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為什麼要監聽我們?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0月21日訊】家中有使用Alexa聲控智能家居產品的人,可能會覺得家裡面好像多了一個「人」,隨著近幾個月發生隱私權事件的發展,這樣想很有道理。我們說話的時候,很可能不只有機器在聽,科技巨頭紛紛承認,他們不只偷聽,還請人打成文字來分析。

2019年,是科技產品用戶隱私權爭議最沸沸揚揚的一年。隨著4月傳出亞馬遜的智能揚聲器,在未經使用者同意下自行錄音,並交由人工處理。7、8月時其它科技業者也紛紛爆出同類型事件,如:蘋果的Siri、Google助理,以及微軟的Skype和Cortana,都曾監聽用戶對話,並將錄製音頻交由第三方承包商分析。事件爆發後,人們對科技業的信任感也降到低點。

用戶隱私權訴訟



隨著事件的發展,今年6月亞馬遜也面臨了侵犯兒童隱私的訴訟。主因是語音助理Alexa,未經兒童與父母同意即錄下兒童的語音。 在西雅圖市聯邦法院提起的訴訟中,指稱亞馬遜違反了八州(佛羅里達州、伊利諾伊州、密歇根州、馬里蘭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賓夕法尼亞州和華盛頓州)的隱私法。

訴訟聲明也指出,Alexa其實有能力分辨說話者的聲音,且亞馬遜也可選擇在錄製語音前,詢問使用者是否願意被錄音,但他們並未這麼做。此案在當時,也因涉及未成年兒童而備受關注。

在錄音爭議之前,Facebook就因洩漏用戶個人訊息接受調查。今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結束對「劍橋分析事件」長達16個月的調查,對Facebook裁罰50億美元。在該事件中Facebook違法將8,700萬筆用戶資料賣給劍橋分析公司使用,嚴重損害用戶利益與隱私。然而,縱使必須繳納超高額的罰金,Facebook第二季財報依然亮眼,淨營收仍高達26.2億美元,馬克祖克柏本人在《富比士》最新出爐的美國富豪400強中,仍穩坐美國第四富豪。

科技公司為什麼要偷聽?



依照科技公司們各自的說法,錄下用戶說話,是為了改善產品、提升服務,給用戶更好的產品體驗。因為,AI現在對於各種語言的理解還需要訓練,將用戶的對話聽打成文字,可提供AI更多訓練資料。

專家表示,機器要聽懂人類的語言。需要經過兩道步驟,首先是「語音辨識」,也就是能將不同年紀、口音、速度的語音,去除背景雜音的干擾後,辨識成準確的內容。並對內容進行「自然語意理解」分析,才能了解對話的真正意義。訓練時,大量的對話資料就是AI學習的素材。

根據科技公司的說法,這些錄音他們都會匿名,並只會將極小的一部分用來分析使用。蘋果稱只會使用不到1%數據,Google稱只會使用大約0.2%片段。然而根據報導,第三方承包商承認,交予他們的音頻中,還是包含了許多個人資訊、親密交談,以及令人不安的爭吵片段等。顯然在沒有徵得使用者同意下,確實造成了隱私權的顧慮

事件被揭露後,科技公司紛紛表示,會暫停人工審查用戶的語音訊息,未來會進一步讓使用者選擇要不要接受錄音,以協助改善服務內容。

錄音內容有沒有其它用途?



在科技公司承認私自錄音分析之後,也讓人們長久的一項懷疑甚囂塵上,亦即:究竟科技公司有沒有監聽我們,進而投放特定的廣告內容?

一直以來,有許多網友都分享了這樣的經驗,就是當自己談到某個事件,例如:最近很想養隻貓,就算沒有實際進行搜尋,相關廣告就會自己「貼心」地跳出來。讓人懷疑,是不是只要手機或電腦開著,其實科技公司就一直在監聽。

目前,各大科技公司都否認這樣的做法。但鑒於廣告營收一直是Google與Facebook重要獲利來源,以第二季財報來說,Facebook的廣告收入就高達165.6億美元,Google更高達326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更是高達Facebook總營收的98%,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科技公司是否能夠自我把關,難免令人懷疑。

加州隱私權法修正案2020上路



為進一步規範新興科技所造成的隱私權問題,美國政府也加緊腳步,修改具劃時代意義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這部法案內容已大致確定,預計2020年1月1日就會正式上路。

專家指出,這雖是一部州法,適用於那些在加州運作的企業。但本法適用範圍,包含了對加州人販賣商品的州外公司,因此,效力其實將涵蓋整個美國。

在新法規範下,美國人將有權要求企業披露他們握有多少自己的個人資訊,同時有權要求公司刪除這些數據。同時,企業在搜集個人資訊時,必須揭露資料的運用(包含轉售與分享)的方式,企業也不得在消費者不讓公司使用其個人資料時,拒絕提供服務。

可以想見在新法實施下,像Facebook或Google這些依靠分析個人數據來銷售廣告的公司,若是有上百萬人要求查看並刪除自己的資料,會造成極大的營運負擔,甚至必須重新調整營運的架構,以及找到新的獲利模式。

在新法上路前,使用者還是要多加小心,維護自己與家人的隱私。要記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我們「免費」使用Facebook與親友聯絡感情,「免費」在Google上搜尋資料時,自己很可能就是科技公司的商品了。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