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華信「實錘」事件 砸開信託缺口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20日訊】一個月前,大連華信信託曾發生過一件不可思議的持械傷人事件,公司董事長用錘子毆打公司總經理,這宗事件一度引發民眾熱議,當時就有很多人說,背後必有隱情。果不其然,在過年前,事件又有了新的發展。

根據當地金融發展局最新公告,上百億資產的華信信託卻面臨70億的資金缺口,超過20支信託產品爆雷,大連市已派出工作組進行指導。一場公司內鬥引出了一連串的經濟犯罪,而這個信託業可是中國大陸金融系統第二大支柱機構,看來這一錘子的背後,可能還有更深的故事,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實錘」事件引發的一連串思考。

在1月6日的「實錘事件」發生後,毆打總經理的華信信託董事長董永成,已經被警方刑事拘留。據媒體爆出的消息,二人發生衝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對公司的不良處置存在分歧,或許是想掩蓋一些問題,也有說可能是總經理王瑾向監管部門匯報了公司的違法行為。

當時事件戲劇性的情節,曾顛覆了許多人對企業高管的想像,而猜測事件應該還有後續情節的人,也果然沒有失望。

華信被舉報 涉經濟犯罪

2月10日晚,大連市公安局發布了公告,內容中說華信信託的投資者多次向相關部門舉報華信信託及相關人員涉嫌經濟犯罪,經公安機關調查發現,華信信託及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發放貸款、背信運用受託財產等犯罪行為。

與此同時,大連市金融發展局及華信信託也都發布了相關的公告,稱華信信託因公司治理機制失效、違法違規經營等等,當地政府已派出工作組。

那麼這些公告中提到的「違法放貸」、「違法違規經營」,到底是指什麼呢?

資金池被叫停 華信信託面臨70億資金缺口

我們先來看看華信的財務信息。從華信年報來看,近年來,它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並不樂觀,從2016年起,公司營業收入逐年下降。2019年,華信虧損1.52億元,被監管部門列為六家高風險信託公司之一,雖然如此,華信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仍有123億元人民幣,但是,就是這個資產百億的數字也無法阻止危機的發生。

進入2020年,華信的危機開始暴露,當年4月,華信的資金池業務被監管部門叫停,根據陸媒報導,在資金池被叫停後,華信所面臨的資金缺口約在70億元左右。之後,從2020年9月到11月,華信陸續在官網公告了27款信託計劃延期,而原因都是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

目前,雖然官方還沒有給出「違法業務」的明確解釋,但在華信的營收和經營日趨下滑的背景下,2020年4月被叫停的「資金池」計劃,似乎成了點燃華信危機的一個導火線。

那麼什麼是資金池,資金池業務對於信託行業又存在怎樣的風險呢?

風險的溫床——信託「資金池」

在說資金池的概念前,我們先說個小學生的應用題,可能有很多人當年都傷過腦筋,說有一個水池,有一個進水管和一個出水管,只開出水管40分鐘可將滿池水放完,只開進水管30分鐘可將一個空池注滿水。現在水池中有五分之二的水,如果同時打開兩條水管,多少分鐘能注滿?

可能很多人先想到的是,無聊,這很浪費水……那,這個水池就有些像是資金池,在一個大池子裡放錢,一邊存進來,一邊貸出去。那麼不管是張三的錢、還是李四和王五的錢,只要進到這個池子裡,就都是池子的錢了,而張三、李四們能看到的可能是個存摺,也可能是平台上的一個數字等等,但是,池子裡的錢,哪些是張三的、哪些是李四的就分不出來了。

可能有人會說了,這不就是銀行嗎?是的,銀行就是一個大資金池。但資金池還要更複雜些,因為它有兩個進水管,一個讓投資款流進來,一個讓借款人的還款流進來;還有三個出水管,一個是把錢貸出去的通道,一個是投資者提款的通道,還有一個,是平台把利潤提出來的出口。那這樣的資金池一旦開動起來,這五條管子就都是打開的狀態,兩進、三出,來控制資金池裡的水位,也就是錢的多少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那麼,怎麼控制各個水管的進出,就是一件精細和充滿風險的事情了,而實際操作上可能更複雜。剛才這個水池應用題只是個比喻,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實際概念。

