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和神國」

作者:智仁 整理

Facebook

後魏尚書古弼有個養子元之,從小沒有爹媽,一直就生活在他家,古弼甚是喜歡他。一次,元之因喝酒過度醉死了。古弼非常傷心,整天神思恍惚,過了三天,元之已入棺收殮完畢,準備抬出安葬。但古弼又思念起他來要再看養子一眼,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他,一定堅持要打開棺木再見元之一面,眾人只好將棺材打開。

沒想到,棺蓋一開,發現元之活了過來,全家又驚又喜,急忙把他從棺中抬出來,放在床上安歇。待他完全恢復之後,人們都爭相詢問他,死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元之對大家說:「我當時醉倒什麼感覺也沒有,好像是在做夢。後來,又突然感覺到有人在我身上澆了一桶冷水,我吃了一驚,抬頭一看,只見一個神人頭戴高高的帽子,身穿大紅衣裳,外披著繡有雲霓圖案的斗篷,身材偉岸,相貌堂堂。

神人看著元之說:『我是你的遠祖,叫古說。我要到和神國去,沒有人為我挑行李,所以把你召來了。』說罷就讓元之背起一個大行囊,又給他一根丈二長的竹竿,讓他騎上一匹馬跟隨在後面。馬跑得非常快,常常騰起在半空中,也不知跑了多少里地,過高山跨大河,跑了很遠,突然就落下平地,原來已經到了和神國。

和神國沒有大山,最高的山也不過幾十丈高,山上全是碧綠的玉石,石縫內長著長著翠綠美竹。到處都是奇異花朵和稀有果子,綠茵茵的草地一望無際,各種珍禽委婉啼叫。山頂十分平坦,有好幾百條清泉從山石縫中流著飛濺到山下。

田野上沒有普通的樹,全都是結滿石榴和相思果果樹,每株果樹都開著鮮花,結著鮮紅的果子,掩映在一叢叢碧綠的樹葉裡,而且這些果樹一年四季不凋零,只是每年自然而然的花開花落結出新果代替舊果,人們都察覺不到。

                                                                                        清 陳書《石榴喜鵲》。(公有領域)

田地裡到處都生長著葫蘆,葫蘆裡裝滿了五穀糧食,這些糧食特別香甜,人世間田地裡的糧食沒法和它相比。在和神國中人人都能豐衣足食,而且不用辛勞耕種,土地本身就十分肥沃濕潤,一點雜草都不生。每年樹木的枝幹上會長出各種顏色的絲線,人們喜歡什麼色就從樹上拿,然後用這絲線織成自己喜愛的綢緞,也不用養蠶、織布。

一年四季和風吹拂,總像人間春天二、三月時一樣。這裡沒有蚊子、蒼蠅、螞蟻、蝨子、馬蜂、蠍子、毒蛇、蜈蚣、蜘蛛、蠓蟲之類的害蟲,也沒有老鷹、烏鴉、貓頭鷹、鷂子、八哥等等鳥類和蝙蝠,也沒有豺狼虎豹等凶猛的野獸,也沒有貓、鼠、豬狗之類的動物。

這個國度的人高矮美醜都一樣,人們沒有什麼貪欲愛憎等私欲。每一對夫妻都生二男二女,鄰居間世世代代通婚。女孩子一成人就出嫁,小夥子一到二十歲就娶妻,人們的壽命是一百二十歲,一輩子也不會發生疾病、夭亡、耳聾、啞吧、瞎眼、跛腿的事。

百歲以下的人都能記得自己的年齡,百歲以上的人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多大歲數了。壽數到了的人會突然消失不知道去了哪裡,他的家人親友也很快就把他忘了,所以人們從來沒有憂愁悲傷。

這裡的人每天中午才吃一次飯,其他時間就僅僅喝點酒吃些水果,吃下去的東西也不知道消化到那去了,因為這裡從來沒有廁所。人們從來不存儲糧食,多餘的糧食都放在田地裡,誰需要誰就去拿。

這裡的人也從不種菜,遍野的菜就足夠吃了。每十畝地有一口泉,泉裡全是酒,味道十分香醇。這個國度的人每天扶老攜幼到處遊玩,晚上就散去,也沒有人會喝醉。

每個人都有僕人婢女,他們都十分理解主人的需要,周到的服侍,不用別人支使他們。房舍宅院也都十分華麗。這個國度的家畜只有馬,馬都很馴服又很駿,而且從來不餵草料,只吃野草,平時也不把牠們關在馬廄,而是要騎就抓來,騎完就放掉,沒有人管牠們。

這國度各種官員無一不備,當官的人卻沒有公事可做,和老百姓們混在一起,因為從來沒有什麼公務要他們處理。這國度的皇帝也混在官員們中,因為從來沒有官員的升、降,和處分的事需要皇上來處理。

也從沒有急風暴雨,風總是輕柔溫暖什麼也不會吹掉。每十天下一次雨,而且下雨一定是在夜裡,下得河水通暢,但絕不會氾濫淹沒什麼。全國的人都親如一家,人人聰明賢德,也沒有什麼經商買賣的事,因為誰也不貪圖小利。

和神國,雖然還不是神仙居住的福地,但民風習俗相當不錯。圖為明 仇英《長夏江村圖》局部。(公有領域)

最後古說又對元之說:『這就是和神國,雖然還不是神仙居住的福地,但民風習俗相當不錯。你回去以後,應該告訴世人你的所見所聞,讓人們瞭解這天外之天,受些薰陶和教育。我現在已經到了目的地,回去時再請別人幫我背行囊,就不再麻煩你了。』

說完後,拿出酒來叫我開懷暢飲。我滿滿地喝了幾杯,不知不覺醉倒了,待酒醒來整個人也就活了過來。」

復活之後的元之變得心境淡泊,舉止磊落。對人世間的事淡然無趣,過去那種汲汲求升遷的熱情全然不見,只是遊歷名山大川,忘情山水,自號「知和子」。後來,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資料來源:唐.牛僧孺《玄怪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