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是隋之前到唐初陝西西耀人,生活在公元581年到682年,享年102歲。他七歲開始上學,每天能誦讀一千多字。二十歲左右時,他喜歡老莊和百家學說,也喜歡閱讀佛經。當時的洛陽總管獨孤信見了他之後感嘆地說:「這是一個聖童,只怕他器大識小,很難被任用。」
孫思邈感嘆世風日下,世俗之人追求名利、巧取豪奪、貪得無厭、最後放縱而亡。他說,只有修養「道德」,不祈求善報,而自有福報;不祈求長壽,而自延壽命。
後周宣帝之時,孫思邈以王室多變故的原因,去終南山隱居了。隋文帝輔政的時候傳令讓他做國子博士,他卻稱病不受。並對周圍親近他的人說:「再過五十年,應當有一個聖人出世,那時候我將助他濟世救人。」
五十年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即皇帝位,把他召到京城,非常感嘆他的容貌之年輕,對他說:「看見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實在應當受到尊重,仰慕,廣成等神仙確實不是虛傳。」太宗再三要授給他爵位,他堅辭不受。唐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他,請他做諫議大夫,他再次堅辭不受。上元元年時,他托病請求還鄉,高宗特賜良馬給他,並把鄱陽公主的城邑賜給他居住。
孫思邈一生一邊行醫,一邊採藥,曾先後到過陝西的太白山、終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廣泛搜集單方、驗方和藥物的使用知識,在藥物學研究方面,他為後人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本巨著。這兩部著作被譽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百科全書,起到了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歷史作用。日本在天寶、萬治、天明、嘉永及寬政年間,曾經多次出版過《千金要方》。孫思邈仙逝之後,人們將他隱居過的「五台山」改名為「藥王山」,並在山上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每年農曆二月初三,當地民眾都要舉行廟會,廟會時間長達半月之久。
八斤半的草鞋
孫思邈在高山隨師學醫多年,因為學得勤奮刻苦,加之人品醫德深得師父讚許,所以盡得師父真傳。臨下山辭別師父時,師父諄諄告誡他:「人間的事皆有定數,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消磨了濟世救人的願望,相信你更不會做出敗德害人、有辱師門的事來。初衷不改,必有大成。」
孫思邈含淚拜別師父下山之後,謹遵師父的教誨,全心全意的給人們看病。但事與願違,不管他走到哪裏,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一出手病人就死。人們指責、謾罵他,後來簡直像躲避瘟疫一樣趕走他。他不但要忍受風餐路宿的苦難,更要承受人們風刀霜劍的折辱。
有一天,他終於承受不住了,便含淚回山向師父一訴苦衷,師父沒有責備他,只是慈祥的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所受的苦我都知道,但這只是個過程,等你時來運轉的時候一切都會改觀。不要灰心,你的草鞋長到八斤半的時候就好了。」
孫思邈再次拜別師父下山,同樣又經歷了以往的遭遇,但他不灰心、不氣餒,在苦難中激勵自己。有一天他穿行在一個澇泥塘子裏,把草鞋幾乎都拽碎了,好不容易走出塘子,倚在一棵大樹旁用揉韌的草編穿捆綁草鞋,完事之後一看草鞋又肥又重,沒辦法也只好穿在腳上。
過不多時,忽然一隊送殯的伴著哭聲經過這裏,而抬的棺材裏還往外滴著血。孫思邈走過去仔細觀察一下血跡,心裏頓時明白人還有救。所以就追上去高喊:「站住!站住!人還有救,人還有救……」
人們先還以為他是個瘋子在說胡話,他讓人們把棺材放下,人們就更不聽他的了,因為當地人認為出殯途中放下棺材不吉利。沒辦法,他只好邊隨著走邊說:「人是難產死的對不對?不但孩子沒生下來,大人也流血不止疼死了,直到入棺出殯還滴著血。這人還有救,趕快放下棺材,不然就來不及了。」
人們聽他說得全都對,就像親眼看見了一樣準,所以便放下棺材,打開棺材讓他治。孫思邈拿出一根銀針,找準穴位扎了進去,時間不長,便聽見產婦「啊」的一聲醒了過來,眾人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驚呼起來,正在這時,又傳出了孩子的清脆哭聲,大人和孩子都得救啦!人們幾乎歡呼跳躍起來。
自此以後,一根銀針救二命的事蹟被人們廣泛傳為佳話。
人們簡直像奉神明般地把孫思邈請回家裏,全家人是謝了又謝,拜了又拜,不知道怎樣盛情款待才能報答這救命之恩。
第二天,孫思邈執意要走,全家人苦留不住。送一些銀錢作謝禮他也堅拒不收,只收下了一雙新鞋。產婦的丈夫想把舊草鞋扔掉,孫思邈卻怎麼也捨不得,找秤量了量正好八斤半。
自此,他更堅信師父的話,普救世人於疾病痛苦之中。說來也神奇,從此看病真是手到病除。當然「草鞋神醫」的神跡也越傳越廣。
(待續)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