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國企爆雷 紫光落魄 包商銀行資不抵債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1日訊】中國連續爆發企業違約事件,拉高中國債務風暴。今年更多的債務違約是來自那些所謂的「大到不能倒」的國有企業。這個月發生違約的有紫光集團、永城煤電。包商銀行也承認,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生存了。

中國包商銀行11月13號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說,包商銀行65億人民幣的二級資本債因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本金全額減記,累積應付利息也不再支付。

公告說,中共央行和銀保監會通知確認,包商銀行已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生存。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既然是破產就資不抵債了,那麼按道理來講,清算了以後,就是它有多少資產可能按照有限責任銀行的話,也是按照這個資本,不可能全部賠付你,只能賠付一部分。」

所謂「債務減記」是指債務在規定期限內無法償還,並且確定沒有能力償還時,將債務作為不良債務進行核銷。通常這種情況大多是發生在國有企業或國家債務。

鞏勝利:「包商銀行據我所知,是因為它的投資出現了失誤,血本無歸了。還有一些,比如它的有些資本投資政府的項目,投資以後你沒有回收。如果有些地方政府它發生的債務,還有投資的數額過大,還有它的出現了爛帳漏洞,那銀行破產可能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大陸商業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管道,但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而全額減記,史無前例,包商銀行算是第一個。而所謂「全額減記」,其實就是永久註銷。意味著投資者將揹負全部損失,血本無歸。

除了銀行破產,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也陸續爆發債務違約事件,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紫光集團。

紫光集團由清華大學控股,頂著中央領導階層的光環,以狼性作風出名,一度狂言準備併購台積電。短短5年過去,所謂的國家隊如今落魄潦倒,連13億人民幣債務都還不了。

鞏勝利:「據我所知,它尋找了很多新的資本,重新注資也好、被收購也好,現在已經到了沒有人敢收購,因為它的債務太大太大,而且基本被虧空。從現在來看,中國知識界,就是大學搞的資本企業,現在目前幾乎是全軍覆沒了。比如以北大方正和紫光為代表的,幾乎都是全部倒下了,而且沒有人敢接手,這是要命之處。」

中國大陸今年公司債違約的總數與金額,與去年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增加,差異是今年倒債的幾乎是那些高知名度的明星企業。

河南大型國企永煤控股11月10號發布公告,表示因流動資金緊張,無法按期籌措足額的兌付資金。這是繼遼寧華晨汽車、瀋陽盛京能源後,又一起地方國企的債券違約,暴露出地方國企信用風險。

鞏勝利:「第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漏洞。第二方面,國有資本因為這個責任人是這個國家、這個黨派,它個人出了問題,有機會就大撈一把,像中國的很多國有企業都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三個,今年是百年疫情,這個疫情加重了中國社會的成本,那麼成本一高,就使這個社會所有的運行機制都發生病變,這個病變使以前的套路沒有辦法玩下去,所以就爆雷。」

鞏勝利認為,政治和資本聯姻,就像球員兼裁判,必然會產生惡果。

鞏勝利:「市場經濟的國家中,政治是不能玩資本的,資本也不能和權力交割,它們兩個的合成就造成了一個黑洞。」

彭博商業周刊說,如果將2018年稱之為私企開始爆發倒閉潮之年,那麼2020年將被銘記為難堪的國企違約風波。

採訪/駱亞 編輯/黃億美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