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劉曉:傳統文化中對修煉人的敬重

「弘揚傳統文化」徵文大賽比賽作品

Facebook

記得小時候家中偶爾會有出家人敲門化緣,母親每每都會誠心送上幾個饅頭或往其口袋中倒些米,而出家人也會合十感謝。那份不言的尊敬,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幾十年走過,在中共為禍亂中華傳統文化、消滅真正的信仰而發動的一次次運動後,不僅中國整個社會道德急劇下滑,惡性事件頻發,而且佛教界、道教界也是亂象叢生,出家人貪財斂財、好色、行為不端者在各大廟宇比比皆是。

曾聽一位信佛的朋友說過,他在親眼看到大陸某知名僧人公開用大筐接受信徒們奉上的紅包後,充滿了失望,再也不願踏入寺廟,對出家人也再難心生尊敬之情。信佛者尚且如此,那麼,當今社會更多的常人,一方面在中共「無神論」的灌輸下,不相信神佛的存在,將信仰者和修煉者斥之為迷信;一方面在看到佛教界、道教界的諸多亂象後,將出家人庸俗化,認為其與常人並無太大區別,不過是換了一種掙錢的方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何談得上對修煉人、出家人的尊敬?

然而,很多中國人未必知道的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貫穿著修煉,成仙得道,返本歸真,修成正果,是無數中國人的心願,而其主要途徑一是修道,二是修佛。「道」是中國本土的信仰,「佛」是在東漢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並很快傳播開來,為中國人所接受。

道家修煉側重的是真,一切唯真而行;佛家修煉側重的是善,奉善不怠、慈悲濟世。重道崇德是中華修煉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道是宇宙生命的源泉,德是人類立身之基石。從中國的「人文始祖」黃帝開始,歷朝歷代都流傳著眾多的神跡、神言,古代的修煉人,無論是修道還是修佛者,都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尊敬。要知道,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高尚品德的修煉人,帝王看到都要合掌問訊。而世人尊敬是尊敬修煉人的德行、學問,是因為他們的言行舉止是「人天師範」,是世人了解神佛的通道。

帝王對修煉人的態度

中國歷代帝王,大多崇佛或崇道,排斥佛教的只有三武一宗四個皇帝。也因此,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帝王與修煉人的故事。

◎關於黃帝,歷史上有許多關於他求道的傳說。傳說廣成子是一位神仙,住在在河南臨汝西南崆峒山的一個石洞裡。黃帝聽說後曾專程去拜訪他,向他請教修煉道術的要訣。廣成子對黃帝說,「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鳥不到遷徙的季節就飛走,草木還沒黃就凋落了,我和你這樣的人有什麼可談的呢?」

黃帝回去後三個月不理朝政,什麼事都不幹,然後又去見廣成子,很恭敬的跪著走到廣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廣成子這次告訴了黃帝修煉之法。黃帝得法悟道後,治理國事的同時還煉丹求鼎、靜心修煉。相傳公元前2598年,黃帝在橋山山下白日飛昇。

◎漢朝的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幼時就研讀《道德經》,領略道家思想的精髓,並走上了清淨無為的道路。當上皇帝後,他依舊喜歡讀《道德經》,並命令王侯大臣們都要誦讀。不過,其中有些地方很深奧,漢文帝和大臣們都不太理解。

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文帝親自向後來成仙的河上公去求教《道德經》的問題。當時文帝說:「《詩經》上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雖然懂得道學,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為什麼不能尊重我,卻這麼高傲呢?」河上公就拍著手坐著慢慢騰空而起,離地有好幾丈高,低頭看著仰視他的漢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又不牽累人世的事,怎麼能算你的臣民呢?」

文帝大驚,才明白觸犯了神人,馬上下了車向河上公跪拜謝罪,並請求河上公給予指點教化。河上公就把《道德經章句》二卷授給漢文帝,並告訴他要好好研讀。隨後,河上公就不見了。在河上公的幫助下,漢文帝更好的理解了《道德經》,並運用道家思想治理國家,具體就體現在他的仁慈、節儉和「不敢為天下先」方面。

