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稱:「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捨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賀知章如此欣賞《蜀道難》,因沒帶酒錢,遂興奮地解下衣帶上之金龜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之詩歌和瀟灑出塵之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至人間?」遂稱李白是太白星精、謫仙人。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名動朝野,卻對詩界後輩李白連用「星精」、「仙人」來稱呼,李白之天資稟賦非常人所能比擬。兩人遂成忘年之交,同是詩友,亦是道友(見下面章節)。
開元二十年(732年)夏,李白沿黃河東下,先後漫遊江夏、洛陽、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學劍來山東」(《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時,曾與孔巢父等人會於徂徠山酣飲縱酒,人稱「竹溪六逸」。後又漫遊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帶,北登泰山,南至杭州、會稽等地,所到之處,形諸吟詠,詩名遠播,震動朝野。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左右,李白遊太原,在此期間,李白慧眼識英雄,結識當時還在當兵之郭子儀。郭子儀軍罪在身,李白仗義向長官說情,為他脫罪。對此郭子儀深深感激。而後遂有郭子儀為李白解官脫罪之回報。二人肝膽相照,演繹千古佳話。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唐肅宗子唐代宗時,郭子儀又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大唐江山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他而獲得安寧達二十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皆賴李白仗義,使大唐多一棟樑大將。
天寶元年(742年),由名道吳筠、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賀知章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下詔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帝嘉之,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玄宗又問及一些當世事務,李白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有李白侍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嫉恨之心。其間,有歷史上所傳之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研墨、太白醉寫蠻書的千古美談。玄宗雖三次欲為李白封官,然因佞臣的誹謗、嫉恨,終未成功。其實,李白之使命亦非在皇宮。李白在皇宮不足三年,上奏獲准賜金還山。
李白在皇宮結緣已畢,繼續仙遊名山大川,尋仙修道,並將其詩文及所創之詩風、文風傳於人間,使盛唐詩賦文化登上中華五千文明之頂峰。
天寶三年(744年)夏,李白來到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杜甫。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出道不久,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兩人一見如故,成為摯友。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這年秋冬之際,李、杜見面後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師承去造真籙(道教秘文)、授道籙。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正式履行修道儀式,成為道士,繼續修煉。
進皇宮之前,李白已在修煉,亦有神、佛、道人邀其修煉。在他離開皇宮經過苦修後,李白已然達到高深境界,能看到其它空間很多殊勝景況,並能和眾神溝通、交流,隨意游弋於不同仙界。這從他進皇宮前後所寫詩文中可窺見一二。(請見後面章節。)
李白自幼飽讀儒、釋、道經書,三教九流皆在其心中,為其所用。後人總是試圖弄清李白到底是信佛,還是信道,或是修儒,卻不知有更高法門為萬法之源。李白在人間修煉,並非受儒、釋、道所限。無法用此說清李白修煉得道之法門淵源。李白在其修煉中、修成後所見、所遇在其詩、賦中多有描述,只是很多世人及不修煉之人,特別是近代不信神之人不能理解,只能稱之為夢想、幻想、浪漫主義或酒醉之言。
李白為後世留下高貴人品,俠肝義膽更為千古稱讚。「數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權貴面前毫不屈服,及其為知交仗義執言,輕利重義真英雄本色百世留芳。
後世大多數人在賞析李白詩詞時,多將精力放在常人能看懂之處,卻大都不提他所寫佛、道、神之理,仙界之景,及其把正道修煉帶到詩、詞、歌、賦中來之本意。他所帶給大唐、帶給人間者乃是以修煉正理作為創作詩、詞、歌、賦之主導,用以謳歌神;兼之其偉大人格,正統神傳之詩風、文風,即真正之神傳文化。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那時,永王李磷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抱著平定安史之亂的志向,李白應邀入幕。永王和肅宗爭位,不久敗北,被坐以謀反失勢。李白也因之被繫潯陽獄。
這時郭子儀請解官以贖,出面為李白說情,使李白免於死罪,改為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由於李白人品高貴,素負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宴請,大家都很尊重他,並沒有把他看作一遭流放之罪人。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大赦。他隨即順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之《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心情:「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上元二年,年過六十之李白返回金陵。在金陵,他作客在當塗做縣令之族叔李陽冰家。上元三年(762年),賦《臨終歌》後仙逝,時年六十二歲。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之位召李白復出,但李白已然仙逝。(《新唐書》)
《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詩仙揚名始於大鵬,仙逝前又以大鵬遊扶桑而中天摧之歌,結束瑰麗一生,餘風激萬世,英名傳千古!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