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心靜即身涼

文: 李平

Facebook

康熙在《庭訓格言》有兩段關於炎熱的夏天的談論,很有意趣。

訓曰:凡人修身治性,皆當謹於素日。朕於六月大暑之時,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縱而能者也。

翻譯:大凡人要修身養性,就應該在平時謹慎的去做。我在六月大暑的時候,不用扇子,不摘帽子,這都是因為我平時不放縱才能做到的。

訓曰:汝等見朕於夏日盛暑不開窗、不納風涼,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此正古人所謂「但能心靜即身涼」也。且夏月不貪風涼,於身亦大有益。蓋夏月盛陰在內,倘取一時風涼之適意,反將暑熱閉於腠理。彼時不覺其害,後來或致成疾。每見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調者,皆因外貪風涼而內閉暑熱之所致也。

翻譯:你們見我在夏天盛暑的時候也不開窗戶,不吹涼風,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是由於內心清靜,所以身體不覺得熱。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只要心靜身體就清涼」。而且夏季不貪風涼,對身體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夏季有陰氣在體內,要是貪圖一時的舒適而吹冷風,反而會將暑天的熱氣閉塞在體內,不能散發出來。當時不覺得這樣做的害處,以後或許會導致疾病。我經常遇見深秋季節多有肚腹不調的人,都是因為貪圖身外的風涼而將暑氣關閉在體內而導致的。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