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武漢疫情的擴散和加重,當地市民在社交媒體上反應出的憤怒與無助,也一天天加劇。
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一位醫護,她在視頻中叮囑親人:「千萬、千萬不要相信政府,全部都要靠自己。」
她哭著向親友訴說,自己剛剛下班,「要崩潰了」,真正的疫情「比電視報導的可怕多了,蠻多的病人,醫生估計有十萬病人」。
她說:「今天十幾個醫生一天看了100多病人,(累得)都不行了。心理都快崩潰了。」「政府讓我們開始治病,但是什麼物資都沒有,一點辦法都沒有。」
儘管這位醫護叮囑親人「千萬不要相信政府」,但從她的話裡行間可以看出,她原本是希望相信政府,也以為是可以相信政府的。按說在大規模疫情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刻,政府本應是市民最值得信賴也最為有力的後盾,但武漢政府在疫情爆發時卻並沒有充分履行自身應盡的職責,幫助像她這樣的普通市民成功應對身處的困境,所以她失望了。她能不失望嗎?
我雖然不在武漢,沒法切身體會被疫情圍困的武漢市民的種種窘狀與無助,但僅憑1月26日晚湖北省政府召開的那場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的水準,也完全可以看出這個政府根本就沒法讓人相信,想信都沒法信!
為何這麼說?因為這場發布會的水平實在太low(低級)了,low的簡直出人意外。
Low在哪裡?有三大敗筆。
首先,政府的新聞發布會,釋放的不僅僅是信息,更是「信心」。「信心」從哪兒來?從官員的言談、著裝、儀表、表情、動作、肢體語言、現場互動等方方面面來。那麼在這個場合,省長需不需要戴口罩?答案是,必須戴!為什麼?因為戴口罩是政府當下要求市民必須做到的基本防護措施。作為一省之長,你所有的行為都應該集中釋放出這樣一個信息——我要求你們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須做到;我和你們一樣,我跟你們在一起。但在發布會上,湖北省省長王曉東卻沒有戴口罩!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戴口罩,也許是想表現一省之長具有一種處變不驚、從容應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但實際效果不但沒有表現出這種氣概,反倒暴露出了他在疫情大面積爆發蔓延的危機時刻,不注重輿情、對受眾觀感麻木、對民意疏解缺少感知、缺乏基本媒介素養的弱項。不是嗎?
再看參加發布會的另外兩位主角,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湖北省政府祕書長別必雄,兩人雖然都戴了口罩,但前者戴反了(金屬箍在下邊,疫情爆發這麼多天了,原來他還不知道怎麼正確戴口罩),後者兩個鼻孔露在外邊,根本起不到防護的作用。
在戴不戴口罩這個重要的細節上,台上的三位官員居然事先沒商量一下就各行其是登台了!試想,連戴口罩都不統一,在疫情防控的思想和行動上他們能統一嗎?
其次,更丟人的是,在發布會上,對於湖北省自產口罩的數量,省長王曉東三改其口。最初,他給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數字,「省年生產各類口罩108億隻,其中民用8.8億隻、醫用9.7億隻」(湖北省總人口約5900萬,相當於每人183隻)。過了1分20秒,有工作人員上台遞上紙條,他才澄清:「剛才這個口罩的生產數值有點出入,不是108億隻,是18億隻,更正一下。」又過了1分鐘,在回答下一個問題前,他再次改口,口罩應該是「108萬隻」。
在澄清的時候有個小細節,省長開始說是「錯誤」,後來改口說「口誤」。如果是「錯誤」,那就是給省長準備的材料都寫錯了,堂堂一個大省,連自產多少數量的口罩都寫不對,那可就錯之千里了。如果是「口誤」,好像責任都歸到自己頭上了,但看官仍然要問,作為一個身處疫情防控第一線的省級高官,作為一個需要天天跟數字打交道的地方主政首長,億和萬是怎麼看岔的呢?
省長口誤,市長看起來數學也不太好。周先旺說:「現在還有2209位在院治療的疑似病例還沒有得到檢測,因為檢測時間較長,還有643人在發熱門診留觀,所以這兩項加起來就將近2700多例……」
筆者算術也不太好,趕緊拿計算器算了算,兩個數字加一塊是2852,多出來的這100多例是自己跑了嗎?
顯然,從億萬之差、數字之誤中透射出來的隨性、草率、不負責任,這已經不是「治理能力」四個字所能概括的了。
最後,數字上的口誤也許尚能理解,但對於信息背後的事實判定,因為涉及政府部門的結論和政策走向,這方面公開表態的南轅北轍,不但不能理解,更不可以原諒。
發布會上,省長說「醫用防護服、口罩等防護物資仍然特別緊缺」,市長則說,武漢防護服緊缺問題「已得到全面緩解」。在同一地區工作,面臨同樣問題,二人釋放的信息卻南轅北轍,可見其中必有一人說的不是真話。
從這兩天媒體的大量報導和自媒體流出的信息,人們即使沒有身在其中,也會留下疫區物資「極度緊缺」、一線醫務工作者苦不堪言的印象。這樣的印象,支撐起殘缺的民意,凸顯出政府部門的不作為、治理能力低下和誠信赤字。所謂的「全面緩解」,緩解在哪兒?是事先沒有充分對表,還是又一次敷衍塞責?
可見,這場非常時期非常引人關注的發布會居然開成了官員治理水平的絕版真人秀和網友的吐槽大會,可真夠失敗的。水平low到這種地步的省長、市長其領導的政府治理能力究竟如何可想而知。回過頭來再想想那句「千萬不要相信政府」,真是太經典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