一般信託公司發的產品有兩類,一種是「資金池」類,一種是有明確的具體項目。

信託的「資金池」是指募集時並沒有明確投資方向的信託產品,資金池通常由一些產品組成,資金投向單一或多個信託計劃及項目。

而「資金池」的風險也大致有四個方面,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情況,投資入水管流量過大,池子裡全是水。可池子裡的錢是有成本的,只進不出,沒有利差,拿什麼錢付投資者的利息,時間長了,就只能用投資者的本金還投資者的利息,就是借新還舊。這種情況,平台虧錢,做不長就得黃。

第二種情況,就是第一種情況的延續,突然來了這麼多錢,怎麼辦?只能把放貸出水管的流量調大。這種情況,錢是貸出去了,但很容易因為急於放貸,而放鬆了對風險的把控,能不能再流回來,就不好說了,這就埋下了隱患。

第三種情況,提款的出水管流量變大,就可能出現我們經常說的「擠兌」。可能有朋友會問,那麼多人丟錢進去,怎麼能都一起去提款呢?這種情況在遇到黑天鵝事件、或負面消息盛行時就會發生。我們經常看到銀行門口有很多人在排隊的,那時一定有事發生了。而金融業最怕的就是擠兌。

第四種情況最極端,平台把放貸的出水管關了,把提利潤那個小管子打開到最大,把池子裡的錢都提出來挪作它用,或者乾脆跑路。這種情況我們也經常看到報導,大陸現在這麼多金融難民怎麼來的?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上當受騙了。

「資金池」還可以給企業起到隱藏和推遲風險的效果。有分析說,「資金池」很容易成為影子銀行的溫床,被用來隱匿不良資產,將資金池信託作為隱藏壞帳、實現剛兌的手段。去年5月,中共銀保監會發文明確限制:信託機構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

截至2019年9月末,大陸28家信託公司,所報的非標資金池餘額超過4,798億元,有非標資金池存在底層資產期限錯配嚴重的情況,簡單說,期限錯配就是指資金來源短期化、資金運用長期化,資金接續就會出現困難。而部分非標資金池主要用於承接信託風險項目,底層資產質量劣質化加速,清理難度也不斷加大。

目前,對於信託業的存量非標資金池規模,還沒有公開的數據可查,但是我們看到,這一次的華信事件牽出了信託行業這個爆雷區,而信託的資金池風險恐怕也正在讓信託成為第二個P2P。而連帶的,是否會引發系統性風險,恐怕也是中共監管層又擔心、又要遮掩的問題。

信託業爆雷不斷

根據公開信息,中國金融業四大支柱的機構數量和體量大致情況是:銀行約4,500多家、總資產約280萬億;信託僅有68家、總資產約21萬億;保險約200多家、總資產約20萬億;證券約130多家、總資產7.8萬億。可見,信託是僅次於銀行的,中國金融業第二大支柱機構。

這一次的華信事件,雖然因為公司內鬥引發關注,但是在這之前,中國的信託業已經不斷的傳出兌付危機。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2019年,中國大陸有118種信託產品違約,達創紀錄新高。截止2019年底,被評為有風險的信託產品超過1,500種,價值5,770億元人民幣。

而據中國大陸第一財經統計,2020年,信託產品違約金額超過1,600億元。更有第三方平台統計,僅2020年12月,就有13宗信託產品違約事件發生。

2019年,海發醫藥應收帳款融資爆雷,涉及西部信託、外貿信託、中原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2019年年底,中國唯一上交所上市的安信信託爆雷。進入2020年,網傳各地銀保監局「一把手」到大陸17家民營信託召開現場辦公會,嚴厲要求各公司徹查資金池,如有漏報或瞞報現象,負責人撤職並終身禁業。而在2020年5月,在中共銀保監會發文限制資金池業務之後,6月,四川信託14億信託資金全面停止兌付,無限期延期,到了去年年底時,四川信託已被正式接管。

有中國金融從業者說,自己都不買中國信託產品,事實上,上海安信、四川信託這些是暫時暴露的冰山一角,水下的還有90%,大陸信託業的真實情況可能更糟。而中國普通的富有民眾,也成為了信託爛帳最好的接盤人。因為信託的投資門檻是100萬起投,專為高淨值資產的目標客戶設計,買信託的除了有錢沒背景的普通人,不少是權貴階層為了洗錢或脫產,所以當金融爆雷時,脫身先走的也是有背景的權貴們。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蔚然

撰文:李曉彤、財商經濟研究所

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