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不簽貿易協議 中共更快亡

Facebook

5月10日,川普終止「暫停期」,中美貿易戰升級。在最後通牒面前,中共的一貫伎倆——「假簽協議、拒不履行」與「以談為名,暗渡陳倉,耗死對方」,不僅統統失效,而且自取其辱。

接下來,中共又將如何應對?

一些評論以為:鑒於美方核心訴求的巨大衝擊力,中共為保政權,會耍盡手段,不簽協議。但問題是:中共不簽協議,就能保住政權嗎?就能苟延殘喘更久點嗎?

本文以為,恰恰相反,這會讓中共死得更快!理由有三。

第一,中共錯誤應對貿易戰,「越作越死」。

川普開打貿易戰,是國家戰略層面上的一項重大舉措,有著廣泛共識,標誌著美國對華大戰略的根本轉折。

中共研判,川普這是為了選舉、連任總統,並非真打、大打、死打。所以,對貿易戰的爆發感到突如其來,認為是場「遭遇戰」;應對措施上,一寄希望於「通俄門」調查打掉川普執政權威,二寄希望於中期選舉打擊川普票源,三寄希望於2020年總統大選川普下台。自然,前兩個都踢到鐵板上了,後者也希望渺茫。

從這次中共的誤判,很容易看出,中共當局對現實態勢的感知能力、戰略思維能力與運籌應對能力等都已到了極限,徹底破產了。為什麼會這樣?這又源於中共意識形態的僵化與束縛,黨文化一團垃圾,只在摧殘民眾方面卓有功效,要用它指導來解決現實問題,只會是哪項政策最惡劣就選哪項,哪條路最糟糕就走哪條,結果只能是越走越黑、越走越死。

在破產了的思想框架的控制下,中共應對貿易戰,已經而且還將繼續是損招迭出、敗招迭出,用現在大陸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越作越死」。

第二,川普不斷加碼,激化中共內鬥。

打貿易戰,川普顯露出高超的戰略藝術。貿易戰本身不是目的,川普要的是「公平貿易」。為爭取達成協議,川普並沒有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人權、新疆大規模拘押等等問題,還一度延長了(貿易戰)「暫停期」。

但,這並不是說川普政府沒有預備措施與後手。2018年12月1日,在川習會談宣布「90天暫停期」的同時,美國向加拿大政府要求引渡「華為公主」孟晚舟。2019年5月16日,在貿易戰升級的背景中,根據前日川普簽署的行政令,美國商務部正式將華為和其分布在二十多個國家的68家分支機構納入「實體名單」,實施禁售。(此前,川普政府類似措施一度置中興公司於死地,後應習近平出面「請求」,川普放了中興公司一馬。)

在貿易戰背後,對中共而言,科技戰將更加致命。而在貿易戰、科技戰背後,還有全面「冷戰」在等著中共(關於川普政府的對華軍事布局,可參考筆者的《軍事震懾中共 川普加碼》與《川普圍剿中共的三大軍事策略》兩文)。川普可謂後手不斷。

此外,其實美國政府一直是支持習近平的。但在去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美國政府高官兩次公開點名習近平(姿態是點到而止),這是前所未有的(巧合的是,與此同時北京政變流言不斷)。中共黨魁歷來將維持對美關係作為一項重大政績,而川普也視習近平為朋友。如果習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恐怕美方對習的態度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中共在建政70年之際,其獨裁統治本已空前危急。中國社會潛藏很久的各種危機,一直在尋找突破口。現在,川普政府持續增大的壓力,使中共的內部分裂公開化,中共內鬥更加洶湧澎湃。一旦哪種危機率先爆發,勢將引爆其它危機,各種危機疊加、振蕩,而中共內部反習勢力藉機發難,借高壓控制來穩定形勢的中共,其土崩瓦解將是大概率事件,當政者的下場也可想而知。

第三,貿易戰支持、鼓舞中國民眾抵抗中共暴政。

中共畸形經濟體制與政策,不僅危害世界,更陷大陸民眾於悲慘境地。中美貿易戰和中美貿易談判,其實就是倒逼中共真正改革。這於中國於世界都是利益所在。

去年4月,在川普開啟貿易戰的威懾下,中共宣布: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法國廣播電台對此刊發報導「中國進口藥抗癌藥有望降價該感謝特朗普?」

在貿易戰開啟前一天,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大陸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4天票房破13億,被稱為「票房收割機」。而一則「《我不是藥神》對貿易戰的神助攻」的視頻也風行網絡。

大陸民眾是從自己的切身利益中,感覺到了貿易戰帶來的曙光。現今,貿易戰升級, 中共官媒加足馬力力圖煽動民族情緒,表態要「不惜一切代價」打貿易戰,網民卻怒吼:我就是那個「代價」。中共要百姓「捨小家顧大家」,與「政府共克時艱」,網民反駁道「要我共克時艱,你先公布財產」。有評論稱:別再拿「國家核心利益」做「襠中央」的遮羞布!

貿易戰加速了大陸民眾(包括許多中共體制內的人士)的覺醒,極大地增強了大陸民眾站起來的勇氣和信心:中共並不是一手遮天、不可一世的。覺醒的民眾不願意再被中共劫持,又當炮灰。越來越多的人公開表示支持美國打貿易戰,盼望中共早日被打垮。

綜上所述,只要北京當局不根本轉變立場,接受美方核心條框簽署貿易協議,貿易戰就將一直打下去,並將持續升級;這勢必刺激中國政局急速變化,風雲突變只待其時!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