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华信“实锤”事件 砸开信托缺口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2月20日讯】一个月前,大连华信信托曾发生过一件不可思议的持械伤人事件,公司董事长用锤子殴打公司总经理,这宗事件一度引发民众热议,当时就有很多人说,背后必有隐情。果不其然,在过年前,事件又有了新的发展。

根据当地金融发展局最新公告,上百亿资产的华信信托却面临70亿的资金缺口,超过20支信托产品爆雷,大连市已派出工作组进行指导。一场公司内斗引出了一连串的经济犯罪,而这个信托业可是中国大陆金融系统第二大支柱机构,看来这一锤子的背后,可能还有更深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实锤”事件引发的一连串思考。

在1月6日的“实锤事件”发生后,殴打总经理的华信信托董事长董永成,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据媒体爆出的消息,二人发生冲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公司的不良处置存在分歧,或许是想掩盖一些问题,也有说可能是总经理王瑾向监管部门汇报了公司的违法行为。

当时事件戏剧性的情节,曾颠覆了许多人对企业高管的想像,而猜测事件应该还有后续情节的人,也果然没有失望。

华信被举报 涉经济犯罪

2月10日晚,大连市公安局发布了公告,内容中说华信信托的投资者多次向相关部门举报华信信托及相关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华信信托及相关人员涉嫌违法发放贷款、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等犯罪行为。

与此同时,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及华信信托也都发布了相关的公告,称华信信托因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违法违规经营等等,当地政府已派出工作组。

那么这些公告中提到的“违法放贷”、“违法违规经营”,到底是指什么呢?

资金池被叫停 华信信托面临70亿资金缺口

我们先来看看华信的财务信息。从华信年报来看,近年来,它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并不乐观,从2016年起,公司营业收入逐年下降。2019年,华信亏损1.52亿元,被监管部门列为六家高风险信托公司之一,虽然如此,华信2019年年末的净资产仍有123亿元人民币,但是,就是这个资产百亿的数字也无法阻止危机的发生。

进入2020年,华信的危机开始暴露,当年4月,华信的资金池业务被监管部门叫停,根据陆媒报导,在资金池被叫停后,华信所面临的资金缺口约在70亿元左右。之后,从2020年9月到11月,华信陆续在官网公告了27款信托计划延期,而原因都是融资企业无法按期偿还本息,导致信托产品按信托合同约定进入延期期间。

目前,虽然官方还没有给出“违法业务”的明确解释,但在华信的营收和经营日趋下滑的背景下,2020年4月被叫停的“资金池”计划,似乎成了点燃华信危机的一个导火线。

那么什么是资金池,资金池业务对于信托行业又存在怎样的风险呢?

风险的温床——信托“资金池”

在说资金池的概念前,我们先说个小学生的应用题,可能有很多人当年都伤过脑筋,说有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只开出水管4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只开进水管30分钟可将一个空池注满水。现在水池中有五分之二的水,如果同时打开两条水管,多少分钟能注满?

可能很多人先想到的是,无聊,这很浪费水……那,这个水池就有些像是资金池,在一个大池子里放钱,一边存进来,一边贷出去。那么不管是张三的钱、还是李四和王五的钱,只要进到这个池子里,就都是池子的钱了,而张三、李四们能看到的可能是个存折,也可能是平台上的一个数字等等,但是,池子里的钱,哪些是张三的、哪些是李四的就分不出来了。

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不就是银行吗?是的,银行就是一个大资金池。但资金池还要更复杂些,因为它有两个进水管,一个让投资款流进来,一个让借款人的还款流进来;还有三个出水管,一个是把钱贷出去的通道,一个是投资者提款的通道,还有一个,是平台把利润提出来的出口。那这样的资金池一旦开动起来,这五条管子就都是打开的状态,两进、三出,来控制资金池里的水位,也就是钱的多少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那么,怎么控制各个水管的进出,就是一件精细和充满风险的事情了,而实际操作上可能更复杂。刚才这个水池应用题只是个比喻,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实际概念。

