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南方的楚國漸漸崛起,成了南方的第一大國。宋國雖然是周朝的最高等級的五個諸侯國之一,然而領土與實力都不強。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在邲之戰中擊敗了中原霸主晉國,躍登「春秋五霸」之一。過了三年(公元前594年,魯宣公十五年),楚莊王圍攻宋都,已經窺知對方疲憊至極,城中人「易子而食」,勝券在握了,卻僅僅因為一句話,棄攻班師而返。什麼話有這麼大的力量,為兩國迎來完好和平的終結呢?
楚莊王圍攻宋國,久久不克。那時楚軍剩下七日的軍糧,楚莊王打算,在七日內攻下宋都城,七日不下就撤軍。於是,楚王派遣使者司馬子反去刺探宋國都城的虛實。
窺探軍情
司馬子反登上城門窺探宋城,這時,宋國的使者華元也登門而應。兩國的使者就在城門上進行了一段重要的外交對話。
子反問道:「您的國邦現在怎樣的景況呢?」
華元說:「極度疲困!人們易子而食,拆骨骸當柴燒。」
子反說:「嘻!真的是極度疲困。不過,雖然你這麼說,我倒是聽說被圍困之國,總是強行餵馬餵得肥肥的,顯示給人又強又壯的模樣。今天你怎會表露這般情況讓我知道呢?」
華元說:「我聽說君子見到人處困境則會有哀憐之心,小人見到人處困境則幸災樂禍。我看您像個君子,所以就告訴您實情了。」
子反說:「好。您就再加加油支撐支撐!我軍有七日的糧食!」說完作揖行禮,反身而去。
回禀
司馬子反返回軍營後,禀告莊王觀察偵探的結果。
莊王問道:「敵情怎麼樣?」
子反說:「困乏極了!易子而食,拆骨骸當柴燒。」
莊王說:「嘻!真是困乏極了。這次一定要拿下宋國而歸啊。」楚王已經勝券在握,喜色溢於言表。
子反說:「這樣行不通!我已經告訴宋人我軍僅有七日的糧草。」
司馬子反的行動完全不在莊王的算計之內,莊王聽了大怒道:「寡人派你去窺探敵情,你為何反而自掀底牌?」
子反說:「區區一個宋國,猶有誠實不欺之臣,何以我泱泱楚國反而沒有人呢?因此,我也告訴對方實情。」
莊王心意不動搖,說道:「固然這樣,我國還是要拿下宋城而歸。」
子反答說:「請大王在此坐鎮,臣下要請歸了。」
莊王說:「你去寡人而歸,寡人留在此地何作為?寡人也將和你一起歸國。」於是楚國和宋國解怨和好撤軍而歸。
這件事記載在《韓詩外傳》。在春秋三傳和《史記》(*細節有異)也有記載。《春秋穀粱傳》「宣公十五年」特書了這兩國之間很不平凡的和平善解,展現善與義自發的力量。(*原文:「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
《春秋公羊傳》也說這次和平善解很不凡。(原文:「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已也。」)
《春秋左傳》則記載,宋國寧以國斃,也不肯立下城下之盟。華元趁夜進入司馬子反之室,要求楚國軍隊退三十里,兩國和平解圍。華元以自己為人質,立盟:「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成語「爾詐我虞」,也作「爾虞我詐」,就是源自於這個歷史事件。後代用來形容人際間鉤心鬥角,互相猜疑欺騙,和當時使用這個詞的情境完全不同了。
《韓詩外傳》稱讚君子華元善於以誠相告,得以解宋城之圍,同時救了二國人之命。華元的對手司馬子反被誠心善意所感動、懾服,同樣以君子的誠心相應,熄滅了爭戰野心,扭轉了犧牲的命運。這也是善能量連鎖反應的結果。兩人能在危境中展現「信」的勇氣——相信對方是個君子,和「誠」的擔當,真是不凡的君子呀!
《中庸》中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孟子也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一誠人心轉,一誠天地易,力量何其大!現代人的變異觀念把說實話當傻瓜行徑,反而造成世風日下,搞壞了人心,人們在推波助瀾中也害了自己。
參考書籍:
《韓詩外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粱傳》
《春秋左傳》
《史記》
@*#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