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逆行出口大米援非 網友憂大飢荒重演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4月06日訊】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已席捲全球。受疫情的影響,有多個主要產糧國家紛紛禁止糧食出口。正當全球性糧食危機迫在眉睫之際,有中國網友爆料中共官方正對外出口大米。這種反常逆行的舉動令一眾中國網友大跌眼鏡,憂慮中國將會重演60年前發生過的大饑荒;也有網友怒斥中共倒行逆施,視百姓性命如草芥。

由於世界各國境內的中共病毒疫情一直呈持續升級的態勢,導致各國因防疫而經濟趨於停擺狀態。為確保各自國內糧食供應不出現危機,近日俄羅斯、越南、哈薩克斯坦、埃及等多個重要的產糧國家已下令禁止或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導致國際食物價格開始飆升,其中國際大米價格上漲的速度特別快。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近日也發出預警,指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藴釀,如果各國政府無法改變現狀,全球糧食供應鏈將於4至5月中斷。

當此糧食危機近在咫尺之際,中國大陸的網絡社交媒體上卻傳出了中國近期開始出口大米的消息。

(網絡截圖)

海外網絡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帳戶「財經冷眼」4月6日轉發了上述消息,同時貼出了中共海關總署今年3月27日發布的中國江蘇省連雲港正在核對裝載500頓大米出口非洲的照片。推主並發推文感嘆道:「全世界產糧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而中國逆向而行,出口大米!這操作,準備重複一遍3年大饑荒?」

(網頁截圖)

所謂「三年大饑荒」,指的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發生的全國性大饑荒,當時在全國各地所有的百姓都忍飢挨餓的時候,中共政府為了在國際上維持其虛假的「繁榮」,仍然瘋狂向那些在政治上支持中共的小國家提供大量糧食援助,最終導致超過四千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

現在全球疫情日趨嚴峻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剛剛經歷了一場嚴重的疫情打擊,現在才稍稍喘了口氣,中共政府竟然就開始倒行逆施開始出口大米,令中國網友大為憤慨。

網友娜塔莎留言評論說:「(中共)出口(糧食)是為了外匯!普通人的死活從來不需要考慮。」

@lawye6發帖指出:「 三年大饑荒餓死國人幾千萬,卻出口糧食。風調雨順卻欺騙人民說是自然災害和蘇聯迫使還債。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期限沒到是不用還債的,更何況是提前連本帶利一起還清。中共看重的它的權力和統治地位,口口聲聲說的人民不如草芥。」

@tangmin0504也表示:「聞到1959年危險的氣息。」

Moses Chang也感嘆道:「很符合某組織的行為邏輯。別人退出市場,正好可以出口賺外匯,至於百姓會不會被餓死,那似乎不是個事。」

也有網友指出這是中共的「障眼法」,如果僅僅出口500噸大米的話,主要是一種「象徵意義」,只是做給老百姓看,表示中國「不缺糧食」,免得民眾恐慌性囤糧擠兌。

@HelenLin_JY也評論說:「這是在裝樣子給世界看,讓世人誤以為「強大」。對外欺騙吸引資金,對內欺騙安撫廉價勞工就快有工開。老套手法!毛時代還說過,死他三億,換世界一強國地位。」

就在4月6日這天,中共大陸一位國家糧食儲備局工作人員的家屬在接受希望之聲電台電話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出現糧食短缺問題「恐怕是既定的事實」,也許政府會重新啟用糧票、布票這些東西。

家人在中共國家糧食儲備局工作的吉林居民李先生受訪時坦言:「咱們中國的糧食實際上是不能夠完成自給自足的,我們的糧食也就是最多能完成80%(的自足),剩下的20%是需要進口的。我感覺今年的糧食一定會出現緊張,最起碼這個糧價是一定會上漲的。我覺得中國人吃飽肚子也就是最近這2、30年的事,很快他們所『懷念』的那個時代(指1958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饑荒)又要來了,估計吃草的日子也不遠了,也許糧票、布票這些東西都會再回來。」

曾在河南擔任地方官員的古先生4月4日也向希望之聲披露說:「中國最近10年來,糧食的缺口在30%到35%;我們生產食用油用的大豆,70%依賴於進口。這兩個數字說明中國的糧食不能自給自足。」

古先生進一步透露,因為官場腐敗嚴重,中國大陸所謂的「國家戰略儲備糧食」 實際上很多都是空的,或者是存放的無法食用的超過規定年限的陳糧。

他說:「在過去幾年,中央只要發通知說清查各地的戰略儲備糧庫,那就要發生『大火』。比如2018年,中共國務院發了通知後的15天內,發生了3場大火,燒了3個戰略儲備糧庫。這個事件說明什麼呢?說明第一,糧庫是空的,不能讓你查,一查就露餡兒了;第二,糧庫裏面的陳糧有的是超過規定年限的,是不能吃的,因為他沒有去換新糧。這種現象是一定有的,而且不止是1、2個糧庫,它是有相當比例的。 」

古先生還強調說:「最可怕的是,在中國種糧食是一個非常不合算的工作,就是收益特別少啊,因為種一畝地產生的純利潤很小很小。為什麼大量的人他都到城市去打工呢?就是這個原因,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被抹殺了。因為糧食的價格是政府說的算,政府硬性指定的,它沒有市場調節的可能。」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