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觀察】萬眾矚目 選舉夜四大看點和懸念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1月02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大選觀察》節目,我是Iris,陶明。

轟轟烈烈、萬眾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一轉眼,即將在週二的選舉日,正式開播大結局最終篇。然而因2020年的重重變數,以往一錘定音、一鏡到底的開票夜,在今年,將會吊足觀眾胃口,別有一番風味和懸念。

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來聚焦這個將青史留名,史無前例的選舉日中的四大看點。

看點一:誰勝誰負何時揭曉?熬夜觀戰有否必要?

很不幸,答案是,好奇心很重的觀眾,可能要為這個大結局,提心吊膽好一段時日。

美國同意選民郵寄選票的制度,本來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軍人、旅外國人、殘疾人士等選民行使公民權。但因疫情影響,許多州今年放寬了郵寄投票的條件,本屆大選的提前投票和郵寄選票大幅增加,讓開票變得難上加難。

原因其一,是各州計算郵寄選票的截止日期各有不同,有些州斬釘截鐵,選舉日之後寄達的選票一概不接受。有些州則放寬規定到選舉日後的數日,只要郵戳日期在選舉日前即可。

在這個沖刺階段,最高法院成為兩黨的延伸戰場,對多個搖擺州郵寄選票截止日期的案件作出裁決。

在賓州和北卡羅來納州這兩個重要的搖擺州,最高法院的裁決順了民主黨的意,截止日期被延長整整7天,到11月10號。

而共和黨人在明尼蘇達州扳回一局,民主黨人的要求則被上訴法院打了回來,11月3號後到達的選票會通通作廢。

除了選票寄回來的截止日期不同,計票本身就難以按時完成之外,就算是選票收集完畢的州,點票速度也是問題。

比如佛州和亞利桑那州,在11月3日之前的幾個星期,就提前開始處理選票了。但在威斯康星州和賓州,在11月3日之前,都不會去碰那些收到了的選票,所以完全數出來的速度可能會更慢。

第三個原因,是郵寄選票的點票時間本身花的時間更長。因為郵寄選票必須手動從信封中拿出來,然後驗證有效性,然後才能制成表格,比真人投票馬上錄入系統,更費時費力。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州將會花上幾週的時間,才能得到完整的選舉結果。這也意味著,最終贏家到底何時出爐,目前仍是撲朔迷離。除非當晚一邊倒,否則可能要等上幾天甚至幾個星期。

看點二:煙霧彈重重 別被早期開票數據誤導

因為各地在點票上的差異,在11月3日早期出爐的統計數據,其實存在一定的欺騙性。

在一些州,首先清點的是在選舉日當日投下的選票。而因為川普的支持者大多數都計劃在當天親自去投票,所以在這些地方的初步預測,大致都將會有利於川普。

而在另一些州,首先清點的反而是11月3日之前寄到的選票,或者是混著和當天的票一起點。這些初步結果則可能對拜登有利,因為今年民主黨比共和黨更傾向於郵寄選票。

還有一種擔憂,也就是川普反覆提及的郵寄投票舞弊問題,比如有人冒名投票,或者選票被故意丟棄等等。

雖然民主黨人一直揚言,郵寄投票完善無缺,但川普總統提出的問題其實有跡可循。

10月23日,賓州最高法院做出裁決,就算選民在缺席或者郵寄選票上的簽名,與選民登記卡上的簽名不匹配,這些選票也不會被作廢。換句話說,選民身分確認的簽名程序形同虛設,冒名頂替風險大增。

看點三:快節奏接連開票 各州迷底或將初見端倪

投票結束後,美國的主要媒體將會馬上開始使用數據模型,來推算誰會贏得不同的競選。這些模型會用到各種數據,其中包括exit polls,票站調查,又常被稱做「出口民調」。

這是指在投票進行期間,設於票站出口,訪問剛完成投票的人投給了誰的民意調查。主要目的,是為了即時知道選舉形勢。

當根據模型,媒體機構認為某個候選人在一個地方無庸置疑取得領先的時候,他們就會「點名」這個州,也就是給它拍個板。

然而,就像上面所說到的,雖然這一切在今年的選舉夜還是會如期進行,但是因為遲到的一大堆郵寄選票,當晚的開出來的結果,並不是全局,更難以用來決定最終勝負。

回顧歷史上的選舉日,觀看體驗可就爽快多了,起承轉合,基本上是一鏡到底。

以往從選舉日下午5、6點開始,各大媒體就會開始根據種種跡象,發出各自的預測。而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則是緊鑼密鼓、扣人心弦的一州接一州的點票完畢,美國的地圖也逐漸的被紅色和藍色填滿。

在東部時間晚上11點,美國西岸的最後幾個州投票截止。在2008年,結果立即出爐。在2012年,奧巴馬勝選的結果在11:15分就已經正式確定。

在4年前的2016年,川普在晚上10:39分和10:53分一舉拿下俄亥俄州和選舉人票數高達29張的佛州,勝跡已經明朗。在淩晨1:35分,川普在賓州穩獲勝利,一錘定音,打碎了希拉里勝選的最後希望。

回到今年:當晚的快節奏開票,絕對仍是一大看點。究竟會不會出現驚人的壓倒性勝利?又或者高低勝負,能初現端倪?這都讓人心跳加速。

但誠然,想要一口氣追完大結局的觀眾,爆米花記得多備上幾桶,這次可能要有的等了。

看點四:如果沒有明確的贏家,又該當如何?

為了避免總統選舉難產,美國憲法的第12修正案規定:如果最終選舉結果難解難分(如出現269-269的選舉人票數打平,或者沒有任何一方得到過半的選舉人票數),又或者出現無法解決的爭端,則會觸發一種罕見的選舉程序:「臨時選舉」(Contingent election),也稱「權變選舉」。

這時,將會交由新選出的眾議院,最晚也必須在1月6日,決定總統人選。在1月20日,新任總統必須就正式上任,上一任總統如果不連任就要下台。這是憲法,是板上釘釘的。

比較複雜的部份,就是屆時總統將要交由眾議院投票選出,每個州一票,超過26票以上順利當選,未過半的話,就繼續投票,直到總統選出來為止。

而副總統則是交由參議院選出,每位參議員一票,而超過51票以上當選,倘若沒有候選人過半,則同樣繼續投票,直到選出副總統。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投票的是新一屆選出來的國會,不是現在的這一屆。新的議員們會在1月3日就會宣誓就職。

雖然這種情況實屬罕見,但是歷史上卻有過先例。在1801、1825,和1877年,國會就曾經決定過總統選舉的結果。

然而,如果雙方陣營都因選舉中的計票問題,提出訴訟,那麼最終將會由聯邦的最高法院,進行相關裁決。

當然,情節或許跌宕起伏,但大結局的最終篇,仍是在萬眾矚目的11月3日,高低勝負的迷底,也有望初見端倪。屆時,新唐人電視台與大紀元時報將傾力進行17小時接力直播,也是華文媒體中,使用美國媒體權威開票系統的獨此一家。上述的種種精彩看點和懸念,邀請大家,一同揭曉。

《大選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