元始天尊一看這個飛熊,說:如果你托生成人,我一定收你為徒弟。」所以姜子牙就這麼來的。所以後來他的號還是叫「飛熊」。也就是:命裡註定他就修不成,因為他的來處是隻熊。飛熊不是人。

數不清的人比我有本事……我個人以為呢:我們就是講「故事」,人家書上怎麼寫的,我們就怎麼講,裡面包含了我個人修行、修煉的概念,所以那可能跟很多朋友理解上不一定一樣。

如果很多東西完全一樣的話,我們兩就分不開了,是一個生命的來處才對;如果不是一個生命的來處,理解一定不同。所以,也不是什麼推託之詞,我們講故事(這個基點)很清楚,可別跟修煉給混在一起。

朋友的建議我都接受,我會自己去改變,一定按照朋友的建議去看自己,我覺得這是天地間生命繁榮的原因。

姜子牙這段,其實就是他的生命卡在這兒——有些東西當我理解不好的時候就不好照著人家說的那樣去說。

……

所以反過來說,如果姜子牙完全聽了他師父的話,他就能修成!他師父也不會讓他下來——既是因為,也是所以,既是所以,也是因為。它在講述著人間的環境當中人的局限性,不是對、錯。我們太多的朋友太強調對、錯了——強調對、錯,就是人。

話說子牙一看,原來是師弟申公豹。

自己的師父在教誨中引用了申公豹和姜子牙的名字,講述了人的妒嫉心(不是原話):「妒嫉心不去,修煉的人根本就修不成。」如果妒嫉心不去,根本沒那機會修行。最大的妒嫉源自於無神論、進化論、科學,源自於現代文明精英代表的一切。世俗的紛爭全是羨慕、妒嫉、恨。而這羨慕、妒忌、恨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就是中國大陸,任何的手法都可以使的,只要能表現自己的張狂……

子牙曰:「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我只因師尊吩咐,但有人叫我,切不可應他。我故此不曾答應。得罪了!」

這裡就出了事了!申公豹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是姜子牙的師弟。元始天尊說:你(姜子牙)出門,誰叫你都不要回頭。他的師兄南極仙翁說:師弟,你切記,誰叫你都不要回頭。姜子牙說:我沒想到是師弟,師尊吩咐了所以我沒答應,我可不知道是你叫我。

兄弟四十年,姜子牙聽不出申公豹的聲音?他的師父元始天尊一定知道,是吧?那為什麼還收這麼個徒弟?為什麼還留著申公豹?為什麼明明有本事知道是申公豹,為什麼不為姜子牙開創一個更好的條件?你把他除了不就得了嘛!為什麼出在同門弟子當中?其實只要有宗教概念的人,你想要修煉的,這是非常深刻的。

妲己這隻狐狸、那隻雞、那隻琵琶精誰招來的?是女媧;誰造的人?也是女媧。動物永遠不能上人身,這是規矩。那在人間出現麻煩的時候一定是妖魔鬼怪當道,這是規矩。造人的是女媧,在人間弄妖怪的還是女媧。給了封神榜,塑造了我們現在知道的這整個人間三千多年當中的文化,其實就是三界裡邊神仙從新大布局,如果沒有這大布局,他們蓋醫院,上哪兒去找「雷神」,上哪兒去找「火神」!從《封神演義》那兒開始,神仙都改了。

元始天尊給了姜子牙封神榜,同時有一個師弟等了他四十年,配著對兒來的。姜子牙上山四十年下山,申公豹說咱倆在這兒待了四十年了,你都不理我。這元始天尊也是,你讓姜子牙順順當當把活幹完不就得了,你說申公豹是妖嗎?不應該吧!是魔嗎?不好說吧!你說他是什麼?他是「配著對兒」來的!我覺得這個故事是相當深刻的。

申公豹問曰:「師兄手裡拿著是什麼東西?」

子牙曰:「是『封神榜』。」

公豹曰:「那裡去?」

子牙曰:「往西岐造封神臺,上面張掛。」

申公豹曰:「師兄,你如今保那個?」

子牙笑曰:「賢弟,你說混話!我在西岐,身居相位,文王託孤,我立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八百諸侯,悅而歸周,吾今保武王,滅紂王,正應上天垂像。豈不知鳳鳴岐山,兆應真命之主。今武王德配堯、舜,仁合天心;況成湯旺氣黯然,此一傳而盡。賢弟反問,卻是為何?」

