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步長製藥行賄風波牽出陳年大案

Facebook

最近A股上市公司步長製藥大股東捲入美國名校賄賂風波,這也意外讓胡溫時期的一件大案重回公眾視野。

近期以來,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以650萬美元送女兒進斯坦福一事持續發酵,公司過去的黑歷史也被媒體挖出。

報導稱,從2002年開始,步長製藥就有了行賄的記錄,該公司的發家產品「腦心通膠囊」,從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趙濤的父親趙步長向原食藥監局局長鄭筱萸行賄了1萬美元。而步長多次涉行賄,藥品批文多為鄭筱萸主政藥監時獲得。

被指被溫家寶親查的鄭筱萸,2006年12月案發,2007年7月10日被執行死刑,是藥監系統落馬的最高官。此後三年,自上而下地查處了藥監局一大批幹部,乃至去年因「長生假疫苗」落馬的「疫苗沙皇」吳湞、王立豐等多名藥監高官,還有去年12月,在外逃14年後回國投案的「紅通犯」劉晉,都是鄭筱萸的前下屬。

鄭筱萸1998年首任國家藥監局局長,至2005年6月退休,被指醫藥監管體系的創建者、執行者、操縱者長達七年集於一身,權傾醫藥兩界,任上力推GMP認證、地標升國標等,藥品審批腐敗鏈亦來到高峰。

比如GMP認證從1999年開始推行,認證之初僅有1000多家企業通過GMP認證,而至2004年,全國有6000多家企業通過GMP認證。業內人心照不宣的是,此時GMP認證已淪為可以花錢買到的商品,每家為此平均支付約1000萬元。

與GMP同時開展的「地標換國標」──將地方局批准藥品的權力全部收回,所有藥品統一使用「國藥準字號」,這意味著企業必須重新在藥監局進行藥品註冊工作。當時批文都是明碼標價的,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企業私下運作單個新藥批文的費用最高可達上千萬元,動輒數百萬元。例如有地方藥監官員,在地標升國標時,一個批文收1萬元,經手了1000多個批文,收入輕鬆上億。

也由於註冊新藥能拿到較高的定價權,大多數廠家忙於將原來的常規藥品改變包裝、劑量和用法,並加入一些無用成分,申報註冊成新藥,很多藥品都是一夜之間從無到有。腐敗的官員、沾滿銅臭的GMP、國標、致命假藥,一系列關乎公眾生命安全的重大醫藥事故相繼爆發。

而這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倒賣器官移植「救命藥」,也是開始盛行於鄭筱萸藥間時期。

在2003年、2004年間新聞曾聚焦,由於藥品虛高定價,非法銷售器官移植抗排異藥「環孢素」盛行,在上海、成都、重慶、瀋陽、哈爾濱等全國所有開展器官移植的醫院,都有藥販子、病人及醫院醫護人員形成一個網絡,彼此串貨,如媒體踢爆過的北京武警醫院、南京軍區總醫院、武漢同濟醫院等。當時媒體所以突然對此關注報導,是2003年8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接獲舉報信稱全國大批走私倒賣器官移植抗排異藥,牟取暴利。

彼時國內市場的環孢素是瑞士諾華公司的「王牌藥」。諾華在中國的發跡無人不知。1998年10月,江澤民在釣魚台國賓館接見來訪的瑞士諾華公司總裁魏思樂。1999年3月,江澤民回訪諾華位於瑞士巴塞爾的總部。2000年6月,諾華拿到環孢菌素注射液(山地明)註冊證和批准文號搶佔市場。2003年,諾華在國內市場推出新型免疫抑制劑(舒萊),並與中共衛生部簽署合作協定。2004年,諾華的市場份額大約占了中國的移植免疫抑制藥物市場份額的30%。

2006年3月28日,搜狐網健康頻道刊文《器官移植催熱近百億元的免疫抑制劑市場》指出,諾華、羅氏等幾家外資包攬了國內90%的真菌代謝類免疫抑制劑市場。其中,2005年諾華製藥柔佛巴魯地明(口服液、注射液)占國內整個環孢素A市場份額最大,68.2%。

2006年3月,一名叫安妮的蘇家屯血栓醫院的前職工冒著生命危險向國際社會揭開了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黑幕。國際輿論紛紛譴責中共邪惡罪行。中國移植器官來源不明,諾華等製藥大廠在中國迅速發展,這顯然是「支援不道德器官移植」,也與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罪惡是分不開的。

知名律師張贊寧2010年在接受《時代週報》採訪時分析稱,「鄭筱萸案之後,藥監局的信譽度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其實鄭筱萸案是江澤民貪腐治國的一個縮影,尤其在1999年發動迫害修煉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後,各級政府、各個系統加速縱深腐敗並達顛峰。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