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香港下一輪大衝突很快會來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4日訊】持續半年多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仍在發酵中。有香港學者說,現時香港面臨最危急的境地,這是北京漠視民意打壓民眾造成的,如果當局再以強硬手段處理事件,令民怨爆發,下一輪的大衝突很快就會來臨。

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至今已有6個多月,當初兩波百萬人上街和平抗爭,港府仍枉顧民意未有回應市民訴求,繼續強推修訂《逃犯條例》。後來抗爭者行動升級,包括「占領立法會」、「三罷」等,半年來抗爭次數多達数百場,警民關係不斷惡化,市民對港府的信心亦一直暴跌,種種矛盾愈積愈深。

雖然港府在9月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在10月又出台《禁蒙面法》,導致民間怒火進一步升級。抗爭者的焦點也隨之轉移,要求港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察濫捕濫暴。

雖然11月區議會選舉後,民主派大勝取得8成半議席,社會上稍微平靜了約兩星期。然而,新上任的港警一哥鄧炳強及特首林鄭月娥最近接連到訪北京,均獲得中共高層的肯定和力撐之後,香港局勢再度惡化。

近幾天以來,港警鎮壓再度升級,不僅向民眾狂噴胡椒噴霧,更舉槍恐嚇市民,港警多次衝入抗議人群抓捕抗爭者。

而中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23日出席活動時,卻批評年輕的抗爭者對香港造成破壞,將「香港推到回歸以來最危急的境地」。

圖為11月28日晚,10萬港人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聚會,促請美國制裁黑警暴行。( 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學者:政府將香港推向危急境地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香港現時的確面對「回歸以來最危急的境地」,但政府一直沒有完全回應香港人訴求,反而不斷地打壓民眾。民眾為了捍衛自由、民主,而不斷作出抵抗,這場示威運動是主權移交以來前所未有。

他強調,將香港推向危急境地的,不是民眾,而是政府。他說,經過香港理工大學抗爭事件後,示威活動似乎有所緩和,但如果當局再以強硬手段處理事件,令民怨爆發,下一輪的大衝突很快就會來臨。

成名表示∶雖然民意一度升到了九成,要求特區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去處理現時警民衝突,及儘快落實民意支持度八成以上的「真普選」,但北京政府充耳不聞。

特區政府再次被當作為棋子,亦都不能夠執行政策,所以這種對抗,如果北京不改變路線的話,香港人也會改變路線,在互不退讓之下,衝突會再度爆發,從一個政治不穩定的角度,這個也是相當危急,尤其是北京不停升級打壓力度。

九龍城馬頭圍區民主派候任區議員曾健超則認為,政府不回應民眾的「五大訴求」,加上警察濫用武力,民眾在忍無可忍下,才會將抗議行動升級。

港警暴力抓人引發眾怒,民眾一度將港警包圍。(DALE DE LA REY/AFP via Getty Images)

北京大清算 四界別要遭殃

北京及港府不僅不回應民眾的「五大訴求」,而且已經開始出手清算聲援反送中的香港教育界、醫護界及社福界。香港《蘋果日報》分析說,港府出手清算教育界、醫護界及社福界之後,如今又將魔爪伸向了公務員,

黨媒12月22日發表評論,從澳門講到香港,直指港府職員「應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及承擔治理責任」,被解讀為把矛頭指向公務員施壓。

有熟悉中共手段的時事評論員稱,共產黨長期心魔是要絕對控制,故一定希望把異見異動消滅於萌芽時,追究清算恐屬必然之事。

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20日召開記者會,稱至今共有約80名教師及教學助理因參與反送中示威等被捕、123宗與教師專業操守有關的投訴,並揚言未來將更加嚴厲跟進每宗被判罪、被捕、被投訴的個案,又聲稱做法絕對不是未審先判。

香港勞福局長羅致光面對大批社工在反送中期間,因在現場調停衝突被捕,直指社工並無特權在暴動或發生衝突情況下執行工作,又稱到衝突現場調停從來不是社工職責,棄被捕社工於不顧。

至於曾多次發起反送中集會甚至在前線協助急救工作的醫護界,醫管局較早時曾向全體員工發內部電郵,提醒各人務必遵守法律,並聲稱「若有同事違法被捕,醫管局將會根據人力資源守則,嚴肅跟進」,多個公院內連儂牆早被清除。

近日,醫護界新工會表示可能會發起罷工,醫管局新任主席范鴻齡聲稱,罷工行為不能接受,恐嚇會嚴肅跟進。

12月18至20日,習近平前往澳門出席主權移交20週年系列活動期間,在澳門會見了林鄭月娥,再次肯定她所謂的「勇氣和擔當」。有建制派人士披露,北京要求她在剩下的任期內完成23條立法。

該名人士說,「香港的局勢已爛透,暴力示威衝突之根已種下,既然推不推23條也是亂局,何不索性為這個困擾京港十多年的爭拗畫上句號?而林鄭連任無望,不如讓她在離任前完成23條立法,反而在北京眼中是戴罪立功。

由於香港立法會明年10月即將換屆,待選舉完畢後,一切可望明年底「亮劍」。

有美媒評論說,港府當初推出23條立法引發50萬人上街抗議,如今在反送中的怒火未息之際,若林鄭不顧民意再強推該惡法,勢必爆發另一場更大的抗爭。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