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課:羅盤與渾天儀
【原文】
周公作指南車,羅盤是其遺制;錢樂作渾天儀,歷家始有所宗。
【字詞義解釋】
(1)周公:姓姬,名旦,西周人。周文王之子,武王弟。幫助武王滅殷商,武王崩,輔佐繼位的成王。制禮作樂,建立周朝的法制。
(2)指南車:一種用來識別方位的儀器,利用齒輪差動系統,車上的小木人,其手指永遠指著南方。
(3)羅盤:測定方向的儀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圓盤和裝在中間的指南針構成。
(4)遺制:遺留下來的樣式。
(5)錢樂:南朝劉宋時人。
(6)渾天儀:又稱「渾儀」、「渾象」。是古代研究天文的重要儀器。
(7)歷家:即天文學家。
(8)宗:依據、遵從。
【譯文參考】
周公發明了指南車,而羅盤是他遺留下來的規制;南朝劉宋時的錢樂,奉命製造張衡創製的渾天儀,觀察天體運行,從事天文曆法研究的人自此才有所依據。
【讀書筆談】
這一課,大家可能覺得比較接近現代科學的知識了,覺得我們民族的曾有過的可以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終於出現了。
其實古人即使提到這些科技,跟我們今天的認識,也存在根本觀念上的不同。也正是這個根本觀念的不同,使得我們古代的科技十分神奇,難以(被現代人)理解。它們往往無從解釋智慧的來由,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很多文明科技,早西方千年以上的太多了,可這些東西,好似只能由某些天才突然發現並傳給人用,不需要人人都去研究的。這個現象只能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古代科技必須是德高者才能受到啟發的。古代帶弟子有一個傳統和規律:神祕的技能,必須選有德者才能傳下去。
隨著後世道德逐漸敗壞,從醫學開始,到一切科技,都出現了這一現象。許多東西不僅失傳,留下的,也看不透看不明了。到了今天,就只好接受西方的實證科學了。也看不懂中國神創的文化了。也沒有如此高的德行,能夠有資格領悟神技的高超了。因此,人們才誤以為,現代才有所謂的高科技。
有人指出,道德的敗壞,就如同心中丟掉了一個智慧的天眼,再也看不到物質世界以外的真相了。所以,才必須依賴各種現代儀器來摸索宇宙的奧祕,就像盲人摸象,無法看清整個大象,而明眼人,不用摸索,直接用人眼就看到了。所以,古代有神醫,也有魯班這樣神奇的工匠,天文學也是如此,東漢張衡也是信神的修道者,道德極高,最早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這些文明,不是人自己能想出來的。就如黃帝,夢中就被點化華胥國如何無為治國,因為道德高尚,治國本身就是修道,就在不斷修正自己,他走了就登天而去。還留下《黃帝內經》。如今能看懂的有幾人呢?
古代發明家的發明,如同孫思邈等神醫的技術一樣,他們都是修行者、修道者,看病用天目看,一下就看到病因了。那時整體社會講究道德,每個人只要重德,無論做什麼,就等於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行走,那時各行各業,不同時代,都會有人直接被賦予神通,擁有比人眼更高的天目,以及其他特異功能,直接就讓他看到天機,讓他記住然後傳給人類使用,不需要大家都來學習,都來研究,通過某個天定的人選,道德高尚的,直接看到做出來就行了。一旦道德敗壞,自然就沒有了智慧,即使書本還留下來,人也看不到更高層次的天機了。而實證科學,就是盲人摸象,非常慢。
我們知道,古代啟蒙教育首先讀《三字經》,那裡就講到天地人三才,人從來都是與天地聯繫在一起的。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的科學,直接向天地宇宙學習,有著無比宏大的宇宙觀。那麼如何向天學習呢?孔子講「為政以德」,德這個字,與得同音,古代解釋為升,解釋為福。就是告訴人,圍繞德展開人類所有的事業,就能昇華智慧,就能得到神的啟示,獲得福報,何止是治國為政呢?所以孔子傳下的教育,不就是祖先天人合一的文化的繼承嗎?不是正合天機嗎?重德不就是獲得智慧,獲得天機的捷徑嗎?不就是人這一層最接近道的方法嗎?
所以,今天我們學習古時候的百科知識,科技知識,千萬要明白,不是現代人的觀念,而是神傳文化的概念,講究道德品行的。是敬神重德的文化,是來自修道的文化。古代的科技,源自超出人的境界的神技。這才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
【說故事時間】
古代的導航器——指南車、羅盤
有關指南車的發明有二種不同的傳說。一是大部分人認定的,由黃帝所發明的。相傳黃帝與蚩尤大戰時,戰場上突然起了漫天濃霧,無法辨別方位,就在緊要關頭,黃帝發明了指南車。指南車上有個木頭人,不論車子如何轉向,木頭人的手指永遠指著南方;有了指南車的指引,黃帝終於戰勝蚩尤。另一種說法是周成王時周公所發明的,當時南方某國的使者到中國朝貢,卻在回程中迷了路,周公便造了指南車,指引使者回到自己的國家。
南宋時出現的羅盤,也就是指南針,是根據指南車而來,但指南車是藉齒輪差動的機械原理製造,而指南針則是根據磁體指向地球磁場南北極的原理製成的。
中國人早在戰國時期就發現了磁石及其吸引力,並利用磁石能指出南北的特性,製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四種不同裝置指南針的方法,分別是水浮法、縷懸法、碗唇法和指甲法。其中縷懸法指針轉動靈活,準確性較高,但限制較多,使用時不能有風,不得晃動。而水浮法最為實用,因為磁針漂浮水面,較能保持磁針的水平和穩定。沈括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磁針並不是正好指向南北,而是微偏西北和東南,從而發現了「地磁偏角」現象。而沈括對於磁針裝置方法的研究,後來發展成航海羅盤。
中國不但是最早發明指南針的國家,也是最早把指南針運用在航海上的國家。北宋《萍州可談》中記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針航海的記錄。南宋時,中國人開始把磁針和方位盤相結合,組成「羅盤」,當時叫做「地螺」,又稱為「羅經盤」。指南針傳到歐洲後對整個世界產生極大的影響。
古代天文觀測器——渾天儀
渾天儀又稱渾象、渾儀,是中國古代研究天文的主要儀器,用來觀測星象、判斷節氣。古人認為天像雞蛋,地則似蛋黃包在其中,渾渾然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以稱其為「渾天儀」。
渾天儀又稱渾象,是由有刻度的金屬圈組成,這些圓形的骨架代表天體的赤道、黃道、子午圈等。金屬球代表天體,而渾象的中央通常是地球或太陽。渾象主要用作展示圍繞地球的天體軌跡。圖為瑞士日內瓦聯合國歐洲總部的巨型青銅渾天儀。(法新社)
據說在堯舜時代就有渾天儀,但史書上有明確製作記載的,東漢的張衡可算是第一位。張衡考據前人的數據,製作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推動齒輪的渾天儀,稱做漏水轉渾天儀。它是由多個可轉動的同心圓環組成,精銅製造的圓環上刻滿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及日月星辰。利用漏壺滴出的水來讓渾天儀旋轉,渾天儀轉動一圈剛好是一天,和地球轉動完全相同,能準確地測量天象。
南朝劉宋時的太史令錢樂,曾奉命以銅鑄造張衡創製之渾天儀。
(資料來源:正見網傳統文化教材)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