◎東漢第二個皇帝明帝好佛,當他夢見「身高丈六,項佩日輪,光芒四射,金色燦爛,飛行於殿」,其名曰「佛」後,便在公元68年派人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經、佛法。四年後,使者不但從天竺帶回了佛經,還迎回了兩位天竺僧人。明帝一見更覺神奇(與夢中所見很相像),所以十分重視,禮敬有加,還特意在洛陽為他們建立了白馬寺,讓他們譯經傳法。

◎南北朝梁武帝曾派遣幾個使者,至西域訪求佛法。此後,他在讀過佛經後,皈依佛門,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信佛的皇帝。後來,他建佛塔,造佛寺,塑像裝金,還度了很多人出家為僧。甚至他自己還披上袈裟,手持金缽,上座講《放光般若經》。

◎後趙明帝石勒,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在其治理下,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而石勒能有此功績,與來自西域的高僧佛圖澄不無關係。

《高僧傳》中記載,佛圖澄是西晉、後趙時的僧人,少年時即出家修佛,可以背誦經文百萬言。他還善誦神咒、能驅使鬼物,當他用麻油加上胭脂塗在手掌上時,千里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在掌中顯現,猶如面對面看到的一樣。

晉懷帝永嘉四年,佛圖澄為了弘揚佛法來到了洛陽,想在此建立寺廟。他以佛法教化石勒,使石勒停止了殺戮,開始以德治國。他非常尊敬佛圖澄,每事必向其諮詢,並稱之為「大和上」。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自小就有佛緣,他不止一次對別人講過,自己前世是出家人,小時候到現在都喜歡聽聞鐘聲。當上皇帝後,他除了廢除北周皇帝定下的毀佛法令外,還大力宣揚佛法,廣建寺廟,成了中國帝王中又一佛門皇帝。

由於楊堅的大力提倡,不僅民間信佛者日眾,而且朝中的諸多大臣也大多信佛。隋朝簡直成了地上佛國。隋文帝也受了戒,每天堅持誦經,還被稱作「大行菩薩國王」,皇后獨孤氏受戒後也被稱為妙善菩薩。滿朝文武大臣全都有自己的佛號。皇宮裡天天霧煙繚繞,設壇講經,佛樂高鳴永夜不絕,簡直跟寺廟沒什麼分別。帝王后妃出巡,常跟從僧尼,隨時可開道場講經拜佛。

隋朝期間,共修建寺塔五千餘所,塑造佛像數萬座,重修無計;出家僧尼達五十餘萬。隋代的莫高窟也蔚然一新。隋代重修和開建的洞窟多達九十四個,幾乎是莫高窟開鑿二百多年來總數的一倍。

◎唐代皇帝大多推崇道家,求道訪道者非常多。唐太宗的身邊就有王遠知、薛頤、李淳風、袁天罡等有名的道人輔佐,太宗對他們尊敬有加。

早在太宗未登基前,曾與房玄齡穿著平民服裝去拜訪王遠知。以前從未謀面的王遠知在迎接他們時說:「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大吃一驚,這位高人果然名不虛傳,於是以實相告。王遠知遂告訴他將來會做「太平天子」。

太宗即位後,繼續推行崇道政策,對王遠知器重非常,想委以重任,只是在王遠知力辭之下而作罷。他曾公開頒布了一道詔書,盡顯對這位世外高人懷念之情。詔書中說:「朕昔在藩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

◎二十多歲登上皇位的唐高宗,自小便受菩薩戒,並與其父親唐太宗一樣推動佛教事業,禮敬玄奘法師等有道高僧,並經過辯論後決定,出家人不用頂禮國君。

◎僧人萬回歷經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時期,多有神跡顯現,受到唐朝上下的尊崇。唐高宗末年,還是皇后的武則天經常下詔讓萬回進入宮中,以宮人身分供事。中宗還曾親自詔見他。

◎唐肅宗在登基初,即請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宮朝夕誦經,祈禱國泰民安。中唐時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

