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們青睞哪些食物呢?近期日本TBS電視「名醫のTHE太鼓判(暫譯:名醫力薦良品)」節目,邀請300位名醫為健康食物投票,選出他們心目中對身體最好的食物。
在所有高票食物中,人們公認的健康水果——蘋果位居第十;有「森林奶油」之稱的酪梨位居第八。那第一名是哪種食物?以下列出票選食物TOP10,多位名醫從專業視角,揭示這些食物對身體的好處,以及怎樣吃效果最佳。
日本300位名醫票選健康食物TOP10
健康食物第10名:蘋果
入選理由:
● 保護肺臟
● 降膽固醇、保護血管
新知識:一天一顆蘋果,肺部變得更年輕。
在蘋果產量第一的日本青森縣,居民的肺部年齡普遍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專家推測是蘋果的抗氧化物質修復了肺的炎症。47歲的松嶋尚美吸菸26年,肺部年齡74歲,她每天吃一顆蘋果,連吃3週後,再檢測發現肺部年齡降低至61歲。
推薦吃法:煮熟吃果膠更豐富。
青森縣蘋果農戶有吃蘋果餡餃子的習慣。蘋果加熱後,會釋放更多果膠,可以幫助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預防血管老化。當地果農的平均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小15歲。
健康食物第九名:泡菜入選理由:>
● 含豐富乳酸菌,保護腸道
● 含維生素B,改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
新知識:泡菜是「不死的乳酸菌」。
泡菜含乳酸菌數量龐大,而且屬於植物性乳酸菌,直達腸道,容易被人體吸收。日本整腸名醫松生恆夫說,「泡菜中植物來源的乳酸菌可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改善腸道環境;「腸道環境越好,皮膚也會變好」。
健康食物第八名:酪梨
入選理由:
● 富含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是「可以吃的美容膏」
● 對肝臟有益
● 對心血管有益
新知識:酪梨可改善膝蓋疼痛。
戶田骨科和風濕病診所院長戸田佳孝說,酪梨可以幫助修復破損的軟骨,改善膝蓋疼痛、避免老化。
健康食物第七名:番茄
入選理由:
● 增強免疫力
● 含豐富番茄紅素,可預防動脈硬化和癌症
推薦吃法:炒熟食用,吸收更多番茄紅素。
番茄炒熟後,番茄紅素的吸收率是生吃的3倍。營養師赤石定典說,加熱會破壞番茄的細胞壁,讓番茄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番茄紅素可溶於油中,所以適合用油炒。
健康食物第六名:綠花椰菜(西蘭花)
入選理由:
● 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
● 是低卡路里、低糖的減肥食品
新知識:花椰菜苗預防白髮、掉髮。
花椰菜苗含有豐富的蘿蔔硫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活性氧。毛髮治療醫院的醫師水島豪太表示,食用花椰菜苗能夠改善頭皮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減少白髮。
推薦吃法:煮湯喝,不讓營養流失。
綠花椰菜含維生素C等豐富營養素,不讓營養流失的最佳烹調方式就是煮湯。營養師赤石定典說,「因為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所以營養會流到湯裡。」
健康食物第五名:醋
入選理由:
● 改善疲勞
● 提高身體代謝水平
新知識:米飯和醋同食,可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健康食物第四名:黃豆
● 含皂甙成分,具有抗老化功效
● 含植物固醇,幫助降低壞膽固醇
● 含大豆異黃酮,有助抗癌
不止黃豆本身,豆腐、粉豆腐、豆漿等黃豆製品對人體也很有益處。日本諏訪中央醫院名譽院長鎌田實教授說,「豆腐是健康的源泉,粉豆腐富含抗性蛋白質,具有降膽固醇、降血糖功效。」
推薦吃法:黃豆泡醋,製成醋黃豆。
一天吃5粒醋黃豆,可幫助改善高血壓與便祕問題。(參考:醋黃豆的做法)
健康食物第三名:酸奶
入選理由:
● 預防高血壓
● 提高免疫力
● 改善肌膚
推薦吃法:
1. 將酸奶和無糖水果乾攪拌進食,可顯著改善便祕。
2. 不要把酸奶中的透明液體扔掉。
東京家政大學的臨床營養學教授澤田惠美指出,酸奶中的透明液體富含營養,如乳清蛋白、礦物質、維生素。
健康食物第二名:鯖魚
鯖魚又名「鯖花魚」,不同於中國的四大家魚之一的青魚。
入選理由:
● 幫助消內臟脂肪
● 含EPA、DHA成分,有助降血脂
● 抗氧化、防止衰老
新知識:食用鯖魚可以刺激腸道分泌瘦體荷爾蒙,幫助減重。
推薦吃法:早餐吃鯖魚罐頭。
早上吃鯖魚,體內產生瘦體荷爾蒙量最高,同時其中的EPA、DHA吸收率也較高。
鯖魚罐頭營養豐富,其 DHA的含量是生青魚的兩倍。鯖魚罐頭在日本需求很大。日本的鯖魚罐頭是由手工裝成,將新鮮青魚直接裝罐,擁有最佳新鮮度。
健康食物第一名:納豆(獲最強食材之稱)
納豆是由黃豆經過發酵製成的豆製品,是一種傳統的日本食品。納豆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還富含維生素K2、以及多種對身體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質。納豆氣味濃烈,而且有黏性,食用時通常搭配醬油和芥末。
入選理由:
● 預防腦梗塞,心肌梗塞
● 預防牙周病
● 預防骨質疏鬆症
● 預防2型糖尿病
● 預防癌症、失智症
推薦吃法:
1. 將納豆多次攪拌後再吃。
納豆攪拌次數多,胺基酸和甜味成分會增加,對身體有益成分也增多。
2. 納豆不要和太熱的飯一起吃。
納豆黏糊糊的成分中含有納豆激酶,有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風險的功效。 但納豆激酶不耐熱,建議將飯溫度降到50度以下再進食。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