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 習近平為何迴避?

Facebook

2020年1月15日,美中終於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美國政府方面,積極而高調,洋溢著興高采烈的氣氛;中國政府方面,謹慎而低調,仿佛是不值一提的平常事。除了協議的內容和條款,相關地,還有一系列看點。

看點之一,習近平沒有出席簽約。外界注意到,美國方面,包括總統、副總統,以及負責財經或談判事務的貿易代表、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白宮貿易顧問、白宮經濟顧問、企業界代表等共32人,出席了簽約儀式,可謂隆重其事。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更是親筆簽署了協議。

對比之下,中國方面,只有副總理劉鶴、以及商務部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駐美國大使等10人出席。劉鶴代表中方簽署協議,且沒有用習近平主席特使這個頭銜。劉鶴只是宣讀了一封習近平致特朗普的信件。外界不禁訝異:職務、規格不對等?中方簽署人為何不是國家主席習近平?

習近平缺席簽約儀式,或是避不出席,或是拒不出席。可能的原因,包括:

– 習近平不贊成這個協議。該協議應是中共內部改革派的勝利,是政治局集體的決定,作為保守派和強硬派的總代表,習近平極可能持保留態度。

– 習近平不想背這口鍋。上任以來,以民族主義的強人姿態而面世的習近平,拒絕在中共黨內強硬派看來是「喪權辱國」的協議上簽字,以繼續保持其強人形象。

– 習近平無法獲得他所期望的禮賓待遇。中方有可能向美方提出,如果習近平出席簽約,希望美方給與他國事訪問的待遇,但美方拒絕。因為,以國事訪問的待遇接待一個極權國家的領導人,只會給特朗普帶來政治上的損失,尤其在這個敏感的選舉年。

– 習近平隨時可能毀約。由副總理劉鶴簽約,習近平留下自己隨時準備變卦的餘地,而中共從來就以不遵守承諾、違背協議和背信棄義而著稱於世。這一回,外界倒是可以看看,太陽是否會從西邊升起?

看點之二,數字說明一切。從公布的這個第一階段協議內容來看,「中國應該」一詞出現82次,「美國應該」出現4次,「中國與美國應該」僅出現1次,就已經說明,這份協議,誰是被動方,誰是主動方;誰退讓,誰推進;誰製造了問題,誰要求解決這些問題。顯而易見,協議的本質就是,美方提出問題,中方務必解決;美方提出要求,中方答應滿足;美方加以監督,中方不得背信。

中國的財政部和商務部公布了協議的中文文本,但僅限於政府網站,主要官媒則沒有刊登,至多刊登一個財政部的簡潔版,只有400字,共六條;前五條都是列舉採購數字,第六條提到保險業對美國開放。顯然,當局刻意低調,儘量不讓中國人民知情或留意。

鷹派官媒《環球時報》列舉三個數字:23,13,20,指的卻是,中美雙方談判花了23個月,共13輪,電話溝通20多次。用談判數字代替協議中的經貿數字,顧左右而言他,仍是為了瞞天過海。

看點之三,特朗普當面列數中方的種種不是:「幾十年來,美國工人、農民、牧場主、製造商和創新者一直受到中國不公平貿易的傷害;強迫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盜竊一直是巨大問題。自從中國在20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們已經積累了將近5萬億美元的損失。多年來,(美國)政客競選執政,承諾採取補救措施以糾正這些做法,最後卻無所作為,允許(這些錯誤)繼續下去。這是掠奪。我曾保證我將使用所有合法的總統權力,來保護美國人民免受不正當貿易和不正當貿易行為的侵害……。」

特朗普如此數落中共的時候,劉鶴等中方官員只能站立一旁,尷尬地聽著。特朗普意有所指,不僅指出中方的種種不端不軌,更指出,他決意改變這一切。如果將來中方不遵守協議,再度背信棄義,可以想像,美方的懲罰和反擊將是毫不猶豫、毫不留情而雷霆萬鈞。

值得留意的是,在82個「中國應該」之前,大都加了一句話:「為了滿足中國人民的消費需求」。這句話,固然出於中共顧面子,打著中國人民的招牌而退讓,但另一方面,協議的確對中國人民有利。試想,當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迎接價廉物美的美國商品,以及優質的美國服務,包括保險和金融服務,中國人民擁有更多的選擇,何嘗不是天大的好事?但在中共看來,他們的風險正在這裡:當中國人民熱情擁抱安全可靠的外國商品和服務的時候,中共賴以為政權支柱的國營企業可能受到衝擊;中共所濫用的民族主義(偽愛國主義)招牌,也可能大打折扣。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