◎明朝的崇道之風從明成祖開始,到嘉靖、萬曆皇帝時達到頂峰。明成祖朱棣不僅多次派人尋訪大道張三丰,而且還曾寫信表達自己的心願:「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雖「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後來,張三丰給朱棣寫了一封短信並賦詩一首,為其開的妙方是「屏欲崇德」和「澄心寡慾」(心要乾淨,慾望要少),這樣老百姓富裕了,身為人主也就有德行了;老百姓長壽,身為人主也就長壽了,內中暗含修道之意。

此外,明成祖為了感謝在靖難之役中護佑自己的真武大帝,除了在北京修建宮觀,在紫禁城內建有玉皇殿,供自己和內宮中人奉祀外,還在真武大帝修道升天之地武當山大修宮觀以「報答神惠」,表達自己向道的誠意,並「為天下生靈祈福」。《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

唐太宗曾感嘆道:「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意思是出家修行是男子漢大丈夫的高潔行為,既使是帝王將相想做,也不是容易做得到的。

無疑,上行下效,身為一國之君的帝王對信仰的推崇,對修煉人的尊敬,自然影響了臣子和百姓,所以中國古代社會形成了敬天重佛重道,對修煉人尊敬的氛圍。

古代出家的要求

既然社會有著這樣的氛圍,那麼對出家人或者說修煉人的要求也就高了。古代社會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出家當僧道的,需要參加考試,考佛法,考德行,考試合格才能拿到「度牒」,之後就可以去廟裡、觀中修行了。如果沒有度牒,廟觀為其剃度是犯法的,要受朝廷法律的處分,而且出家人還被會要求還俗。

「度牒」就是政府允許你出家的文件,因為成為僧道後,是可以免除賦稅和勞役的,絕不能說你想出家就出家,必須符合條件。「度牒」大概是在唐朝時期出現的,由祠部頒發,由綾素錦素鈿軸製成,北宋改用紙,南宋又改用絹。度牒上詳細記載持牒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所誦經典師名等,有祠部的批文、簽署日期和官署名等。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身分證明,有度牒的就算是正規僧人。

拿到度牒的方式大體有「試經度僧(策試經業)」、「特恩度僧(皇帝詔敕恩度)」、「進納度僧(繳納錢物)」三種。其中的「特恩度僧」是皇帝在特定時期詔告天下、布施恩澤的度僧方式,但在操作的過程中亦非常注重經業的策試。「進納度僧」是為解決經濟困境和財政危機而實行的一種以交納錢財為前提條件的出度方式,但同樣也重視其德行。

除此以外,唐代出家還有很多限制,主要有十條:並非太老或太小,生活能夠自理;具丈夫身,有堅強意志,能吃苦耐勞;父母允許;沒有犯邊罪;非是賊心人道,出家的動機純正;志性堅定,信仰明確;非負債人,沒有債務在身;非官人,不是承擔社會重任的官職人員;身體健康;四肢齊全,五官端正。

這樣看來,古代出家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看看現在中國的所謂「出家人」,有多少可以通過佛法和德行的考試?有多少可以符合上述十個條件?

儘管宋代開始出現了度牒的商品化,對歷代大德高僧、高道傳承下來的寺院戒規,起了嚴重的破壞作用,但此種制度依舊對出家人的德行仍舊有著根本的要求,佛、道修煉界也都有人修煉成佛、成仙。

清朝順治年間,順治皇帝認為出家是好事,值得尊敬、提倡,不必嚴格的限制,因此廢除了度牒制度,但直到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因為「攤丁入畝」政策的廣泛推行和其它各方面的原因,歷時千年的度牒制度才徹底被廢止。廢除該制度顯然降低了對出家人的要求,因此抱有不同目的者,甚至德行欠缺者,才輕易走入修行,才可以輕易為政治所左右。

結語

漫漫歷史長河,無不在講述著修煉、出家人、神、佛、道與人的關係,而信奉神佛、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人對修煉人無比尊敬也就不難理解了。當代受中共「無神論」灌輸的中國人,惟有找回自己真正的文化,仰視上天,才能再次得到神佛的眷顧。

(點閱「弘揚傳統文化」徵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