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棄」和「放鬆」 找回健康的自律神經(組圖)

文/孫凱莉

Facebook

清晨,你是充滿精力一躍而起開啟新的一天,還是精疲力竭掙扎著起床,一邊焦慮著無止無盡的工作?晚上入睡前,伴隨你的是完成工作後的輕鬆愉悅,還是許許多多待辦事務與未竟事務的困擾?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在《終結腦疲勞》序言中說,人一直以來最缺乏的能力是「放棄」,放棄已經習慣的窮忙生活、放棄睡前渾渾噩噩滑手機的習慣。

因為追求完美而忙忙碌碌,表面上好像抓住了所有,卻失去了快樂與有品質的生活而不自知,事實上也放棄了健康,包括自律神經的健康。

學會放棄、學會放鬆,已經被很多患者證明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有效途徑。

以平靜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苦難(pixabay)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所謂自律神經失調通常是由於過度焦慮緊張,導致的各種生理不適的症狀,包括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強迫症、創傷症候群等。

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小林弘幸博士指出,自律神經紊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液呈現混濁粘稠的狀態。接下來就是內臟機能下降,荷爾蒙分泌失調,肌膚和頭髮也會乾枯。不但如此,平素輕而易舉的事也變得不再簡單。

而且人每天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下入眠,身心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的休息,第二天神經依然處於緊繃狀態,而且還繼續有更多的壓力壓過來,這樣,疲勞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自律神經的失調也就會越來越嚴重。

但是到醫院求診,卻找不出病因,各種檢查也看不到異常。

嘉義郭育祥診所院長郭育祥醫師撰文指出,根據門診統計,自律神經失調者平均花三年時間,輾轉於五家醫療院所、掛過七個不同科別、換過十二位主治醫師,才能得到確診。

懂得「放棄」,會實現自律神經的平衡

小林研究發現,當人出現負面情緒時,自律神經就會失衡。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負面情感,包括懊悔、遺憾、憎恨、憤怒、不安、恐懼、悲傷、情緒陰鬱低落,是因為我們沒有放下某些事情造成的。

懂得「放棄」,就會實現自律神經的平衡。

所謂的放棄,是看開了,放下了,心情便會隨之平靜下來,而當人感到安心時,血管會適度擴張,血液循環順暢運行,自律神經就會變得穩定而平衡。

他經過多年的實驗,針對自律神經失衡還提出了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3行日記健康法」,就是每天晚上臨睡前,依次想想「今天最失敗的事」、「今天最感動的事」、「明天的目標」三件事,然後分別寫下一行紀錄。根據他的實驗,這樣堅持兩週,不但自律神經失調明顯改善,其他健康問題也有所好轉。

學會放棄,找回健康(pixabay)

學會「放鬆」,慢下來

自律神經失調與個性、體質也有密切關係。而講話快、吃飯快,一切都講求速度的人,通常被認為是屬於易患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危險群。這類人最需要慢下來,該休息就休息,有規律的休息,才能讓自律神經維持在良好的抗壓狀態。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保持心境放鬆、平和,會有助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工作之外的興趣愛好,比如種花蒔草、寫詩讀詩、聽古典樂、磨墨定心寫書法,以及快走、慢跑、瑜伽、氣功等,可以轉移人的注意力,緩和焦慮、緊張的情緒,保持心態平衡。

此外,平時用梳子梳頭、搓耳穴、做乾洗臉動作及揉眼眶,刺激耳朵和頭皮,也能緩解身心失衡。

胡乃文醫師對大紀元表示,當一個人能夠放淡慾望,就會不緊張少煩惱,睡眠變好,自律神經自然會處於平衡狀態。

生活中懂得放棄,學會放鬆,健康自然會找上你——不妨試試!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