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言真語】林匡正:跳出中共圈套 爭取選舉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8月28日訊】香港的疫情日漸回落,重啟立法會選舉的呼聲漸起。網絡評論員兼作家林匡正接受《珍言真語》專訪時,呼籲泛民主派人士,即使只有1%的機會,也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主動爭取如期或儘快選舉。莫掉入中共的圈套,「合理化了一個專制政府橫蠻的規則」,陷入框架中「搓圓按扁,削足適履」,因「留任或總辭」臨時立法會,陷入紛爭與分裂。

「要爭取應該在9月6日如期選舉。尤其是現在,譬如說又可以全民檢測,又放寬(堂食禁令)等等。」林匡正說,根據《基本法》立法會選舉可延遲兩週,就算爭取不到9月6日選舉,也可以爭取合理的時間,兩個星期之後進行選舉。

尤其當前國際形勢已轉變,西方國家大多支持香港的民主抗爭。「一些事情都還沒有成定局,雖然已經是99%的可能(延後選舉)」,但仍有1%的機會,「在戰略上、策略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重整輿論,從而令向心力凝聚一起。『遲到』,怎麼也好過『不到』。」

「作為一個反對派、民主派,或者抗爭派,不管你怎麼稱呼自己,你不可以認輸。你一旦認輸,基本上其實你很多事情都不用再做了。」林匡正說。

莫入陷阱 掙脫慣性與框架 化被動為主動

林匡正表示,多年來香港的民主運動,陷入「一個慣性」,「政府設好了一個議題,你跟著它來走。香港人的適應力非常強,政府的框架越收越小,就算覺得不合理,你都會儘量在裡面去適應。」

成為慣性後,無意中跟隨了它的節奏。林匡正提醒,政治家應該帶領風潮,反被動為主動。「第一,不是政府要給你什麼框架,你(被)照著在這個框架裡,被它搓圓按扁,削足適履。應該要看遠一點,看寬一點。」

「第二,不要被政府牽著鼻子走,它使你分裂就分裂,它叫你爭論這個問題,你就爭論這個問題,議題由它來設定。一個反對派應該有眼光,甚至民主派是要設定一個議題。」

以此次延後立法會選舉為例,中共與港府預先設了陷阱,令泛民主陣營失去主動權。「當政府給你進去(臨立會),給你可以選擇去接受委任,有很多引誘,你就繼續做了?你會怎麼應付呢?DQ四個你會怎麼應付?或者DQ更多呢?」

林匡正說,可以討論接受委任與否,但應視其為「備案」,重要的是以爭取選舉為第一優先。對於此次泛民間的分歧,林匡正有三點提醒。

其一,不管陣營間如何爭論,「大家要明白對方的論點,要明白理解對方。」「爭吵什麼都好,民主派、反對派最重要是要有原則和有道德。」他也點出,以爭取民生議題而主張接受委任,「如果只是為了民生,而放棄了原則,其實就和建制派,所謂聲稱為民生的民建聯,政治上就會同政府妥協,這個分別不大。」

其二,立法會任期為四年,議員任期屆滿,就不具民意了。「四年之後是要更新,看看是否續約。而且需要有民意的授權。」其三,中共人大決定以臨時立法會填補一年的真空期,不具法律基礎。「人大決定是不合理,是反民主的。」不要落入了圈套,「合理了一個專制政府那些橫蠻的規則,和反民主的不合理的決定。」

堅守香港 闡述觀點 拒自我審查

八十後的林匡正不僅是作家,還身兼節目主持和時事評論員,活躍於平面和廣播媒體。「港版國安法」出台後,許多民眾勸他為了自身安全,遠離香港。「我就覺得第一不用怕。」他說,不是對政策有信心,而是「與其怕控制不了的事情,你怕什麼呢?就等於你怕有沒有鬼啊?那些都不是你控制得了的。那鬼會不會出現?會不會壓你啊?不知道的呀?」

人生數十年,生命流逝後,林匡正認為能傳承後世的是「精神」。「最要緊的是這幾十年來,你做到你想做的事,或者做回你自己。『精神』永遠是後世會繼續去講,而你在匆匆那幾十年,你在哪裡,是不是安全反而是次要。」

