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25日訊】由人氣遊戲改編的台灣電影《返校》,以白色恐怖為背景,劇情內容描述受政府壓迫的人民對於「自由」的渴望。電影上映後,讓許多台灣人重新認識過去總總不堪回首的往事,更展開對「自由」的熱切討論。外界認為,《返校》雖然描述台灣過去的歷史,但卻更像描述現在香港的現況。
「要是他不在就好了。」「學姊,妳怎麼這麼晚還在學校?」「我睡著了。」
2019年9月上映的電影《返校》,是一部臺灣校園懸疑歷史驚悚片,改編台灣的電玩遊戲。
劇情講述2名學生半夜在校園中醒來,被困在幻覺與現實夾雜的詭異空間,在尋找離開校園的過程中,並被許多鬼魅困住,他們逐漸從鬼魂身上了解這些人因為涉及政治案件而「被失蹤」,也慢慢揭開校園暗藏的秘密,帶出台灣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
「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不就只是看幾本書而已嗎?」
故事發生在1962年,在那個肅殺的時代。翠華中學高三生方芮欣,意外與輔導老師張明暉相戀,在問題叢生的家庭及學校中,老師成為她唯一的出路。而追求自由的張明暉組織讀書會,帶領大家研讀禁書,在當時的高壓校園裡,為大家帶來一線呼吸的空間,卻必須冒著生死攸關的風險。
「地下組織,顛覆國家。」「老師就是在這裡帶你們讀書的?」
老師擔心地下讀書會遲早會連累其他人,向方芮欣提出分手,卻得不到諒解。方芮欣轉而向教官舉報讀書會,於是相關人士全部遭到通緝。事後方芮欣在學校頂樓跳樓自殺後,亡魂遊蕩在校園。
「書包打開!」、「再不小心一點,到時候害我們幾個被發現就完了。」「我們讀書會出事了。」「國家殺人!」
當憲兵闖進校園抓走了一名教師,他大喊著:「國家殺人!」電影劇情由虛幻帶到現實,再從現實轉為虛幻。虛虛實實,帶領觀眾回顧歷史。
1947年台灣發生「228事件」,當時專賣局人員在台北大稻埕天馬茶房查緝私菸時,過度執法下造成民眾傷亡。引發全台民怨四起,積累多時對國民政府的不滿,激化為強烈省籍衝突,樸實的民眾反抗,也是對政權最直接的反抗。《光明報》是台灣流傳的地下刊物,鼓勵民眾起身推翻當時的獨裁政權。
從1949年起始,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政府以「防止匪諜」為名義,監控人民言行,尤其是知識分子這種「思想容易出問題」的類型。
社會籠罩在不安的氛圍,各地濫捕、刑求、濫殺及沒收財產,造成大量的冤假錯案,形成了白色恐怖的氛圍。
女主角的學號493856,是導演刻意安排的,代表著493856「台灣戒嚴起始年1949年」與「戒嚴時間總長38年56天」的組合。而男主角的學號501014,暗示在「光明報事件」被判刑入獄的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他被槍決的日子正是1950年10月14號。導演正透過這部電影向歷史致敬。
電影核心理念就是「自由」,自媒體影評人超粒方認為,現在的台灣,被遺忘的就是當初爭取自由的血淚。
導演徐漢強表示,「《返校》最終要傳遞的精神就是,真的不要忘記我們現在擁有的這一切,是怎麼來的。因為這一切並不是真的這麼垂手可得,我們現在所認知的自由與生活,其實是經過非常長久的痛苦與掙扎,以及很多人的犧牲所換來的,這絕對是不能忘記的事情。」
電影經典對白「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白色恐怖」是每個台灣人不願想起、也不能忘記的一段記憶。「人不是應該生而自由的嗎?」那個戒嚴年代,只不過看幾本書而已,為什麼會被槍斃?這個聲音在觀眾的腦海中迴響。
編輯/黃億美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