自己的師尊教誨了有關「妒嫉」的問題,那對所有修煉的人都是致命的……

元始天尊給了姜子牙「封神榜」,同時有一個師弟等了他四十年——配著對兒來的!在我眼裡,這是《封神演義》有著他相當職責的地方!現在的人情感重也就看不明白這一段。

我解釋了,女媧造人同時派了妖精;元始天尊讓姜子牙封神,同時有了申公豹。元始天尊不會出手,只是告誡姜子牙——相生相剋的道理。沒有申公豹,姜子牙也不會存在;沒有申公豹,就不會給他境界以下的環境一份大洗禮。

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毫無人性、毫無良知地邪惡。有朋友說:共產黨是不是也有來處,都是有定數的?沒錯!而且超乎尋常——是對應來的,在對稱著今天每一個人生命之珍貴(你的來處珍貴)。

哪吒本身是「靈珠子」,非常珍貴!我們今天的人,不知道是哪一路神仙為了我們在人中走一遭,受此大劫難,而這一份劫難是和共產黨對應著來的。我們今天遇到這麼大的瘟神,是對應著這些生命來的。表面上看是大瘟疫,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是一種神蹟的表現。只有人順應神,瘟疫才不會臨,就像當年逾越節的時候猶太人把羊血畫在門框上一樣,黑氣就繞著走了。故事是類似的。

姜子牙的表現在告誡宗教中有這種嚮往的人,你為什麼去不了天堂!你為什麼修不成!其實姜子牙這段故事就在告訴你。而促成你修不成,是你個人的因素。

從姜子牙上山求師父,一直到師父告誡他的一番話,他不往心裡去,只想自己的事,從而碰上自己的師弟,師弟就把他毀了。

是師弟毀了他,師父不動手的,師父只是告誡。原因是姜子牙的私心、自我,而聽不懂師父的勸告。

申公豹曰:「你說成湯王氣已盡,我如今下山,保成湯,扶紂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

這裡就出岔了!申公豹說:「你如果保周,我就跟你對著幹。」姜子牙保周朝是師尊吩咐的,申公豹是誰吩咐的?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故事。我以為《封神演義》告誡今天我們看這一段故事,一定要懂得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對應來的,一正一負。

自己的師父教誨過(不是原話):「人做一件好事就對應著一件惡事。」所以剛才講的「玄裡玄空玄內空,妙中妙法妙無窮」,他講述了為什麼叫空,為什麼叫無,就是真正想修行的人,你真想能夠去天堂的話,你對人間的任何事情不能動心思,更不可能沉醉於對、錯之中。如果你真的想幫人,只能講善、惡,指出什麼是惡,人就歸善;講人中的道理的時候,你永遠轉不出去。

我們節目中解釋過,在這兩百多年,最會講道理的、最厲害的是馬克思!你看習近平到這個份上還願意當馬克思的孫子。馬克思寫的東西把人的信仰、把人真正生命本身的認識給掐斷了,用人中的道理。而他道理的基礎是什麼?就是我說的這塊破肉。他的基礎就在這塊破肉上,今天所有的麻煩都在這塊破肉上找的,有多少人為這塊肉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愛、恨、情、仇不都凝聚在這塊破肉上。

子牙曰:「賢弟,你說那裡話!師尊嚴命,怎敢有違?」

這時候,姜子牙就把師尊的話拿出來!姜子牙當時沒有認識到他回頭的時候,自己已經違背了師尊。姜子牙根本不會違背師尊的話,但是姜子牙生命境界就到這兒了,我說的是這個概念。

這在講述任何一個人的境界到了哪兒,這是絕對的,你不能要求只在這個境界的人往更高去,他去不了,他根本沒能力去。

申公豹曰:「子牙,我有一言奉稟,你聽我說,有一全美之法──到不如同我保紂滅周。一來你我弟兄同心合意;二來你我弟兄又不至參商;此不是兩全之道。你意下如何?」

你看,姜子牙就是一個面子問題沒過去。申公豹說我跟你在一起已經四十年了,你都聽不出我說話的聲了,你今天做了宰相都不理我了。姜子牙就這麼一回頭。

劉伯溫說:「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雙眼,天也翻、地也翻、逍遙自在樂無邊。」天翻地覆了,「窮人一萬留一千,富人一萬留二三」,「貧富若不回心轉,看看死期到眼前。」他「逍遙自在樂無邊」看著人都死了,你說他是不是不慈悲?根本就不是。說人家「不慈悲」,是因為人的貪婪與無能,然後,面對勸告,隻字不聽,反過來又說人冷酷無情。

