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真名辦理退黨證書人數激增的背後

Facebook

繼美國正式下達針對中共黨員的移民禁令之後,用真名退黨的人就出現了激增。來自「全球退黨服務中心」的消息稱,僅10月3日到5日這三天,在該中心網站上以真名辦理《退黨證書》的人數就增加了幾十倍,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

曾經的中共黨員扎推來退黨,此景雖令人震驚,卻並不在意料之外。今年7月,「中共黨員及其家屬可能會被禁入境美國」的消息剛被放出來,「退黨」一詞在谷歌的搜索熱度就立即出現攀升,甚至達到了滿分。這與時隔兩個多月後的今天真實呈現的退黨人數形成了呼應。這些人都像準備好了似的,只待美國一聲令下,「禁止中共黨員及其家人前往美國,已經在美國的要驅逐出境」,他們就想方設法來突破這道關卡。

他們顯然已經發現了,美國針對的不是黨員個人,而是中共這個即將被定為「跨國犯罪集團」的組織。細究起來,他們選在此時退黨的目的大概有二:其一、削尖了腦袋也要踏上美利堅的這片熱土;管它中共是什麼貨色,自己能在美國生活,才是當務之急;其二、認同美國對中共的態度,發自內心的認識到中共的確是流氓組織、犯罪集團,不想與之為伍,甚至下定決心反共。

先說說那些張開雙臂,迫切想要擁抱美利堅的人。他們的理由或許也有兩個:一個是赴美之後,其私人財產不會受到侵犯;另一個是其包括自由在內的一切公民權利不會被肆意剝奪。當然,有的人是這二者皆不可拋的。畢竟,錢財與自由都是人之所需,只不過分別體現在了物質與精神上。

這些人若只是一般的中國人,倒也無可厚非。但令人諷刺的是,他們恰恰是那個致力於打倒、不遺餘力地批判美帝的中共組織中的一員。這其中,還不乏反美的急先鋒。

最近,反美鬥士金燦榮之子的婚禮照被網友晒出。婚禮不是重點,兩位新人都是赴美留學生才是關鍵。更關鍵的是,其父金燦榮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把孩子從小送到美國留學,其實是把他害了,根本沒用」。堂堂金教授說一套、做一套,難免令人錯愕。

另一位反美鬥士胡錫進也於近日秀出了他的「叼盤」絕技。美國對中共黨員出台移民禁令後,胡編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中國人,「美國的決定有助於把更多人才留在中國,消除他們的幻想」。但從連日來激增的退黨人數來看,胡編所說的「更多人才」似乎並不想留在中國,反而一門心思地想著如何能順利地留在美國。

據說,胡編本人也實現了財富轉移,讓他的兒子留在了加拿大。看來,他是向中共的上百萬「裸官」看齊了,無論財產、家人、子孫後代,是凡私有的,都不留在中國。他們心知肚明,私有財產到底是放在中國,還是放在美國更安全。

對於大量中共高官的這種心照不宣、不約而同的選擇,中國有名的反美「五毛」司馬南早就精闢地總結過,他們「在國內反美是自己的工作,妻子兒女目前在美國生活,並不影響自己的工作」;「美國是自己工作外的生活」。在這種恬不知恥的心態下,他可以十分淡定的、在中國人面前罵完美國之後,就立即登上赴美的飛機,與生活在那兒的家人團聚。

既然命根子都在美國,自然就會對美國的禁令產生恐懼。對於那些迫切的需要《退黨證書》來「解除」美國禁令的中共黨員來說,他們所在乎的仍是自己的利益。這也是《退黨證書》在美國下達禁令後,就立即出現激增的最主要原因。第一時間就有反應、還能形成扎堆之勢的,大多都是這類人。

當然,這類人當中不乏對中共感到前途無望、心灰意冷之輩,更有從一開始就不信中共那套的。然而這種感覺,對於一早就把入黨當作其謀權、牟利手段的人來說,並不能瞬間轉變為其公開退黨的動力。只有等美國打了強心針之後,他們才可能因害怕利益受損而採取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激增的退黨者中,還有一些人的心態和目的與上述有所不同。據「全球退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人有的是以前退過黨,現在來補辦證書的;有的是不為辦證,只為來退黨的。尤其是後者,「他們不是為了移民或滿足移民局條件,而是看到這個形勢,認識到退黨是潮流,決定採取實際行動與共產黨決裂,一刀兩斷」。

有人在退黨聲明中寫道,「這幾年通過子女以及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儘管我已經年過70,但我還是希望能正式退出這個邪惡的組織」。從中不難感覺到,他真的是因為了解了中共的邪惡,才下定決心要退黨的。還有人留言說:「退黨保平安,這是正義和良知的選擇,也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舉」。可見,在其看來,退出中共是人出於良知的正確選擇。

其實,這些有勇氣、有良知的正義之士在過往十幾年來,一直都層出不窮。尤其是,《九評共產黨》一書問世後,中共的畫皮被撕下、邪惡本質被曝光,中國人「退黨」的義舉被推向了高潮。即使沒有美國的重壓,選擇退出中共黨、團、隊的中國人也達到了三億六千多萬。隨著中國人的不斷覺醒,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能勇敢、清醒、明智的與中共劃清界限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以正壓邪、棄惡揚善始終是人們的嚮往與期盼。只要人的良知與正義尚存,中共毀人的陰謀就不會得逞。在正義的感召下,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出無悔、無憾的選擇。只有與中共決裂,清除共產邪靈,世界才能重現美好與光明。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