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川普普京一月內多次互動 北京酸心

Facebook

在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以及全球多國紛紛表示要向中共追究因其隱瞞疫情,從而導致中共病毒(武漢肺炎)蔓延全球,造成巨大人員死亡和經濟損失責任的大背景下,美俄首腦在一個月內進行了多次互動,這大概讓北京心頭別有一番滋味了。

4月25日,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聲明中稱:「2020年4月25日是美國和蘇聯軍隊,在易北河的受損橋梁上進行歷史性會面的75周年紀念日,當時兩國軍隊進行了握手。這一事件預示了納粹政權的決定性失敗。」聲明特別指出:「『易北河精神』是我們各國如何拋棄分歧,建立信任並進行合作以追求更大事業的一個例子。」

而上一次美俄兩國發表紀念易北河匯合的聯合聲明是在2010年,當時奧巴馬政府旨在尋求與俄羅斯改善關係。彼時的聲明中的表述是:「在公平和建設性的基礎上,按照『易北河精神』行事,我們可以成功的應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並有效應對新千年的挑戰。」

與十年前的聲明相對照,川普與普京的聯合聲明中的「拋棄分歧」、「建立信任並進行合作以追求更大事業」就很耐人尋味了。什麼是「更大事業」?二戰時是摧毀納粹德國政權,現在呢?難道僅僅是在抗擊病毒方面進行合作?

顯然不是。美俄早已在尋求更廣泛的合作。4月19日,川普表示,美國對俄羅斯施加制裁併不妨礙他與莫斯科的良好關係。4月14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透露,川普在最近一次和普京通話時表示,美方願意向俄提供醫療援助,將美國投桃報李的善意公之於眾。隨後俄羅斯也表示必要時將願意接收美國的援助。

4月11日,川普和普京就圍繞石油減產問題通了電話。正是在川普的干預下,莫斯科最終接受了沙特倡導的減產協議。

3月30日,川普和普京通話,對病毒在全球大規模傳播表示關注,並互相通報了各自國家在抗擊疫情方面所採取的措施。雙方還討論了在抗擊疫情方面加強兩國協作的問題。除此以外,雙方還討論了委內瑞拉問題,並就國際能源市場穩定的重要性達成了一致,還約定舉行俄美兩國能源部長級磋商。就在此處通話後不久,俄羅斯軍用運輸機就將一批口罩和呼吸機運到了美國。

美俄首腦一個月內多次互動,相較於美中、俄中首腦各只有一次通話的頻率看,確實有些不同尋常。

而在去年12月1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川普在華盛頓先後與到訪的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舉行了會談,涉及的議題包括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中導條約》、核軍控、俄美貿易合作、朝鮮半島局勢、敘利亞問題、委內瑞拉和烏克蘭東部局勢等。

在其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拉夫羅夫暗示與美國搞好關係符合俄羅斯的利益,這包括政治和經濟利益。比如他透露,儘管存在制裁,但俄美貿易額在川普任期內已增至270億美元,相較於奧巴馬時期的200億美元增長了約三分之一。這說明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惠及了處於制裁中的俄國。

拉夫羅夫還特意點出中共的軍備數據與美俄兩國相比有巨大差距,中共無論是在(武器)數量還是核武庫的結構上,與俄羅斯、美國都不是一個等量級的玩家。對此,蓬佩奧也予以證實。此外,俄羅斯還同意美國提出的讓中共參加軍控談判的設想。美俄聯合透露中共的軍事實力以及帶有警告意味的潛台詞,應該讓北京相當不爽。

在筆者看來,早在2018年川普政府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共視為遠比俄羅斯更危險的頭號敵手後,改善因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導致的美俄關係勢在必行,即避免俄中結盟,在重大問題上掣肘美國。

另一方面,俄羅斯出於政治、經濟上的考慮,同樣有意願改善俄美關係,並有意保持與北京的距離。經歷過共產國家蘇聯的殘酷統治的普京,無疑對中共有著很強的戒心,雖然表面上可以與中共打的火熱,面子上給足,可以玩一些文字上的遊戲,彼此利用,但其內心對中共卻缺乏信任,因此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比如去年,據自由亞洲報導,在習訪俄前,俄總統發言人談及美中貿易戰時就稱:「這不是我們的戰爭。」而且,對於北京掀起的陣陣「反美」言論和行為,俄羅斯也置身事外,沒有給予這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明顯的支持。

更能折射莫斯科難以信任北京的是,一直被北京宣傳為代表了中俄合作高度的典範項目「莫斯科-喀山」高鐵工程,因普京的反對一直沒有落實。除此之外,中俄之間很多曾被高調宣傳的大型合作項目最後都不了了之,或被一拖再拖。對於中共高調推出的「一帶一路」,莫斯科基本是雷聲大雨點小。

無疑,俄羅斯努力改善與美國關係,與北京保持距離,就在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莫斯科並不看好北京政權。而中共病毒因中共隱瞞疫情在俄羅斯和全球的蔓延,讓俄羅斯經濟等方面同樣遭到打擊。面對多國對中共的追責此起彼伏,以及美國和西方國家乃至全球正在形成的反共態勢,莫斯科該怎樣選擇,其心裡亮如明鏡。

由此反觀川普與普京的聯合聲明中的「拋棄分歧」、「建立信任並進行合作以追求更大事業」之語,就不那麼簡單了。或許普京業已意識到了昔日蘇聯垮台的那一幕正在中國醞釀,是以「更大的事業」焉知與「反共」無關?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