如果自己的論點,「可以刺激到大家思考,拋磚引玉,你認同也好,不認同或者會刺激你思考,其實已經是很好的了,但如果要投鼠忌器,自我審查,講得不開心,不暢順,那就不如不要講了。」林匡正說。

黨媒點名下架著書 作自己 無懼踩「紅線」

近期,林匡正的著書,被香港親共媒體點名「獨書」,言明應該下架。「如果一個正常的開放的社會,就算是一個半開放的社會,我的書都寫一些歷史,寫一些發生的事,除非是一些玻璃心很脆弱、很易碎的,否則正常就不需要下架。」他的書名簡單又響亮:《獨立》、《親共》、《反共》、《愛國》等等,狠踩共產黨痛處。

「內容都是說國際的事情,甚至說為什麼那些人會在國際上反共呢?有些什麼合理不合理等等,全部都會說出來。」他語帶幽默地說,稍微有血性的「愛黨人士」都應該閱讀,「知己知彼要知道別人的想法,其實對你們是有好處的。正常智慧是不會禁這些書的,但是香港執政那幫人是不是正常智慧?我都要打問號。」

他表示,港版國安法法例模糊,出台後,身邊有不少作家與出版業者的擔憂更甚以往,深怕踩了中共的「紅線」,「不是你白紙黑字寫明如何遵從,那個條文可以隨便去解釋。」

不過,他仍舊不改本色「作自己」,「難道說明天上街吃飯,或者在家裡早上起床要洗臉,都是違反紅線的時候,你不做嗎?」

曾採訪被控暴動罪 媒體團結 平衡政治宣傳工具

去年11月港警圍攻理大事件期間,林匡正被控「暴動罪」。身為網路媒體記者身分,也常因此被港警刁難,甚至藉故以「限聚令」罰款。「警方每次都不同的,每次都要看指揮官,甚至鄧炳強。標準不同,他們警方自己也都很亂,我不知道他們是在試驗?找藉口呢?還是什麼。」

新聞現場穿著記者的黃背心,屢屢成為警方截查的藉口,「截查都是很無理的,標準是荒謬的,跟不上平常人的想法,才出現了這麼多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也都沒有辦法迴避的,越大的挑戰和困難就越要去克服。」

許多網媒記者同行也因此不外出採訪,他惋惜地說,在此重要時刻,媒體應該團結,相互幫忙「一支箭很容易被折斷,兩支難一點,三支就折不斷。大家越要團結,不要被對方逐一擊破,不要被那些難關去難倒你。」

他說,香港已不再是純民主社會、一個新聞自由開放的社會,香港傳媒大多是中共的宣傳工具,因此獨立報導的《蘋果日報》、《大紀元》或網路媒體等顯得更加重要。「在一個不是民主的社會,你要平衡那些官方傳媒的宣傳機器。」也因此在抗爭現場直播時,要報導真相,但往往為保護抗爭者,林匡正堅持不拍攝抗爭者,出現在觀眾鏡頭前的往往是地面。

強調作自己的他說,「不同人有不同定位,有些覺得作為KOL,有些可以做一個主持,有些可以做一個記者,大家要分清。」

挫折風雨中 人情關懷返民間

一年多來,香港社會經歷了無數的風雨與挫折,身在前線的他很感謝救護員在自己遭受胡椒噴霧受傷時的照料。而最感傷的是,與自己並肩的年輕人被抓,轉眼瞬間無故遭受抓捕。「剛剛有人和你打招呼,在那邊就很快看到他被人抓了。」

不過令他意外的是,近年來商業社會消逝的人情關懷,卻在這一年裡重返社會,「本來人們即使是隔壁鄰居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有沒有見過這個人都不知道。」「但是在這一年多,反而因為這樣的社會運動,大家在黃店裡,和服務員或者和隔壁桌的人,大家都會聊聊天,關係反而是好了。」

完整訪談詳見《珍言真語》節目。

(轉自香港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