故事道理是一樣。申公豹他沒說是為什麼而來,他只說他自己要幹嘛。在姜子牙來講,與其說申公豹要幹這個,不如說是姜子牙招來的——他聽師父的話不回頭就好了。所以他回頭是自以為是——這個事我這麼理解、我以為、我親自指揮、親自布署。

凡是「我」字當頭的,你早已把自己扣在下頭。《封神演義》中修成的,沒有一個在人間留下名聲,就這麼回事,能在民間留下名的姜子牙,是因為他修不成。

子牙正色言曰:「兄弟言之差矣!今聽賢弟之言,反違師尊之命。況天命人豈敢逆,決無此理。兄弟請了!」

現在姜子牙很正義,晚了!一步錯,步步歪,錯在不聽師父的話。所以聽師父的話,是沒有條件的。沒有我認為的,沒有我想想的,沒有我考慮考慮的,你只聽師父表面的話就行了,當你真正聽了師父表面的話那就是最高的道理,那是真正的悟性,不是你研究出來的,不是你寫文章寫出來的,不是你一二三、七八九列出來的,不是的!所以咱們在節目中我說了,讀書的很多是傻瓜,最大充其量你就是個書蟲子,而不是你真實的自己,因為當你拚命讀書的時候,把你大腦的這塊肉灌滿,你就找不到自己的靈魂了,而灌滿書的大腦本身早晚得死的,把你的魂魄給耽誤了。我說的意思不是不該讀書,我說的意思是那些認為自己讀了多少書的人。

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領,道行不過四十年而已。你且聽我道來。

他道行四十年,你申公豹是他的師弟,你不是道行也四十年嗎?但為什麼申公豹可以、能夠、會這些東西呢?

有詩為證:

煉就五行真妙訣,移山倒海更通玄。

降龍伏虎隨吾意,跨鶴乘鸞入九天。

紫氣飛昇千萬丈,喜時火內種金蓮。

足踏霞光閒戲耍,逍遙也過幾千年。

申公豹說他幾千年的修行,在他來講他的境界就不得了了。但是這裡面又出了個岔,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師弟,認識了也四十年,他為什麼說「逍遙也過幾千年」呢?這就變成了申公豹背後有另外的因由,不是像姜子牙這麼單純。

話說子牙曰:「你的功夫是你得,我的功夫是我得,豈在年數之多寡。」

你是你、我是我。但是姜子牙現在再講什麼都沒有用了。

申公豹曰:「姜子牙,你不過五行之術,倒海移山而已,你怎比得我。似我,將首級取將下來,往空一擲,遍遊千萬裡,紅雲托接,復入頸項上,依舊還元返本,又復能言。似此等道術,不枉學道一場。你有何能,敢保周滅紂!你依我燒了『封神榜』,同吾往朝歌,亦不失丞相之位。」

他燒掉封神榜,那就相當是毀掉師尊給予他的,就是毀掉一切。燒掉封神榜,就是藉助姜子牙的手,毀掉元始天尊乃至更高的神所要進行的這一次的大洗禮。

子牙被申公豹所惑,暗想:「人的頭乃六陽之首,刎將下來,遊千萬裡,復入頸項上,還能復舊,有這樣的法術,自是稀罕。」

申公豹用他的特異功能去玩弄、欺騙姜子牙,那姜子牙為什麼有問題,因為姜子牙的悟性低,姜子牙把道術的功能看得比生命的境界高,他把功能的表現代替了一切。而他為什麼把功能的表現代替一切?是姜子牙有功利之心。

姜子牙上崑崙山找自己的師父就是想解決張桂方的事,他想找的方式類似於申公豹這樣把腦袋拿下來兜遊千萬裡回來安上——那我有這個本事張桂方肯定沒戲唱。所以姜子牙的麻煩在於想去找方法解決問題,這就是他生命不能提高的表現,而元始天尊告訴他:「沒關係!西岐是個得勢之地,真有麻煩,自然會有人幫你的。」他不信!他信自己手中的辦法,他才上了申公豹的套,換句話說,姜子牙有利益之心,才出現這種事情。所以申公豹一說,就應對了姜子牙的心態。寫書的人非常厲害,他把姜子牙跟申公豹定位(一直始終保持人這樣的定位)。

