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和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 比你想的還可怕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9月24日訊】當我們吃了糖,大腦會釋放開心的物質,所以我們才會想要一直吃。重複強迫的行爲,是大腦的獎勵系統,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爲糖跟毒品一樣是會上癮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糖跟澱粉一樣,都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是身體能量的來源,當我們吃下糖之後,身體會將糖分解成葡萄糖提供能量,同時釋放胰島素控制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濃度,多出來暫時用不到的葡萄糖會變脂肪。

我們的身體雖然想要糖,但我們沒有必要去吃糖。

糖的歷史悠久,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新幾內亞就開始種植甘蔗。當地的神話認爲蔗糖是仙丹靈藥,不管是頭痛、肚子痛、吃糖就對了。

歐洲由於環境無法種甘蔗,糖就被當成奢侈品,是個珍貴的香料。後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在美洲種植甘蔗。

其實我們平常吃的米飯、水果、蔬菜裡面就有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而現代工業大量添加在飲料或甜點當中的精製糖,是空有熱量,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毒藥,尤其是果糖。

果糖因爲化學結構不同,進入身體後傾向於留在肝臟,接著轉成三酸甘油脂再合成脂肪存起來,也就是說你每多喝一口飲料就多一點脂肪。攝取過多的精製糖,容易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羣。

那吃精製糖會上癮嗎?

關於上癮的定義,至今科學家還沒有討論出一個結論。因爲如果單用獎勵系統就把糖和毒品畫上等號實在是太武斷了,並且人爲了生存本來就需要吃東西,某種程度上我們天生就對食物上癮。

不過倒是有個判斷,上癮的方式就是你爲了得到這個物質,你會付出多少努力。

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攝取精製糖的量,不要超過每天所需熱量的10%,最好是5%以下,大約54克的精製糖,而罐裝可樂大約就有40克的精製糖,而瓶裝可樂有64克的精製糖,也就是說一瓶可樂就超標了。

在21世紀,走進超市裡,要避免買到含糖產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學會了喜歡甜味,只是大腦把對糖的能量和對甜味的反應區塊給分開了。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景雅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