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港府內部曾考慮特赦示威者 林鄭不同意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1月05日訊】習近平在上海接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之際,香港電台5日披露,港府內部曾考慮特赦香港反送中運動中被捕者的可行性,但特首林鄭不同意。

10月5日,香港電台報導說,香港政府內部曾經思考過引用《基本法》48條12款,特赦反送中活動中被捕人士的可行性,但必須要先完成整個司法程序。

如果行使特赦權也不能「一刀切」,要逐一審視每個已判決的個案,也不能單憑特首個人想法決定特赦誰,而是要有劃一和客觀的執行標準,例如,基於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建議,或宗教領袖等人士提出的呼籲。

報導說,特首辦回覆记者查詢時表示,《基本法》有賦予行政長官赦免或減輕刑事罪犯刑罰的職權,同時特首也清楚表示,不希望發放被捕人士會獲赦免的錯誤信息。

律政司則回覆說,一直就現時的情況,針對不同的政策和措施進行法律研究,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法律意見。

《基本法》賦予特首行使的赦免或減輕刑事罪犯刑罰的職權,只可在定罪後才能行使。

圖為特首林鄭月娥到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遭到民主派議員集體高喊口號抗議。(/AFP via Getty Images)

事實上,早在8月27日,林鄭在記者會上駁回示威者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之時。就有消息稱,林鄭在此前的閉門會議上,不但拒絕民間的五大訴求,並要求多抓人,直到抓到沒有人示威為止。

據香港01引述掌握港府想法的建制派消息稱,港府高層研判,要一次回應民間5大訴求,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尤其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一宣布就會重挫警隊士氣,到時還有誰會幫政府鎮壓遍地開花的示威行動?

所以港府敲定策略,一動不如一靜,與示威者打「消耗戰」。何為「消耗戰」策略?即警方暴力應對示威行動,每次遊行或集會都拘捕示威者,能多抓就多抓,當示威者中的「勇武」核心分子都被拘捕,或不敢再出來,示威行動才可平息。

根據香港警方數字,從6月9日至10月10日的反送中運動中,至少2379人被捕,當中104人是16歲以下,其中750人、超過3成是18歲以下。

而被暴力打傷的人數更是難以估計,因怕被抓捕關押,很多人受傷後不敢去醫院救治。公開報導顯示,被捕者最小12歲,受傷者最小僅8歲。

港府的強硬態度和警察的血腥鎮壓,非但沒有使反送中行動降溫,反而激起港人更大怒火,遊行示威已經遍布香港各地區,而且各階層、各團體也陸續站出來聲援反送中示威。

示威者一方數次召開民間記者會,譴責警方濫施暴力,濫捕市民,並表達「自由之心不死 奈何以槍斃之」的抗爭決心。

而中共對港人的打壓仍在無底線的升級,派出大批中共臥底公安和換裝港警,及黑幫蓄意製造混亂,為其鎮壓香港製造口實。

特首林鄭月娥11月4日赴上海向習近平匯報工作,習近平對林鄭面授當前「最重要的任務」。(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林鄭也多次堅稱,不會答應示威者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路透社9月2日公開的錄音中,提到林鄭月娥向現場與會人士說,「我除了3萬警察,其他什麼都沒有……。」

英國《金融時報》10月23日說,林鄭很可能於明年3月前被撤換下台。消息傳出後,林鄭在接受訪問時,罕見表明自己並非要「盲撐」警隊,並說監警會報告年底發表,如果民意仍然不滿,有責任尋找其他的調查機制,如獨立調查委員會。

林鄭月娥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鬆口後,香港高等法院突然頒布臨時禁制令,阻止對警察及其家屬進行起底,有效期至11月8日。該禁制令再度引發民眾對港警濫暴的擔憂。

此臨時禁制令,明顯賦予警方更大權力,和林鄭關於成立調查委員會的意圖相反。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對《明報》表示,目前香港社會處於高度政治對立的鬥爭中,料林鄭說法是兩邊都不收貨,反對派會斥她拖延時間,建制派就會批她立場不夠堅定、打擊警隊士氣。

劉兆佳說,林鄭已無法取得反對派支持,若要繼續管治香港,需站在建制派一邊、建立堅實的聯盟,指林鄭嘗試在中間遊走只會「兩頭不到岸」。

不過,新華社11月4日報導,出席第二屆上海進博會的習近平,會見了同來參會的林鄭月娥。在聽取了林鄭關於香港局勢的匯報後,習近平對林鄭和港府給予「充分肯定」,並稱「中央對你高度信任」,並強調繼續「止暴制亂」。

據港媒報導,林鄭5日還在北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會議,6日將獲中共中央港澳小組組長韓正接見。觀察人士認為,北京突然高調挺林鄭,有替林鄭去職「闢謠」之意。

「林鄭下台」是港人「五大訴求」之一。北京力挺林鄭,或顯示拒不妥協之意。而剛剛結束的中共四中全會,也明確要對香港加強管制。

時局分析人士鄭中原分析說,中共無視港人抗爭的民意和對警暴的民憤,以一次中央全會統一意志,要進一步加大打壓港人,只會引發更大反彈。而林鄭「十一」進京參加閱兵式後馬上拋出《禁蒙面法》,這次又獲習近平和韓正會見,或許意味着香港局勢將進一步惡化。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李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