乃曰:「兄弟,你把頭取下來。果能如此起在空中,復能依舊,我便把『封神榜』燒了,同你往朝歌去。」

完了!姜子牙的認知水平就這麼高,這個打賭的本身不是申公豹要跟他打賭,是他自己主動認輸,他的攀比、攀鬥,他認識的一切,包括他的自卑:「他(申公豹)真有本事把腦袋轉一圈,我得聽他的。」早把師父忘一邊了,而這一切一切的麻煩都源自於他姜子牙的自以為是;都源自於姜子牙的思考;源自於姜子牙的分析;源自於他的定位、定理、定格,和他的判斷。而這判斷的一切、他自以為是的一切都跟這一回一開始說的那句話相對立的:「玄裡玄空玄內空,妙中妙法妙無窮。」

姜子牙有這樣的自我約束的話他就上不了申公豹的套,如果他上不了申公豹的套的話,他也就不是姜子牙了。

申公豹曰:「不可失信!」子牙曰:「大丈夫一言既出,重若泰山,豈有失信之理。」

申公豹惑子牙 南極仙翁急出手

第三十七回確實是整個《封神演義》當中很關鍵的一章節,談這個自然跟修煉有關,所以受我個人修煉層次的限制,我能理解多少,其實已經盡我最大可能地跟大家分享、看到其中的故事,我相信背後可能還有故事,那是我看不到的……對我來講:境界就是境界,誰也把不上去的,自個兒上不去,那就上不去哄!

境界是無止境的。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境界有多高,只有到這件事情結束,而且你真是個修煉的人,而且你還真得遇到真正的師父,你才知道你自己是怎麼回事,否則的話,對每個人來講都是謎。

每個人都迷在其中。真正懂得的人他就低頭了!他就不會說這事應該這樣的、那事應該那樣的(人都會那麼說)。修行人全都不會這麼說。修行人說這個事兒背後肯定有故事,我不知道。

就像申公豹出來了,他說他修了幾千年了,但他又是姜子牙的師弟,他認識姜子牙四十年。這是個疑問!我相信《封神演義》後面會把這事圓過來——有起頭一定有結果。這一節就是給姜子牙定格了,就是為什麼他最終走到這一步!他後面為什麼是那個結果。

封神榜是師父給姜子牙的,作弟子的沒資格拿師父給的東西跟人家對賭的,這是大逆不道!師父給你的,就是你的,不跟人分享的;是因為跟你的生命相關。如果這個東西能跟人分享的話,你跟那個人怎麼長得不一樣……這不是自私不自私,是生命背後有因由所在……當你拿師父給的東西跟人家打賭、交換,失去的是你的境界、你的未來……姜子牙的道行就那麼高,中心點、基點還在人的身上,自然被申公豹耍了!

……真正成大器的是天才者,不是知識(積累)。有知識的人只能給人打工、幹活;修行的人遇到真正的師父,就讓人回到「天才」的一面。

申公豹去了道巾,執劍在手,左手提住青絲,右手將劍一刎,把頭割將下來,其身不倒;復將頭望空中一擲,那顆頭盤盤旋旋,只管上去了。子牙乃忠厚君子,仰面呆看,其頭旋得只見一些黑影。

不說子牙受惑,且說南極仙翁送子牙不曾進宮去,在宮門前少憩片時。只見申公豹乘虎趕子牙,趕至麒麟崖前,指手畫腳講論。又見申公豹的頭遊在空中。仙翁曰:「子牙乃忠厚君子,險些兒被這孽障惑了!」忙喚:「白鶴童兒那裡?」童子答曰:「弟子在。」「你快化一隻白鶴,把申公豹的頭啣了,往南海走走來。」童子得法旨,便化鶴飛起,把申公豹的頭啣著往南海去了。有詩為證:

左道傍門惑子牙,仙翁妙算更無差,

邀仙全在申公豹,四九兵來亂似麻。

這四九三十六路兵馬全是申公豹招來的。「左道旁門」指申公豹心術不正。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師弟,當然也是南極仙翁的師弟,那南極仙翁怎麼會說申公豹心術不正?叫他「孽障」?所以我說:配著對兒來的。很多事是配著對兒來的。

所以這就是命裡註定!師父不能毀掉他姜子牙,但師父可以提醒他。師父也可以攔住申公豹,為什麼不攔?受姜子牙的境界所限制,不能管。難,是姜子牙的難,就要姜子牙自己過。本來,聽師父的話可以過去,他不聽,他就覺得自己有道理——「我以為」。就完了!

