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7月01日訊】關於貨幣與經濟有很多論述,有很多大部頭的書籍。但凡事都有簡單的道理,本著至簡至易的原則,或許可以嘗試用幾段話說個大概。貨幣的最基本用途,是用來代表財富。比如一個國家擁有20個蘋果的財富,併發行了20元貨幣,則1元貨幣對應1個蘋果的財富。當一個國家發展了,擁有了22個蘋果的財富,則增發2元貨幣,用22元貨幣來對應22個蘋果的財富。這就是一個簡化的理論上的貨幣體系。
實際情況中,很少有理想情況發生,貨幣總是或多或少的與財富有所偏差,而政府或者央行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維持這些偏差在合理範圍,或者利用這些偏差去做一些事情。
下面談幾個常見的場景:
場景一:貨幣少於財富
一個國家發展了,擁有了22個蘋果的財富,但貨幣仍然為20元。其結果就是每1元貨幣現在對應1.1個蘋果。看上去購買力變強了是好事,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努力搞生產的人,發現生產出的產品越多,單價卻越低;而有存款的人,僅僅依靠保有存款,實際財富卻增加了。這無疑是在鼓勵大家多存錢、多攢錢,越是有錢人,這個動力越強大。長此以往,經濟可能就失去活力,這是政府和央行都不願意看到的。貨幣緊缺曾經在金屬貨幣時期出現過,那時候貨幣供應受到金銀礦的限制,其自然的發展結果是紙幣產生,用沒有限制的鈔票去彌補金屬貨幣的不足。
場景二:貨幣多於財富
一個國家沒有發展,仍擁有20個蘋果的財富,但超發了2元貨幣,共有22元。其結果就是每1元貨幣可以購買0.91個蘋果。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型。這種場景對於有存款的人,無疑是一種懲罰,促其努力投資和工作。但對於努力工作的人,卻也未必就是有利的。為什麼呢?這裡涉及一個財富分配的問題。
我們假設故事開始的時候,政府掌握10個蘋果的財富,擁有10元貨幣,百姓也是一樣,10個蘋果對應10元貨幣。當超發貨幣的時候,平衡就被悄悄改變了。誰可以發貨幣?只有政府。所以當超發後,政府擁有12元貨幣,百姓擁有10元貨幣。換算成財富,就是政府擁有12×0.91=10.9個蘋果,百姓只擁有10×0.91=9.1個蘋果,財富無形間轉移到政府手中了。所以超發貨幣的實質,就是對百姓的一種隱性稅收。
當然,明智的國家,一方面利用通脹去鼓勵有存款者消費和投資,另一方面會利用超發的「稅收」去做一些造福百姓的事情,例如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甚至開疆拓土。但也有很多昏庸腐敗的國家,利用這個機會掠奪百姓的財富,去養肥政府和貪官。
當一個國家的財富生產能力在下降,而貨幣超發在加速,可以預期,這種隱性稅收在加重。百姓們體驗到的是逐漸縮水的購買力。當這個趨勢愈演愈烈,則國家在向經濟崩潰方向發展。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內部面臨著病毒造成的停工打擊,外部面臨著世界訂單的取消,GDP下降、指標取消,這些足以說明國家的財富在迅速縮水。然而另一方面,伴隨著數萬億刺激性貨幣投放,數字貨幣突然領先全球推出,發行貨幣的成本大為降低。於此同時,百姓們感到物價的快速上漲和工資的停滯。這其後是什麼局面,不言自明。
場景三:貨幣與財富共同增加
一個國家通過發展,擁有了22個蘋果的財富,同時超發4元,擁有24元貨幣。這個場景,可能是最常見的。發展過後,每1元可以對應0.917個蘋果的財富。增發的4元貨幣,國家通過福利等轉移給百姓1元。國家保有13元貨幣,對應11.9個蘋果的財富,百姓擁有11元貨幣,對應10.1個蘋果的財富。
這可能是目前大多數發展良好的國家所體現出的局面,也是令大家都滿意的局面:
百姓們感受到手中增加了1元的貨幣以及0.1個蘋果的財富,大家覺得富裕了。
政府手中多了3元的貨幣,並掌握了新增的1.9個蘋果財富,政府悄悄富裕了。
存款不被鼓勵,消費和投資被鼓勵,整體經濟更加有活力。
當然,以上的數字只是為了方便理解而舉例,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