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出了一位瘋僧濟顛。平日,他穿大街,遊小巷,恣意暢遊前街後院。世人笑他瘋癲,他笑世人看不穿。遊走人間大顯神通,向太后託夢,助小販轉生,留鑄鐘預言,上至皇族,下至販夫,皆被他如意善化。瘋瘋癲癲,遊戲人間,誠如濟顛所作《與常長老飲酒席間作》中的「悠然此地真堪樂,半是人間半是仙」。
在淨慈寺內,原來有一座壽山福海藏殿,因年久失修,已經塌壞。寺中長老盤算著,要起造大殿,需要三千貫錢,對於晨鐘暮鼓的出家人,修繕費猶如天文數字。
顯羅漢金身 向太后託夢
一天,長老問濟公是否能化得三千貫?濟公說,只要三日就能化得。化緣要開寫疏頭,濟公自幼生長於官宦之家,飽讀詩書,工於文章,文采極好,於是提筆蘸墨,一揮而就,題寫了一篇疏頭。末端題寫「募緣化主書記僧道濟謹題」。
次日一早,濟公拿著疏頭就去化緣,半途遇到毛太尉(毛君實),向他說起修造壽山福海藏殿一事。
毛太尉一聽,需要三千貫錢,直呼:「我哪有那麼多錢?」繼而說到,再等一兩月,等他想想辦法募集資金。奈何濟公要得急,限期三天之內就要化到這筆善款。毛太尉說濟公簡直是瘋子,三天之內誰能湊齊那麼多錢?濟公將疏頭丟給太尉,就起身離開了。
濟公回到淨慈寺,首座問他化緣之事如何?濟公說:「後天就能化完。」首座說他一文錢也沒化得,後天怎會化到?
第二天,濟公沒出寺門,坐在灶下捉虱子。僧眾看了也真是可氣。第三天,很平常的一天,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當今太后鳳駕會親臨淨慈寺。
這天早晨,太后宣旨,召見毛太尉。原來太后夜裡做了一個奇夢,看見一位金身羅漢對她說,淨慈寺要修造壽山福海藏殿,需要三千貫錢,說疏頭在毛太尉家,疏文末後題有名字。毛太尉聽罷太后所述,心中大吃一驚,暗自思量:濟公不是凡人。
太后決意捐獻三千貫錢,要和毛太尉一起到淨慈寺,認一認那金身羅漢。長老聽說此事,心裡想到:濟公顯聖,又恐怕被人識破,所以平日故作瘋態。
濟公施展神通,進入太后夢中,感得太后親臨寺院,助眾僧一臂之力,完成了這樁勝事。
未卜先知 留鑄鐘預言
有一天,濟公來到前洋司尼姑寺前。尼姑寺有一銅鐘,但已斑駁破損,需要重鑄新鐘。院主聽說了濟公的神跡,於是請他出面開寫疏頭,好拿去化緣募捐鑄鐘的資財。
濟公拿過紙筆,揮毫寫下十六個字:「師姑鑄鐘,有鐵無銅,若要圓成,連松智松。」寫罷,就起身離開了。院主看了不解其意,心裡很不高興。
時逢王太尉出殯,石太尉的二個左右親信,一個叫連松,一個叫智松,二人也來送殯。他們行至尼姑寺,恰巧看見桌子上有份疏頭,上面寫著「連松智松」四字。二人驚呼:「這是誰寫的?」院主說:「濟瘋子。」
連松直嘆,濟公預先寫了他們兄弟二人的名字,既然與佛門有緣,兄弟二人必當鼎力相助,鑄造這口銅鐘。
安排人轉生
濟公平日遊走於大街小巷,與大眾化緣。有一位王阿公以賣餶飿(音古垛)兒為生,素來與濟公交好。王阿公賣的餶飿是一種麵食,據說是宋朝的美味小吃。王阿公年老體衰,一夜之間撒手人寰。
王阿婆希望出殯那日,請濟公送葬下火,並希望濟公能說幾句偈語,為阿公送行。
濟公如約而至,念了一首頌語:
「餶飿兒王公,秉性最從容。擂豆擂了百來擔,蒸餅蒸了千餘籠。用了多少香油,燒了萬千柴頭。今日盡皆丟散,日常主顧難留。靈棺到此,何處相投?咦!一陣東風吹不去,鳥啼花落水空流。」
濟公舉起火把,對大眾說:
「王婆與我吃粉湯,要令王公往西方,
西方八萬四千路,如今端只在餘杭。」
話音剛落,遠遠走來一個年輕人,來到王婆面前報信。王婆有一個女兒嫁到餘杭,正值有孕在身,未能送喪。那年輕人正是她家的鄰居。原來,昨天夜裡,王家女兒生下一個男嬰,肋下寫著四個紅字「餶飿王公」。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大吃一驚,原來濟公真有道行,有能力安排人再次轉生,短暫的生命之旅,有了延續的可能。@#
事據《濟顛道濟禪師語錄》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