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人類歷史上20次大瘟疫和世界大流行(上)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1月25日訊】縱觀歷史進程,大瘟疫和流行病的爆發將人類拖進了痛苦的深淵,幾乎改變了歷史進程,甚至有時標誌著整個文明的終結。以下是Live Science 從史前到現代最嚴重的20次大瘟疫和世界大流行的回顧。

1. 史前流行病 ( 約公元前3000年)



大約5000年前,一場流行病摧毀了中國的一個史前村莊。大量死者的屍體在房間中被集中焚燬。遺址中發現的青少年、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殘骸,證實了沒有任何年齡段的人獲以倖免。這處現在被稱爲「哈民忙哈」(Hamin Mangha)的 考古遺址,是中國東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史前遺址之一。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表明,這種嚴重流行病發生奇速,使得堆放的屍體無法適時安葬,遺址此後也沒有人居住過。

此前,在中國東北的廟子溝(Miaozigou)遺址也發現了另一個可以追溯到大致相同時期的史前大規模墓葬。這些發現共同表明,一場瘟疫的流行肆虐了整個地區。

古畫雅典瘟疫。(圖片: Wikimedia Commons,CC BY 4.0)

2. 雅典瘟疫 (公元前430年)



大約公元前430年,雅典(Athens)和斯巴達(Sparta)之間的戰爭開始不久,一場持續了5年之久的大瘟疫肆虐了雅典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萬人。希臘歷史學家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曾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中描述當時的情景:健康的雅典人突然頭部受創劇烈發熱,眼睛發炎紅腫、喉嚨或舌頭等部位充血疼痛,血腥和臭氣四溢。

瘟疫的起因一直不明,許多學者認爲極有可能是傷寒(Typhoid Feve)和埃博拉 (Ebola)導致。而戰爭造成的人口過度密集的現象也會加劇疫情。斯巴達的軍隊的強勢進攻,雅典人不得不在被稱爲「長牆」的防禦工事後尋求庇護。雖然瘟疫蔓延,戰爭一直持續到公元前404年雅典人才被迫投降。

3.安東尼(Antonine)瘟疫 (公元165-180年)



當士兵們結束戰鬥回到羅馬帝國時,他們帶回的不僅僅是勝利的戰利品。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羅馬史資深教授阿普利爾·帕德西(April Pudsey)在《古代動亂》(Disability in Antiquity)(勞特利奇出版社,2017年)一書中表示,安東尼瘟疫最大的可能是由天花病毒導致,它摧毀了軍隊,造成羅馬帝國約500多萬人喪生。許多歷史學家認爲,這種流行病最初是由士兵們在結束帕提亞(Parthia)戰爭後返回時帶入羅馬帝國的。從公元前27年到公元180年,羅馬處於其權力的鼎盛時期,瘟疫導致了和平時期的結束。公元180年之後,羅馬帝國內戰連連不斷,局勢動盪。瘟疫發生後,基督教變得更受歡迎。

4. 塞浦路斯(Cyprian)大瘟疫 (公元250-271年)



塞浦路斯大瘟疫 是以迦太基 (Carthage)(突尼斯的一個城市)的主教聖塞浦路斯(St. Cyprian) 的名字命名的,他將這種流行病描述爲「世界末日的信號」。據估計,大瘟疫在羅馬僅一天就造成5000人死亡。2014年,盧克索(Luxor)的考古學家發現了遇難者的集體埋葬地。他們的身體覆蓋著厚厚的石灰(歷史上用作消毒劑)。遺址中還發現三座用來製造石灰的窯爐以及遇難者的遺體在巨大的篝火中被焚燒後的殘骸。

專家們不能確定導致這次瘟疫的病因。塞浦路斯人在一部名爲《死亡》(De mortalitate)(菲利普·沙夫翻譯於《公元三世紀之神父:希波裡圖斯,塞浦路斯,凱厄斯,諾瓦蒂安》附錄(Fathers of the Third Century: Hippolytus, Cyprian, Caius, Novatian, Appendix),基督教典籍圖書館,1885年)的著作中用拉丁文描述:「腸胃失去抵抗力,頑疾侵犯全身,骨髓中的熱量引發咽喉和口腔的傷口。」

