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1月14日訊】一個研究小組隊證實,廣東省沿岸千年前曾發生毀滅性大海嘯,摧毀宋代一個高度文明古城,研究小組警告,這表示廣東沿海地區,有可能再次發生致命海嘯災難。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領軍的研究小組,日前在大陸學術期刊《科學通報》發布一篇名為《南澳宋城:被海嘯毀滅的古文明遺址》的研究,首度證實中國歷史上曾遭到海嘯襲擊且受過重創。
中國海南島東南約300公里的西沙群島上,巨大的岩石被海浪拍打,岩石被發現存在一處平移180米的痕迹。研究人員認為,該地區上一次發生地震的時期為1090年。
目前海嘯的規模無法得知,但研究人員正在對中國廣東省南澳島上的堆積物進行分析。
研究小組依據在南澳島上發現的中國宋朝時代的陶瓷碎片推斷,襲擊南澳島的海嘯與西沙群島的海嘯出自同一次。
研究小組在西沙群島中的東島沉積中,發現原應存在於200公尺外海床上的砂石及珊瑚,因此認為只有海嘯才有力量將海底砂石推至這麼遠的岸上。
研究小組又在汕頭市外海南澳島東南方的宋井海岸沉積中發現大量貝殼碎片、宋代陶瓷器殘片,另外海岸上發現的巨型、磨圓礫石等,都支持研究小組相信該地區曾遭受海嘯襲擊。
研究小組還在南澳島上發現了裝載著大量中國古代硬幣的船隻殘骸,在海嘯沉積層發現了大量宋代陶瓷器殘片,瓷器中不乏官窯,但未發現宋代前後的陶、瓷器等遺蹟。
由此推斷,宋井地區在北宋中期是一座有高度文明的小城,但海嘯導致了宋城的毀滅。南澳島文物遺蹟的數量在海嘯後幾乎中斷了500年,直到明朝晚期才開始留下明顯的文化遺存。
這項結論與歷史紀錄相符,過去曾有文獻記載,西元1076年,廣東潮陽地區遭遇破壞性海浪襲擊,而研究團隊發現的宋代文物則介於西元960-1279年之間。
宋井古城遺跡在海嘯後幾乎中斷了500年,一直到明朝晚期才有明顯的文化保留下來。
研究小組認為,應是千年前馬尼拉海溝發生地震,因而引發這起毀滅性海嘯,受波及地區則包括今天的廣東省、海南島,以及泰國部分區域。
由於中共推動的一帶一路計劃,從陸路、海路連結亞洲、歐洲、非洲大陸,北京政府大力建設港口、鐵路、公路、電廠等設施,而中國沿海一帶也是建設重點,如今被證實南海地區有致命海嘯發生風險,團隊警告,應將海嘯風險考慮進去。
另外,令研究人員不安的是,這一地區坐落了核電站,廣東省大亞灣核電站目前尚在運行,台山核電站也剛進入商業運作中。而福建省福清市還有一座剛完工的福清核電站。
若此次發現的古代規模的海嘯再度向中國沿海地區襲來,預計將造成毀滅性打擊。
(記者文馨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