很多人去講「道理」,講道理的基本都是人。姜子牙跟申公豹講了半天的道理,他認為申公豹不可能那樣兒。

話說子牙仰面觀頭,忽見白鶴啣去。子牙跌足大呼曰:「孽障!怎的把頭啣去了?」不知南極仙翁從後來,把子牙後心一巴掌。子牙回頭看時,乃是南極仙翁。子牙忙問曰:「道兄,你為何又來?」仙翁指子牙曰:「你原來是一個獃子!申公豹乃左道之人,此乃些小幻術,你也當真!只用一時三刻,其頭不到頸上,自然冒血而死。師尊吩咐你,不要應人,你為何又應他!你應他不打緊,有三十六路兵馬來伐你。方纔我在玉虛宮門前,看著你和他講話;他將此術惑你,你就要燒『封神榜』;倘或燒了此榜,怎麼了?我故叫白鶴童兒化一隻仙鶴,啣了他的頭往南海去,過了一時三刻,死了這孽障,你纔無患。」

這麼講吧!我自己理解,只要自己動了心思了,就不是慈悲。「天也翻、地也翻,逍遙自在樂無邊。」天翻地覆各有恩怨,不是你的事。

這就是因果之間的關係。從姜子牙一上崑崙山到這裡,寫書的人把他生命境界把握得非常好,他逃脫不了人(的境界),他被誘惑、背叛師門、自以為是,他敢把師父給他的封神榜打賭、燒掉……

子牙曰:「道兄,你既知道,可以饒了他罷。道心無處不慈悲,憐恤他多年道行,數載功夫,丹成九轉,龍交虎成,真為可惜!」

這不是慈悲。但又是慈悲。姜子牙的境界不夠慈悲。真正我能理解的慈悲:你有度人的資格!很多人也講「度人」,那是狂妄!但是修行的人在他修煉、磨難的過程中可以展現慈悲的氛圍,是修煉的自然過程。為什麼說姜子牙談不上慈悲,他都敢把師父給的封神榜燒了,他不可能夠得上那個境界,但是他又不會隨意去傷人,他總是不願意去傷到人家的性命。

南極仙翁曰:「你饒了他;他不饒你。那時三十六路兵來伐你,莫要懊悔!」子牙就說:「後面有兵來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義。」

姜子牙真正擁有慈悲,前面就不會出那些差錯。他沒有慈悲,但他又是一個往慈悲這邊修的,所以兩頭夠不著……

不言子牙哀求南極仙翁。且說申公豹被仙鶴啣去了頭,不得還體,心內焦燥,過一時三刻,血出即死,左難右難。且說子牙懇求仙翁,仙翁把手一招,只見白鶴童子把嘴一張,放下申公豹的頭落將下來。不意落忙了,把臉落的朝著背脊。申公豹忙把手端著耳朵一磨,纔磨正了。把眼睜開看,見南極仙翁站立。仙翁大喝一聲:「你這該死孽障!你把左道惑弄姜子牙,使他燒燬『封神榜』,令子牙保紂滅周,這是何說?該拏到玉虛宮,見掌教老師去纔好!」叱了一聲:「還不退去!姜子牙,你好生去罷。」申公豹慚愧,不敢回言,上了白額虎,指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頃刻成血海,白骨積如山!」申公豹恨恨而去。不表。

元始天尊為什麼教這麼個徒弟(申公豹)?配著對兒來的!修煉的人一定是在迷中(修)。真正的麻煩卻是師兄弟找他,不是外面的人找他麻煩。所有的麻煩都是申公豹請來的,而申公豹出於妒嫉(自己的師尊有過明確的教誨)!處處找他麻煩。

