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被稱為「隱形殺手」。患者平時沒什麼明顯症狀,因此容易不當回事,甚至不知道自己血壓高。但若長期控制不好血壓,卻可能出現心臟病、腦中風、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那麼,高血壓的標準值是多少、怎樣正確測量?有哪些症狀警訊?又該怎麼樣治療和降血壓?本篇用圖解帶你一次看懂。
什麼是血壓?
當心臟打出或回收血液時,血液對動脈血管壁所施加的壓力,就是血壓。
血壓包括兩種壓力值: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就是心臟收縮時所產生的壓力;舒張壓,就是心臟舒張、回收血液時對血管產生的壓力。
血壓的單位是毫米汞柱(mmHg),測量血壓通常會一次紀錄收縮壓和舒張壓兩個數據,紀為「收縮壓/舒張壓 mmHg」。
量血壓你做對了嗎?教你正確方法
如果你有高血壓,卻因為測量方式不對而沒發覺,那就不好了!如何正確測量血壓呢?
量血壓時間、地點:
最適合測量血壓的時間點,是每天剛起床時與吃晚餐前,這時人的心情通常比較平靜。找個安靜且溫度適宜的室內環境來測。確定量血壓的時間後,每天應在同一時間測量。
量血壓前:
在測量血壓前30分鐘內,避免抽菸、喝咖啡因飲料或做運動。並先上廁所,不要憋尿。
在測量血壓前5分鐘,身體放鬆地正坐在椅子上,安靜休息。
量血壓時:
坐在能支撐背部的椅子上,背部挺直並靠於椅背,雙腳腳掌平放於地板,全身放鬆,保持安靜,盡量不要說話。
選擇適合自己手臂周長的壓脈帶,套於上臂。記得穿寬鬆輕薄的衣物,挽起袖子來測量。小臂平放在桌上,讓壓脈帶與心臟同高。
紀錄血壓:
連續量2~3次血壓,每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
兩隻手的血壓會稍微不同。最初測量時,最好左、右兩手同時測,確定其中一手的血壓一直較高後,再以血壓較高的那隻手為主來量。
血壓多高才算高血壓?
血壓數值分為四個階段:正常血壓、高血壓前期、第一期高血壓、第二級高血壓。
18歲以上的民眾,連續測量血壓兩次以上,收縮壓皆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皆高於90mmHg,就是高血壓了。各階段的血壓數據參考下表:
不過,不同國家的高血壓標準不一定相同。比如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標準,收縮壓高於130mmHg、舒張壓高於80mmHg就算是高血壓了。
高血壓可能出現7個症狀,更要留意併發症
即使血壓已經飆高,病患卻可能一點症狀也沒有,因此人們常常忽略高血壓的危險性。實際上,症狀出現時,血壓可能已經相當高了。
高血壓患者偶爾會出現下列症狀:
● 頭痛、頭暈
● 後頸部僵硬
● 臉色泛紅
● 眼白出血
● 耳鳴
● 心悸
● 噁心嘔吐
嚴重時,甚至會昏迷。
血壓越高,心臟、大腦、腎臟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損害的風險越大。高血壓可帶來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動脈硬化、心臟病、心臟衰竭、腦中風、腎衰竭、視網膜病變。其中,高血壓是心臟病和腦中風第一可預防因素。
高血壓分為2大類,成因不相同
那麼,產生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要從高血壓的兩大類別說起,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 原發性高血壓
超過90%的高血壓都屬於原發性高血壓,致病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有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比如:遺傳、年齡、飲食習慣、體重過重、酒精、壓力、缺乏運動等等。
● 繼發性高血壓
病患往往是先有其它疾病或因其它原因,才造成血壓過高,比如內分泌系統異常、腎臟疾病、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甲狀腺或副甲狀腺疾病、服用易引起高血壓的藥物等。
只要治療好引起高血壓的疾病,繼發性高血壓就會跟著消失,屬於「可治癒」的類型。這些情況下的高血壓,需要考慮屬於繼發性:
診斷出高血壓時的年齡小於30歲,或50歲過後,才突然診斷出來;血壓數值太高,超過180/110 mmHg;規律服藥,且已經使用3種以上的降壓藥,卻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在藥物能夠正常控制血壓的情況下,突發性惡化。
高血壓如何治療?改變生活方式 + 降血壓藥2大方法
雖然原發性高血壓大部分找不出確切病因,但是,不良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卻會加快惡化速度,因此,病人剛被診斷有高血壓後,降血壓的第一步,是調整生活型態。
具體可分為5個方向去執行,利用簡單口訣「S-ABCDE」來記憶:減少鹽分攝取,每日攝取少於6克(Salt)、減少喝酒(Alcohol)、減重(Body weight)、戒菸(Cigarette)、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飽和脂肪,少喝咖啡可樂(Diet),以及多運動(Exercise)——但不要過度運動,比如過度的重量訓練就不合適。
如果單獨靠飲食無法控制高血壓,接下來,就必須考慮使用藥物了。降血壓藥大致有4種,分別為:Thiazide類利尿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以及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ARBs),它們能夠利用不同的機轉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
Thiazide類利尿劑:促進血管中的水和鈉離子從尿液中排出,從而達到減輕血管壁壓力的目的。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肌肉細胞需要鈣離子的進入才能順利收縮,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顧名思義,就是能夠阻止鈣離子進入心臟和血管的肌肉細胞中,使心臟跳動力道減緩,並讓血管放鬆,以達到減壓的效果。
ACEI和ARBs:兩者都是作用在人體的「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這個系統所製造的激素,會讓血管緊縮,造成血壓升高。ACEI的目標是避免這個系統合成讓血管緊縮的激素,而ARBs則是讓被製造出的激素無法與血管的肌肉結合,因此都能達到放鬆血管、降低血壓的目的。
參考資料:美國心臟協會、國際高血壓學會、梅約診所、林新醫院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