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傳說》之王喜外傳(四)

作者:岳小兵

Facebook

第四章 鐵鏢快俠十五載 鬧市目賭胯下辱

要知道,天下武學包羅萬象,自古也是博大精深的,但為何傳到今日,多數的武學只淪為皮毛的外功?那傳說中的許多武林絕學為何失傳?總歸來說竟是人心不古、世道日下。

那傳功的老道也是要挑徒弟傳的,沒有合適的徒弟寧可不傳,寧可把絕學埋到棺材裡,因為一旦徒弟違背師門禁忌,師父也是要清理門戶的,若不取逆徒性命,至少必須讓其武功盡失、無法作惡。

以祖師爺為例,他自創了十八般武藝,但卻選了十八位弟子繼承,為何?一個原因是預留制衡的力量,否則一旦出現叛徒就難以收拾。其二,就算師父不藏私,師父悟到的有些功法也是難以言表的,而徒弟能青出於藍的卻是鳳毛麟角,久而久之便讓武功的傳承每況愈下。

而這個祖師爺既是修道之人,也知道某些厲害的功法是不能外傳的,否則稍一不慎將天下大亂,他只能選那些根基好、品行佳的弟子傳其武功的一部分。待弟子學成之後,祖師爺又會交付他們下山的任務,而這些任務又是更高層的意志灌輸給這位祖師爺的,祖師爺也是要順應天意,箇中的道理緣由,祖師爺有時也是似懂非懂的。

好比說,祖師爺交代王喜要等待「韓主出世」這件事情,他也是在定中看到某個韓姓的青年將扭轉歷史,領悟到天意是希望各路好手襄助,於是祖師爺也就這麼把這件事交辦給學藝有成的弟子王喜了。

王喜自得了祖師爺的囑託下山,之後正好巧遇那有師門淵源的荊軻,可惜相處時間不長,便與荊軻在易水離別,從此王喜就踏上了獨自尋找「韓主出世」的俠客之行了。

在戰國末年,到處兵荒馬亂,學武之人正好派上用場。許多王公貴族和富貴人家總要聘請一些武藝高手擔任護衛,此外,他們也有貴重的貨物在各國之間旅行,也需要高手從旁協助。王喜當時心想:與其漫無目的地尋找韓主,不如棲身於商旅之中、周遊各國,或許更能打探韓主的消息,於是便投身於某大貨商的護衛行列。這一晃就是十五年過去了,那年王喜已是三十五歲的中年之人。

那一天,王喜隨著商隊來到韓國,當時已經是秦國一統天下的八年之後了。王喜忙裡偷閒,來到鬧市閒逛,忽見前面人聲吵雜,也走去看看熱鬧,親眼目睹了一位氣宇非凡的青年背著一口寶劍,正遭受市井無賴百般戲謔,然而卻氣定神閒地忍受那千古知名的「胯下之辱」。

王喜定睛一看,這青年好生面熟,就是想不起哪兒見過,想想是不是應該上去打個招呼?就這麼左想右想的當下,那青年已經鑽入人群之中,立刻就不知所終了。王喜問那圍觀的路人,可有人識得這位青年?有人說那位是懷才不遇的韓信。這個韓姓頓時讓王喜靈機一動:莫非這就是祖師爺要我找的韓主?而人海茫茫,這次未能相認,但幾年之後,他們一起幹了一番大事,而且同日含冤而亡,這是後話。

回頭再來說說這個王喜,在這十五年的商隊護衛生涯中,也是歷經了數不盡的大風大浪--有那刁鑽蠻橫的地頭霸王,也有那趁亂打劫的官家軍隊,還有那尋釁滋擾的商隊仇家,幾乎每趟出行都會遭遇風波。

而功夫的磨練,也正是在這種性命攸關的風浪中不斷精進著,王喜後來闖出了個名號,人稱「鐵鏢快俠」,王喜除了輕功身法快,出鏢的速度也快,敵人倒下的時間也快,快俠之稱號果然名不虛傳。

王喜專練這輕功和鐵鏢,原是用於遠距攻擊之用的,在商隊護衛中正好派上用場。王喜的鏢法功夫也是日新月異,開始他只能一鏢一擊,漸漸地能使上了連環鏢。配合這輕功敏捷的功底,王喜後來便可在身體騰躍的瞬間連發多枚鏢,而且鏢鏢命中要穴,已練到了「鏢無虛發」的境地。

隨著王喜的鏢法越來越神準,出鏢的殺傷力卻也越來越大。王喜謹記祖師爺「不濫殺」的教誨,慢慢就不喜歡使那殺傷力極大的鐵鏢暗器了,期間他曾改用實木做成木鏢,但總覺得使起來不順手,速度和勁道也太弱,對於那些精壯皮厚的勁敵,常起不到嚇阻的作用,後來索性就放棄木鏢。

王喜後來發現,用一寸大小的鵝卵石做成的石鏢,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使用上與鐵鏢威力相近,但體積短小、重量適中,一手又可同時掌握數枚,使上連環鏢竟比鐵鏢還好用。更重要的是,這鵝卵石隨處可見、取材容易,比那鐵鏢和木鏢更容易收集。自此,王喜腰上、腿上、手臂上始終暗藏幾個石鏢收納袋,大約上百枚的石鏢隨時帶在身上,成了另類的石鏢快俠。

王喜使這石鏢,原不是要取人性命的,只打在敵人的要穴,讓其一段時間劇痛,手腳無法使喚,進而達到退敵的嚇阻作用。久而久之,那大江南北的各路好漢都知道「鐵鏢快俠」武功高強但不取人性命,既敬畏又崇拜,也就越來越不來打王喜商隊的壞主意了。@*

點閱【地仙傳說】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