今天的精英文化和大陸環境中,所有人很難逃出羨慕、妒嫉、恨。兩百年前的馬克思是真正會講道理的人,他的一番道理,用人中的貪慾,完全掩蓋、取代、扼殺了自己靈魂歸屬的認知,這是幾千年來人認識神的文化屬性。馬克思灌輸的就是在人的肉體基礎上,一種自我的表達、發展和占有,這一定是自私的、貪婪的。站在肉體上一定是自私的、膽小的。使盡渾身解數、陰招、損招來達到自己目的。

我個人以為沒有申公豹,這封神榜就做不成,就不能把這三百六十五個神重新定位,真正淨化。無論正的、不正的都經歷這麼一個過程,不正的,在這個過程中就被淘汰了;正的,在這個過程中除去了他們身上的瑕疵。

什麼叫不正?太乙真人心血來潮,這就是不正。

《封神演義》最後元始天尊是用他自己的打坐墊把申公豹一捲弄死了他,給我的感覺(純屬個人理解,講故事,你別往上套)是他師父謝謝他。沒有申公豹,這事做不成。他申公豹這個生命來的根本就是逆天意的,但就得留著他,而且他死在最後。那老子、元始天尊一揮手,弟子們都修成了,最後,萬仙陣之後,申公豹他跑了,(好像)是南極仙翁把他抓回來的,然後元始天尊說:「你跟我保證的,你說你不再惹姜子牙,你還惹他。兌現唄!」最惡的,死在最後。但那是他的使命。所以中間麻煩的就像姜子牙這樣的修行的人(我個人的理解喔!)

這一回申公豹一露面,姜子牙表現了自己的水平,為後面鋪墊了基礎。

話說子牙捧「封神榜」,駕土遁往東海來。正行之際,飄飄的落在一座山上。那山玲瓏剔透,古怪崎嶇;峰高嶺峻,雲霧相連,近於海島。有詩為證:

海島峰高起怪雲,岸傍檜柏翠氤氳,

巒頭風吼如猛虎,拍浪穿梭似破軍。

異草奇花香馥馥,青松翠竹色紛紛。

靈芝結就清靈地,真是蓬萊迴不群。

話說子牙貪看此山景物,堪描堪畫,「我怎能了卻紅塵,來到此間團瓢靜坐,朗誦『黃庭』,方是吾心之願。」話未了,只見海水翻波,旋風四起,風逞浪,浪翻雪練;水起波,波滾雷鳴;霎時間雲霧相連,陰霾四合,籠罩山峰。

子牙大驚曰:「怪哉!怪哉!」正看間,見巨浪分開,現一人赤條條的,大叫:「大仙!遊魂埋沒千載,未得脫體;前日清虛道德真君符命,言今日今時,法師經過,使遊魂伺候。望法師大展威光,普濟遊魂,超出煙波,拔離苦海。洪恩萬載!」

子牙仗著膽子問曰:「你是誰,在此興波作浪?有什沉冤?從實道來。」那物曰:「遊魂乃軒轅皇帝總兵官柏鑑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萬望法師指超福地,恩同泰山。」子牙曰:「你乃柏鑑,聽吾玉虛法牒,隨往西岐山去候用。」把手一放,五雷響亮,震開迷關,速超神道。柏鑑現身拜謝。

後來整個封神臺就交給柏鑑了。那柏鑑是誰?是軒轅皇帝的總兵官,也就表明在這一次封神當中,三百六十五個神重新定位,重新來一遍,所以上至人皇那兒以下的都進行大更改。神仙那兒都大改了,所以人間必然是改朝換代。

在中國的環境中出現了改朝換代,在一定的天界都會出現類似的變化。所以「一朝天子一朝臣」……

子牙大喜,隨駕土遁往西岐出來。霎時風響,來到山前。只聽狂風大作。怎見得好風,有詩為證:

細細微微播土塵,無影過樹透荊榛,

太公仔細觀何物,卻似朝歌五路神。

當時子牙看,原來是五路神來接。大呼曰:「昔在朝歌,蒙恩師發落,往西岐山伺候;今知恩師駕過,特來遠接。」子牙曰:「吾擇吉日,起造封神臺,用柏鑑監造,若是造完,將榜張掛,吾自有妙用。」子牙吩咐柏鑑:「你就在此督造,待臺完,吾來開榜。」五路神同柏鑑領法語,在岐山造臺。

