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清明節一禁忌 原來與蔣介石有關

Facebook

【新唐人2019年04月08日訊】44年前的清明節,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於世長辭。有英媒發現,在台灣,清明節掃墓祭祖所有肉販卻不營業,問詢豬販及到圖書館查資料,赫然發現原來蔣介石逝世後,清明節就不屠宰。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黃曆節日之一。清明節正式是在冬至104天後開始,通常落在4月4日或5日,但清明活動可能會早在10天前開始。

清明節掃墓祭祖,肉品是供品之一。不過在台灣,清明節這天市場沒有賣豬肉。

英媒BBC說,平常鮮少到市場買菜的台灣民俗專家郭喜斌,在清明節這天到市場採買祭祖供品,卻發現所有肉販都沒有營業,他到處問人,卻沒人知道原因。

清明節是人們大肆採買供品的日子,肉販為什麼放棄賺錢的大好節日呢?質疑之下,郭喜斌問了豬肉攤販,甚至到圖書館查資料,赫然發現原來從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清明節就不屠宰。

資料顯示,因為蔣介石過世日期,剛好是民族掃墓節,因此台灣政府明訂每年掃墓節是「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蔣去世後連續3年,報紙上都有公告,「禁屠三日緬懷蔣公德澤」。

郭喜斌說,從豬肉攤老闆口中聽到蔣介石過世後,清明就禁屠到現在,這讓他非常震驚。

台灣豬農康富戶也證實:蔣介石過世後,清明節就不殺豬了。

事實上,「禁屠令」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常見,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駕崩後,朝廷通令全國「禁屠」3天。

台灣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莊珮柔說,過去像是皇帝的家人逝世,也會發出「禁屠令」。禁屠的概念和宗教信仰有關,像是佛教就提倡不殺生積功德。

蔣公44年前逝世於清明

1975年4月5日午夜,一代偉人蔣介石與世長辭。當時原本是晴朗的天空,卻突然烏雲密布,接著是轟轟的雷響,一陣傾盆大雨排山倒海而來。

蔣介石侍衛朱長泰回憶,當天晚上9點,警鈴突然大作,侍衛趕到時見醫生正在急救,當時雷雨交加,房間落地窗的大窗簾竟然也掉了下來。

入夜後,蔣介石陷入昏迷,心臟越來越微弱,經數小時急救無效,於11時50分撒手人寰,享年89歲。

蔣介石的副官翁元先生回憶道,老先生在彌留過程中仍念茲在茲的提著:「光復大陸拯救中國」、「反攻大陸解救同胞」二句。

蔣介石戎馬一生,北伐、抗日、剿共,畢生奉獻中華,為護衛中華和保護中華傳統文化嘔心瀝血。逝世前,1975年他於病中手書「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稱讚,蔣介石「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難得一遇之曠世豪傑、民族英雄也……五千年來,率全民,禦強寇,生死無悔,百折不撓,終將頑敵驅除,國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無第二人也。」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