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01日訊】中秋節是華人和東南亞地區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中秋吃月餅,闔家賞月,團坐聚飲,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圍繞著中秋節,許多傳統的應節食物都有很好的寓意,作為節俗流傳至今。
1.月餅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直到明朝才盛行,至今已是約定俗成。月餅圓又圓,又是闔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是中秋節必食之品。
2.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柚」因同「佑」,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3.石榴
石榴因其色彩鮮豔、子多飽滿,常被用作喜慶水果,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在安徽地區,石榴在大家眼裡代表著「多子多福」。尤其是結婚沒有生兒子的婦女,在中秋節這天一定要吃石榴,認為石榴多籽,吃了石榴後,就能獲得上天賜福「多生子」。
4.栗子
板栗,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老齡體弱者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嚐。
5.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時的菱角可當水果生食。
6.團圓饃
團圓饃是陝西西安一帶中秋節必吃的傳統食物,全家共吃一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裡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
7.糍粑
中秋吃糍粑據說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做法是:糯米蒸熟後倒進石碓窩裡,兩個人一組用粑捶或木杵搗糯米,最後用模具製成各種形狀,或直接做成團狀或餅狀。
8.山東麥箭
麥箭是山東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麥箭是用白麵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鮮美。
9.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是江南地區貧窮人家流傳的風俗,在中秋節這天,江南家家戶戶會吃老南瓜燒糯米飯。傳說很久以前,在南山腳下有一名孝女黃花,因家境窮苦,父母臥病在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草叢中,發現兩隻扁圓形野瓜,她的父母吃了之後病體痊癒。黃花將種籽種在地裡,第二年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是從南山採來的,就叫南瓜。
10.西瓜
陝西人不論貧富,中秋節必吃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增加喜慶吉祥。吃月餅之餘吃上塊西瓜,既能清熱又解膩。
11.藕盒子
江浙人中秋食藕,有團圓之意。「藕盒子」是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面煎至金黃,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12.螃蟹
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是充場的主角,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秋天也是盛產螃蟹的季節,此時的蟹最肥美。
13.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田螺肉質特別肥美,也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14.芋頭
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有驅鬼辟邪消災之意。「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在臺灣吃芋頭則寓意找到好工作。
15.鴨肉
八月份的鴨子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鴨子也是南京人在中秋節不得不吃的東西。歷史傳說,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以中秋節吃鴨子做暗語,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16.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用桂花做桂花糕或釀桂花酒,全家坐在月下喝一杯桂花蜜酒,闔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好享受。
17.菜餅
台灣宜蘭地區在中秋節還要吃一種菜餅。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18.鬆餅
韓國人在中秋節要吃鬆餅。鬆餅以粳米粉製成,裡面包入用紅豆、栗子、芝麻加上白糖調成的餡料後上鍋蒸熟。在韓國,還有一個關於鬆餅的有趣的說法,就是能做出漂亮的鬆餅的女孩子會嫁個好婆家,而已有身孕的女性則能生出漂亮可愛的寳寳哦!
(責任編輯: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