這裡說的「造臺」,可不是在人間的概念,柏鑑建的是在另外空間,與神同在的那個環境中。

子牙回西岐,至相府。武吉、哪吒迎接,至殿中坐下,就問:「張桂方可曾來搦戰?」武吉回曰:「不曾。」子牙往朝中,見武王回旨。武王宣子牙至殿前,行禮畢。武王曰:「相父往崑崙,事體何如?」子牙只得模糊答應,把張桂方事掩蓋,不敢洩漏天機。

姜子牙他不能跟人說我拿了封神榜了。這意思就是柏鑑跟那五路神是在另外空間建的封神臺。我一再跟大家解釋,《封神演義》演繹了不同的「層面」,換言之:那時候就是半人半神的文化。但(天)上、(地)下是對應的。

武王曰:「相父為孤勞苦,孤心不安。」子牙曰:「老臣為國,當得如此,豈憚勞苦。」武王傳旨:「設宴。」與子牙共飲數杯。子牙謝恩回府。次日,點鼓聚將,參謁畢。子牙傳令:「眾將官領簡帖。」先令黃飛虎領令箭;哪吒領令箭;又令辛甲、辛免領令箭。子牙發放已畢。

且說張桂方被哪吒打傷臂膊,正在營中保養傷痕,專候朝歌援兵,不知子牙劫營。二更時分,只聽得一聲砲響,喊聲齊起,震動山嶽;慌忙披掛上馬,風林也上了馬。及至出營,遍地周兵,燈毬火把,照耀天地通紅,喊殺連聲,山搖地動。只見轅門哪吒,登風火輪,搖火尖鎗,衝殺而來,勢如猛虎。張桂方見是哪吒,不戰自走。風林在左營,見黃飛虎騎五色神牛,使鎗衝殺進來。風林大怒,「好反叛賊臣!焉敢夤夜劫營,自取死也!」縱青鬃馬,使兩根狼牙棒來取飛虎。牛馬相逢,夜間混戰。

且說辛甲、辛免往右營衝殺,營內無將抵擋,任意縱橫,只殺到後寨,見周紀、南宮適監在陷車中,忙殺開紂兵,打開陷車救出,二將步行,搶得利刃在手,只殺得天崩地裂,鬼哭神愁,裡外夾攻,如何抵敵。

張桂方與風林見不是勢頭,只得帶傷逃歸。遍地屍橫,滿地血水成流。三軍叫苦,棄鼓丟鑼,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張桂方連夜敗走至西岐山,收拾敗殘人馬。風林上帳,與主將議事。桂方曰:「吾自來提兵,未嘗有敗。今日在西岐損折許多人馬,心上甚是不樂。」忙修告急本章,打進朝歌,速發援兵,共破反叛。

且說子牙收兵,得勝回營。眾將懽騰,齊聲唱凱。正是:

鞍上將軍如猛虎,得勝小校似懽彪。

姜子牙沒招了,回去想半天把人家的營寨給劫了。所以武王也不知道姜子牙跑崑崙山幹了什麼。沒人知道。

話說張桂方遣官進朝歌,來至太師府下文書。聞太師陞殿,聚將鼓響,眾將參謁。堂候官將張桂方申文呈上。太師拆開一看,大驚曰:「張桂方征伐西岐,不能取勝,反損兵挫銳,老夫須得親征,方克西土。奈因東南兩路,屢戰不寧;又見遊魂關總兵竇榮不能取勝;方今盜賊亂生,如之奈何!吾欲去,國家空虛;吾不去,不能克服。」

因為原來都是太師去,黃飛虎鎮守。現在黃飛虎走了。

只見門人吉立上前言曰:「今國內無人,老師怎麼親徵得,不若於三山五嶽之中,可邀一二位師友,往西岐協助張桂方,大事自然可定。何勞老師費心,有傷貴體。」只這一句話,斷送修行人兩對,封神臺上且標名。

禍就是這麼惹起來的。那三十六路兵馬,是因為姜子牙不聽他師父的話——申公豹叫他,他回頭了——如果他不回頭,聞太師也想不起來去邀請他這些師友們。聞太師去討伐西岐,朝歌就沒人了,那張桂方又拿不下來(西岐),怎麼辦?門人吉立就出主意了。這就是人的層面,但根本是源自姜子牙不聽師父的話。三十六路兵馬就開過來了。

不知凶吉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待續)

【濤哥侃封神】第三十七回(上)

【濤哥侃封神】第三十七回(下)

點閱【濤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