5. 查士丁尼(Justinian)瘟疫 (公元541-542年)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遭受黑死病的蹂躪後逐漸衰落。此後瘟疫周期性不斷髮生。估計表明,世界10%以上的人口因此罹難。

這場瘟疫以拜占庭郡主查士丁尼 (統治時期:公元527-565年)命名的。在其掌權時期,拜占庭帝國的統治達到巔峯,控制了從中東到西歐的大片領地。查士丁尼還在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現在的伊斯坦布爾(Istanbul)建造了名曰「聖索菲亞」( Hagia Sophia) 「神聖智慧」的大教堂。查士丁尼也曾感染瘟疫,但幸運的度過劫難。然而瘟疫的爆發使他的帝國逐漸失去領土。

6. 黑死病(公元1346-1353年)



黑死病從亞洲到歐洲給人類帶來巨難。具研究推測,它導致超過一半歐洲人口喪生,它是由如今已經滅絕的鼠疫耶爾森氏菌(Yersinia pestis) 引起,再由感染鼠類身上的跳蚤傳播。受難者的屍體通常會被集體埋葬。

這場瘟疫改變了歐洲歷史的進程。由於大量人員死亡,勞動力減少,工人們的勞動回報率增加,歐洲農奴制度從此終結。研究表明,倖存下來的工人有更好的機會獲得高質食品。廉價勞動力的缺乏可能也帶來技術創新。

7. 可可里茲特利大瘟疫(Cocoliztli)(公元1545-1548年)



「可可里茲特利」是阿茲特克語中「害蟲」的意思。引起可可里茲特利大瘟疫的感染是一種病毒性出血熱,它導致了墨西哥和中美洲一千五百萬居民死亡。在地區已遭受了大旱的衝擊,疫情的到來給當地人的災難雪上加霜。

最近的一項研究檢測了受害者骨骼的DNA,發現他們感染了一種被稱爲丙型副傷寒桿菌(S. paratyphi) 的沙門氏菌(Salmonella)亞種 ,這種細菌使患者產生一般傷寒病常見的常熱病症狀諸如高燒、脫水和胃腸道等問題,至今仍是嚴重的健康威脅。

8. 美洲瘟疫(公元16世紀)



美洲瘟疫是指由歐洲探險者帶到美洲的歐洲傳染病大流行。包括天花在內的疫情導致了印加(Inca)和阿茲特克( Aztec)文明的崩潰。研究推測表明,西半球90%的土著人口喪生。

阿茲特克和印加的軍隊因遭到了疾病的打擊而無法抵擋外籍軍隊的屢次入侵。赫爾南·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率領的西班牙軍隊1519年征服了阿茲特克人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弗朗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 也於1532年率軍攻克印加。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荷蘭人在探索、征服和定居西半球的經歷中,也同樣因大瘟疫的流行削弱了當地土著人羣的抵抗力而獲利。

大瘟疫中的倫敦街頭,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畫家Edmund Evans的畫作。(圖片: Wikimedia Commons/Wellcome Images,CC BY 4.0)

9. 倫敦(London)大瘟疫(公元1665-1666年)



英國是黑死病最後一次大爆發之地。國王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帶領了倫敦人大規模遷徙。鼠疫始於1665年4月,在炎熱的夏季迅速蔓延。鼠疫感染鼠類身上的跳蚤是傳播的主要原因。約有十萬人在這次瘟疫中喪生,其中包括15%的倫敦人口。然而這座城市苦難的並未終結。次年9月2日開始的持續四天的倫敦大火,又將城市的大部分領土無情地摧毀。

10.馬賽(Marseille)大瘟疫(公元1720-1723年)



據史料記載,馬賽大瘟疫源自停靠在港灣的一艘名曰「聖·安東尼號」 (Grand-Saint-Antoine)的船舶。船上載有來自東地中海的貨物。儘管這艘船隨即隔離,鼠疫仍然可能通過感染鼠身上的跳蚤傳播進入城市。

瘟疫迅速蔓延,在接下來的三年裡,估計馬賽及其周邊地區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百萬餘人喪生。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