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28日訊】容易健忘或常出錯的人有福了,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冥想可以幫助你減少出錯的可能性。在Brain Sciences上所發表的研究測試了開放式冥想(一種將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感受、思想或感覺上的冥想)如何改變大腦活動,它暗示了冥想會增強錯誤辨識。
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研究生Jeff Lin表示,「人們對冥想和正念的興趣正在超越科學所能證明的效果和益處。但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我們能夠看到非冥想者的大腦活動如何被一堂冥想練習課程所改變。」
這些發現暗示,不同形式的冥想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經認知作用,Lin表示,關於開放式冥想如何影響錯誤辨識的研究很少,「某些形式的冥想要你專注於單樣東西上,通常是你的呼吸,但是開放式冥想有些不同。 它要你專注內心,並注意身心的所有變化,目標是安靜地坐著,並密切注意心靈移動的方向,而不被外在因素所打擾。」
Lin和他的同事招募了200多名參與者,來測試開放式冥想如何影響人們發現並應對錯誤。從未參加過冥想活動的參與者,進行了20分鐘的開放式冥想練習,而研究員則透過腦波圖或EEG測量他們的大腦活動。 然後,他們完成了電腦化的注意力分散測試。
Lin表示,「腦波圖可以在毫秒級測量大腦活動,因此,與正確的回應相比之下,我們可以在錯誤發生後立即獲得神經活動的精確測量值。一種神經信號會在稱為錯誤正波(error positivity,Pe)的錯誤發生後約半秒鐘出現,這與有意識的錯誤辨識有關。 我們發現,冥想者與對照組相較之下,該信號的強度被增強了。」
雖然冥想者在實際的任務表現上並未有立即的改善,但研究人員的發現為持續冥想的潛力提供了一個希望的窗口。該研究的共同作者Jason Moser表示,「這些發現充分證明了僅僅20分鐘的冥想就能增強大腦發現並注意錯誤的能力。這讓我們有信心正念冥想在當下對實際表現和日常行為中真正具有能力。」
雖然近年來冥想和正念引起了主流大眾的關注,但Lin是少數的研究人員採用神經科學的方法來評估它心理和行為上的效果。他表示,未來,下一步的研究將包括更多的參與者,測試不同形式的冥想,並確定長期練習後大腦活動的改變是否可以轉化為行為的改變。
擔任美國匹茲堡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人類健康及行為實驗室(the Health and Human Performance Laboratory)主任的心理學家克雷斯韋爾(David Creswell)介紹說,冥想時人要靜坐,並且只關注自己呼吸,這樣才能夠保持正念狀態。
但大部分人幾乎無法達到正念狀態。他們思緒跳躍很大,會想東想西,做白日夢,一會兒反芻過去,一會兒又憂慮未來,時常自我檢視又自我批判。
克雷斯韋爾對正念冥想最初的興趣來自於高中時他上的心理學與佛教的課程。研究生階段,他開始研究冥想與解壓、改善身心健康之間的關係。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從不會深信不疑,學術訓練讓我帶著質疑的眼光看問題。但我的確覺得自己做冥想靜修練習時,擁有的體驗對我的心理衝擊非常大。" 克雷斯韋爾這樣說道。
甚至簡單但有難度的一小時靜坐冥想對克雷斯韋爾都有很重大的影響。他說,"身體雖感不適,但心神卻完全靜謐而開放,在這種身心分離中,強大的內省讓我體味到冥想練習真的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或從根本上扭轉他們對人生苦痛的態度。儘管我沒有那種電光石火靈機一動的時刻,但我在靜修時也有過許多頓悟瞬間,啟發我認識到,這項科學是值得我花時間和經歷去深入研究的。"
上千年來,來自不同宗教、文化、哲學背景的人們都闡釋冥想帶來的益處。人們通常將冥想與佛教聯想在一起。在佛教文化中,冥想被視作是獲得精神圓滿與平和的有效手段。而克雷斯韋爾則將冥想稱作是"生而為人的基本能力。"
Lin表示,「很高興能看到大眾對正念的熱情,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了解它可能帶來的好處,同樣重要的是,它如何真正起作用。是時候開始從更嚴格的角度來看它了。」
該研究已發表在Brain Sciences上。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