一般信托公司发的产品有两类,一种是“资金池”类,一种是有明确的具体项目。

信托的“资金池”是指募集时并没有明确投资方向的信托产品,资金池通常由一些产品组成,资金投向单一或多个信托计划及项目。

而“资金池”的风险也大致有四个方面,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一下:

第一种情况,投资入水管流量过大,池子里全是水。可池子里的钱是有成本的,只进不出,没有利差,拿什么钱付投资者的利息,时间长了,就只能用投资者的本金还投资者的利息,就是借新还旧。这种情况,平台亏钱,做不长就得黄。

第二种情况,就是第一种情况的延续,突然来了这么多钱,怎么办?只能把放贷出水管的流量调大。这种情况,钱是贷出去了,但很容易因为急于放贷,而放松了对风险的把控,能不能再流回来,就不好说了,这就埋下了隐患。

第三种情况,提款的出水管流量变大,就可能出现我们经常说的“挤兑”。可能有朋友会问,那么多人丢钱进去,怎么能都一起去提款呢?这种情况在遇到黑天鹅事件、或负面消息盛行时就会发生。我们经常看到银行门口有很多人在排队的,那时一定有事发生了。而金融业最怕的就是挤兑。

第四种情况最极端,平台把放贷的出水管关了,把提利润那个小管子打开到最大,把池子里的钱都提出来挪作它用,或者干脆跑路。这种情况我们也经常看到报导,大陆现在这么多金融难民怎么来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上当受骗了。

“资金池”还可以给企业起到隐藏和推迟风险的效果。有分析说,“资金池”很容易成为影子银行的温床,被用来隐匿不良资产,将资金池信托作为隐藏坏帐、实现刚兑的手段。去年5月,中共银保监会发文明确限制:信托机构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

截至2019年9月末,大陆28家信托公司,所报的非标资金池余额超过4,798亿元,有非标资金池存在底层资产期限错配严重的情况,简单说,期限错配就是指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资金接续就会出现困难。而部分非标资金池主要用于承接信托风险项目,底层资产质量劣质化加速,清理难度也不断加大。

目前,对于信托业的存量非标资金池规模,还没有公开的数据可查,但是我们看到,这一次的华信事件牵出了信托行业这个爆雷区,而信托的资金池风险恐怕也正在让信托成为第二个P2P。而连带的,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恐怕也是中共监管层又担心、又要遮掩的问题。

信托业爆雷不断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金融业四大支柱的机构数量和体量大致情况是:银行约4,500多家、总资产约280万亿;信托仅有68家、总资产约21万亿;保险约200多家、总资产约20万亿;证券约130多家、总资产7.8万亿。可见,信托是仅次于银行的,中国金融业第二大支柱机构。

这一次的华信事件,虽然因为公司内斗引发关注,但是在这之前,中国的信托业已经不断的传出兑付危机。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2019年,中国大陆有118种信托产品违约,达创纪录新高。截止2019年底,被评为有风险的信托产品超过1,500种,价值5,770亿元人民币。

而据中国大陆第一财经统计,2020年,信托产品违约金额超过1,600亿元。更有第三方平台统计,仅2020年12月,就有13宗信托产品违约事件发生。

2019年,海发医药应收账款融资爆雷,涉及西部信托、外贸信托、中原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2019年年底,中国唯一上交所上市的安信信托爆雷。进入2020年,网传各地银保监局“一把手”到大陆17家民营信托召开现场办公会,严厉要求各公司彻查资金池,如有漏报或瞒报现象,负责人撤职并终身禁业。而在2020年5月,在中共银保监会发文限制资金池业务之后,6月,四川信托14亿信托资金全面停止兑付,无限期延期,到了去年年底时,四川信托已被正式接管。

有中国金融从业者说,自己都不买中国信托产品,事实上,上海安信、四川信托这些是暂时暴露的冰山一角,水下的还有90%,大陆信托业的真实情况可能更糟。而中国普通的富有民众,也成为了信托烂账最好的接盘人。因为信托的投资门槛是100万起投,专为高净值资产的目标客户设计,买信托的除了有钱没背景的普通人,不少是权贵阶层为了洗钱或脱产,所以当金融爆雷时,脱身先走的也是有背景的权贵们。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蔚然
撰文:李晓彤、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