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豐富的香料之國 印尼美食的文化特色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03日訊】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在1萬七千多個島嶼中,有大約6000座有人居住。境內匯聚了300多個族裔與悠久的歷史,讓菜餚呈現著極為豐富的面貌。

據官方統計,印尼總共有5350種傳統菜餚。換句話說,一餐吃一道菜,也要將近五年的時間,才能吃遍印尼的傳統菜呢!在這個獨特的國家裡,食物不只是一頓飯這麼簡單,更是傳統、故事與文化的連結。

印尼人自豪的香料

自從中世紀開始,印尼的馬魯古群島(Maluku)就被譽為「香料群島」。這裡出產丁香、肉桂、肉豆蔻、胡椒等香料。至今,印尼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料生產國之一。(shutterstock)

善用香料是印尼人引以為傲的特色。自從中世紀開始,印尼的馬魯古群島(Maluku)就被譽為「香料群島」。這裡出產丁香、肉桂、肉豆蔻、胡椒等香料,這些香料不僅可以醃漬食物,更可作為藥材使用,對其它地區的人們來說,有時甚至是價比黃金的珍寶。至今,印尼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料生產國之一。

例如可以防腐、殺菌、治療燒傷與齒疾的丁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很名貴的香料。但在歷史上,印尼卻是丁香的唯一產地。中國、印度、歐洲、中東地區使用的丁香,都來自這裡。

在《魏武帝集》中,有一篇曹操寫給諸葛亮的信,信中寫道:「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此處的雞舌香即是丁香,這段歷史故事也傳達了曹操想延攬諸葛亮到帳下,因而贈送名貴香料的含義呢!

可以防腐殺菌的丁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很名貴的香料。但在歷史上,印尼卻是丁香的唯一產地。中國、印度、歐洲、中東地區使用的丁香,都來自這裡。(Pixabay)

除了是許多香料的原產地,印尼自古以來一直位處重要的航道上。從西元前數世紀起,印尼就和中國與印度建立了貿易關係。到了大航海時代,更是歐洲貿易艦隊的必經之處。長期交流之下,來自中國、印度、非洲、美洲的香料也輻輳於此,造就了印尼美食中豐富多變的複雜風味。如今,沙薑、薑黃、洋蔥、蒜頭、月桂葉、辣椒、花椒、羅望子、香蘭葉等香料,都是印尼菜餚中常見的香料。

不同區域的鮮明特色

近年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巴東美食」源自蘇門答臘島西部。當地人生活在涼爽的高地,習慣使用大量的辣椒和香料保持溫暖,因此巴東菜會使用咖哩、椰奶和大量辣椒。( ADEK BERRY/Getty Images)

就像印尼境內豐富的民族組成一樣,「印尼菜」也是一個豐富多元的概念,在不同區域中呈現了彼此相異的鮮明特色。

例如,近年來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巴東美食」,其實源自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傳統菜。當地的人們生活在涼爽的高地,習慣使用大量的辣椒和香料讓人保持溫暖,至今巴東菜仍以使用咖哩、椰奶和大量辣椒為特色。

另一方面,荷蘭殖民時期的爪哇島,是蔗糖與咖啡的生產重鎮,荷蘭人更引誘許多華人來此定居。因此,爪哇菜至今仍比其他菜系更甜,例如日惹市知名的「市場點心」,即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甜點。此外,在爪哇也可以感受到華人飲食的影子,例如別具一格的滷味、炒麵、潤餅等。

不只如此,在印尼同一道菜可能會有數十種不同的版本。例如,著名的沙嗲根據各地口味和原料,至少有20種不同的食譜。巴厘島沙嗲會使用椰奶與香茅,巴東沙嗲則會使用巴東咖哩醬。知名的印尼炸雞,據說更是多達100種以上的版本,可說是令人目不暇給呢!

在印尼同一道菜可能會有數十種不同的版本。例如,著名的沙嗲根據各地口味和原料,至少有20種不同的食譜。圖為搭配生菜和檸檬片的沙嗲。(shutterstock)

聚在一起的飲食

印尼的飲食文化中存在著多人共餐的傳統,很多菜色都是一次要做給很多人吃的。以分佈於爪哇島西部的巽他族(Sundanese)為例,熱愛聚在一起的巽他族會大家一起出錢購買食材,一起烹煮菜餚後,再將所有的食物放在香蕉葉上,大夥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談天,享受輕鬆愉快的氛圍。而這種一起採買做菜的傳統,巽他族稱之為「ngaliwet」。

與中華飲食的交融

在印尼美食中,中華料理的影響顯而易見。圖為印尼首都雅加達當地的小餐館,廚師正在油炸豆腐。豆腐在印尼語中被稱為「tahu」。(ROMEO GACAD/Getty Images)

在印尼美食中,中華料理的影響顯而易見。例如當地人稱為「bakmi」的麵食,即是來自閩南語發音的「肉麵」。同樣還有「pangsit」,即是「扁食(餛飩)」;「bakso」即源自「肉酥」,「lumpia」即是「潤餅」。以及源自中式炒麵、炒米粉,卻又別開新局的「Mie goreng」與「kwetiau goreng」,與許多利用「tahu」(豆腐)製成的料理。

就像印尼國旗上著名的國家格言「存異求同」,兼容並蓄的印尼美食,在一代代人的累積下仍繼續發展茁壯,在融合中不斷形成新的傳統。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