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9個麵包平均分給10人 這解法太強大

Facebook

這些天,兒子迷上古埃及數學,又聽說古埃及數學特別有趣,決定陪他玩一回。

兒子出題宣戰:要將9個麵包平均分給10個人,不能讓這些人發生爭論,該怎麼分?

我們都清楚,答案是9/10。

問題關鍵是,我們該如何把麵包裡的9/10分出來?

冥思,苦想,蒙圈。

兒子二話沒說,取麵粉、加水、和麵。

最近家裡採購了大袋麵粉,我用於練習做包子,難道他想搶我的麵粉做9個麵包?

我疑惑,不解。

很快和好麵,他又找出擀麵杖,竭力地碾出9個大小相似、不太規則的圓餅。

1/2餅

兒子指定了5個圓餅,吩咐我用刀逐個對半切開。

小心翼翼地,我把5個圓形麵餅挨個兒一刀切下,一分為二。

一共得到10個半圓形餅,我為它們取名為1/2餅。

剩下的4個圓餅,兒子說另有安排。

1/3餅

一陣翻箱倒櫃,總算把銷聲匿跡已久的量角器找了出來。

對照量角器,兒子用刀刃在圓餅上比劃著。

原來,他是要把剩下的4個圓餅都平均分成三等份,想量出120度的完美角度。

順著兒子在圓餅上做出的標記,我順利地把每個餅都切成3份,4個切完就是12份,我們取名為1/3餅。

1/15餅

還記得前面的數學題吧?等待分麵包的是10個人。

現在1/3餅有12份,我猜需要拿出2份進行再次分割了。

果真,兒子又拿量角器派上用場,這次要把每塊1/3餅平均分成5等份。

我密切配合,看清他在餅上留的痕跡,掂起刀刃更加謹慎地分割著,一共切出10塊更小的、只有24度角的餅,我讓兒子算了一下,每一小份只佔完整圓餅的1/15,取名為1/15餅。

9/10餅

這下,面前擺放著3個尺寸、大小不同的麵餅,共計30塊,場面真可謂壯觀。

把尺寸相同的挪到一起,數一數,沒錯,10塊1/2的餅,10塊1/3的餅,10塊1/15的餅。

最後,我們按序取1/2的餅、1/3的餅和1/15的餅各一塊,拼在一起,這就是一人份。

依次再把剩下的9份拼好,這是我們拼出的一份9/10餅。

生活即教育

兒子說,學習了古埃及數學,我們以後也不會再為分吃的爭論了。這些「黃金分割」的麵餅,看起來賞心悅目,不忍心扔掉。

兒子建議,這是智慧餅,應該吃掉。全家一起動手,撒上芝麻,刷上蛋液,送進烤箱烘烤,香氣陣陣撲鼻,堪稱美味佳餚。

一家5口人,每人領取2份,也沒有因為份量多少爭論。吃著9/10的古埃及餅,我被這奇妙的數學知識震撼,又感嘆著生活裡原來也隱藏著教育。

不僅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的那句話:生活即教育。

是的,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義。生活與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了教育的作用,摩擦者與被摩擦者都起了變化,便產生了教育。

教育是經驗的累積,而經驗又與實踐密不可分。

我相信,這9/10餅的製作過程,會深深地刻入兒子的記憶,成為他人生中的美好回憶。

可憐天下父母,逃不出望兒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然而,在應試教育體質下,我們對孩子的關注時常會傾向分數的天平。習慣於填鴨式的讀、背、刷題,很少顧及孩子的興趣和接受程度。

教育存在於生活,生活即教育。何不讓教育與生活進行更密切聯繫?

創造機會,讓孩子在做中學,學中做。讓教育以生活為中心,讓生活成為教育的背景。

對於枯燥、棘手理論問題,家長不妨陪孩子蒐集生活經驗,嘗試從實踐中找答案。這些一定會成為孩子一生中最甜蜜的回憶。

當然,我們用麵粉分割出9/10的餅,也可以用紙片裁成圓形,或者到戶外和泥土做成圓餅。

(轉自《看中国》/責任編輯:景雅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