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希望減腰圍的人士只要養成三種簡單的飲食習慣,就能成功。
日本研究人員跟蹤近6萬名日本糖尿病患者,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並分析「生活習慣改變對肥胖的影響」。
日本將身高體重指標(BMI)大於25視為肥胖;美國標準是BMI介於25~30之間是超重,超過30則為肥胖。
他們針對參與者在2008~2013年期間的健康數據分析,包括定期健康檢查、體重指數和腰圍測量。患者定期報告他們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和睡眠模式、以及飲酒抽菸情況,甚至還有吃飯的速度——分為快速、正常和緩慢。
結果發現,進食速度、吃零食的時間以及睡前飲食,都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研究對象的三分之一,約2.2萬人表示他們通常「快速」吞掉食物,另有3.3萬人表示他們以「正常」速度進食,而「緩慢」進食的只有4,190人。
在剔除其它因素影響後,研究人員發現,正常速度進食的人比快速進食的人肥胖概率低29%,而慢速進食的人士更加顯著,肥胖可能性減少42%。
尤其是腰圍指標一項,慢速和正常速度食者與快速進食者的差距就更明顯。
「當你傾向於快速吃東西時,你可能會因錯過感知飽腹感、吃得更多,但習慣慢慢吃的人可能會更容易留意身體的反應,並且通常在進食時也能選擇更適當的飲食搭配,」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註冊營養師克勞利(Nina Crowley)告訴CBS新聞。
其實,過去的古代養生方法也講吃飯要細嚼慢嚥。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食當熟嚼,使米脂入腹」,吃飯時應該從容緩和,細嚼慢咽。清代養生著作《養病庸言》也表示:「不論粥飯點心,皆宜嚼得極細咽下」。
這樣進食,既有利於各種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易被消化吸收;又能避免急食暴食,保護腸胃。急食則食下易化,暴食則會驟然加重腸胃負擔,還容易發生噎、嗆、咳等意外。
此外,那些晚餐後不吃零食以及睡前兩小時內避免吃東西的人,體重也更輕,並且減少了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不過,研究沒有發現其它生活習慣,比如是否吃早餐或省掉早餐、以及睡眠時間對體重存在明顯影響。
總的來說,養成以下三個習慣,就能夠有效幫助瘦身、減腰圍:
1. 進食時細嚼慢嚥
2. 晚飯後不再吃零食
3. 睡前兩小時內不吃東西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上。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