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尖端技術難突破 中國AI投資急速退燒

Facebook

【新唐人2018年12月25日訊】中國的AI產業(人工智能)在2017年被定為國家戰略目標後,一度出現飛速發展的現象,成為吸金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但由於尖端技術無法突破,找不到有效變現途徑等等原因,中國的AI產業現在正面臨被投資人拋棄的嚴峻挑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與2017年創投業紛紛提高AI新創公司的估值、大批企業爭相投資的情況相比,中國眼下的AI投資熱情正在急速冷卻。

據顧問機構ABI Research統計,中國民間資金2017年對AI的投資金額高達50億美元,已經超越了美國;但2018年上半年的AI投資卻已降至16億美元,還不到美國的3分之1。

報導援引ABI分析師連介訴(音譯,Lian Jye Su)指出,目前中國發展高端AI技術的轉折障礙在於,驅動演算法和機器學習的強大運算能力短缺。

連介訴表示,開發一般用途的聊天機械人比較容易,中國AI一般性用途的問題現已被解決。現在中國AI領域面臨的挑戰在於,各行業需要和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特定的AI技術,下一步才能讓這些技術帶來現實的利益回報。但中國科技公司的處理能力不夠強,創新公司也不夠腳踏實地,現在中國的AI發展正面臨估值過高、過度投資、卻無法把技術商用而獲得回報等問題。

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中國AI領域目前還必須仰賴歐美企業的相關尖端技術和強大運算能力。

報導稱,中國目前大部分AI產品採用的晶片都來自高通(Qualcomm)或輝達(Nvidia)等美國晶片商,軟件也大部分來自海外。

正如瑞銀(UBS)分析師報告指出的,中國多數AI大咖目前使用的是美國平台和軟件工具,例如TensorFlow,這種情況就像中國智慧手機的APP(應用程式)大多基於蘋果iOS或谷歌(Google)Android的作業系統一樣。

雖然華為集團、百度和阿里巴巴今年都曾宣布要致力於研發自己的AI晶片組,但外界對他們的研發能力信心不高。天使投資者「真格基金」的執行長方愛之曾坦言,中國目前沒有看到多少有創新力的AI新創公司。

據中共國務院2017年7月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所描述的願景,中國AI核心產業規模目標,迄2025年應達4,000億人民幣,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5兆人民幣;迄2030年中國要佔據全球AI制高點,核心產業規模達1兆人民幣、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10兆人民幣。

2018年3月5日,中共國務院發表的《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顯示中共政府已經把人工智能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

2017年,隨着AI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目標的確定,政府相關規劃的出台,各地人工智能相關建設逐步啟動,一時間中國的AI產業呈現出異乎尋常的高速成長。不僅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爭相布局AI市場,專註人臉識別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發展語音智能助理、智能機械人的科大訊飛等科技公司也紛紛崛起。

據北京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上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資融資總規模達395億美元,融資事件1208筆。其中,中國的投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融資事件369筆,分別佔全球的70%和31%。

不過,在這種表面的蓬勃發展下,AI產業背後泡沫化的隱憂其實一直如影隨形。

億歐智庫《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中指出,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累計獲得超過500億人民幣融資,但其中商業落地前100強公司的累計產生收入卻不足100億人民幣。在整個產業鏈中,90%以上的中國AI企業一直處在虧損階段,絕大多數企業的年營業收入不足兩億。

該報告指出,從上述實際發展狀況來看,2018年中國的AI行業將迎來一波倒閉潮。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