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天愈寒 釀酒醃肉備新年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2日訊】小雪是中華24節氣中的第20個,冬天的第2個節氣。每年11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為小雪。2018年的小雪交於11月22日17時01分(北京時間)。

關於小雪節氣,曆書記載:「斗指己,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此時氣溫逐漸降到0℃以下,具備了降雪的各種因素,但雪量不會大。正如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亦如唐詩所描述的:「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夜深煙火盡,霰雪紛紛來」。

小雪三候

中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便看不到雨虹了。二候時天空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到了三候時,天地閉塞,萬物失去生機,大自然進入嚴寒的冬天。

中國民間流傳著「小雪對小暑」,「大雪對大暑」的說法。意思是說小雪前後出現的天氣與小暑前後的天氣相對應,如廣西有諺語說:「小雪落了雪,小暑有乾旱;小雪下了雨,小暑不乾旱」。

小雪習俗:釀小雪酒



古人將
24節氣與釀酒結合起來,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釀的理念。(Pixabay)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首詩,無意中透露了雪和酒的緊密關係。冬天飲酒,乃是令人嚮往賞心樂事。

有一句諺語:「兒子要親生,老酒要冬釀」,道出了做酒時間的重要。人們根據24節氣的變化,種植收穫,發酵蒸餾,勾調釀造;小雪時,水極其清澈,足以與雪水媲美,是釀酒的好時候,因此傳統釀酒多在冬季。

小雪習俗:醃菜醃肉

肉、菜經過醃製就不容易變質。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回溫,天氣變得乾燥。而且當這些臘肉醃漬品的醃製期滿時,恰逢中國新年,可當做年貨。因此,在小雪時節進行醃漬活動,適時而得當。古人的智慧不顯示在高科技中,而是溶入了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

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蓄以御冬」。是說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蔔,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之用。

中國人加工臘肉的技藝代代相傳。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等7—15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再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

小雪習俗:吃糍粑

在中國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糍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民間說:「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碌碌燒」是客家方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能體驗「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樂趣。

小雪習俗:晒魚乾

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晒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裡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

小雪養生宜溫補

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因此要養精蓄銳,為第二年春天做準備。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撫乎陽,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冬天,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龜裂,許多動物已入穴冬眠,不見陽氣。人在這時也應順從天地都處於閉藏狀態,不要擾動陽氣,應早睡晚起,以等待陽光,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對健康有益。

假如違背了「冬藏」的養生原則,就會損傷腎氣,在春天到來時就會產生一種手腳軟弱的痿厥病,這樣就會使春季裡人體本來應該蓬勃生長的生機大大下降,或產生許多疾病。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瘟」,這就是在冬季裡養生不當的緣故。

此外,在冬季也不要常常烤火,用大火取暖,尤其使人受損傷。手足都直接與心相連,不要用火烤手,會引火入心,使人煩躁。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個季節的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白蘿蔔能清火降氣、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非常適合這個節氣裡食用。

在食物的烹調上可以多燉食,保持營養較少流失,尤其適宜多食熱粥,如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冬季尤其適宜食用熱粥。

暖身增陽氣

小雪較立冬節氣更冷,寒性凝滯,易使氣血凝結阻滯,因此,應加強腿腳保暖。

醫書《金匱要略》曰:「冬夜伸足臥,則一身俱暖。」除了平時注意足部保暖外,每晚睡前泡腳,也是冬日裡簡單易行的保健方法。

另外,傳統中醫學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故冬天常曬太陽,注意背部保暖,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中醫認為,常晒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情緒樂觀不抑鬱

「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小雪節氣後,天氣多陰冷晦暗,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影響,容易引發寂寥、傷逝之感。

因此此節氣期間,應調節心態,保持樂觀,節喜制怒。保持精神安和,心神寧靜,暢達情志。

小雪詩歌賞析

「殘燈耿耿愁孤影,小雪霏霏送舊年」,在古代詩歌中,描寫小雪節氣的詩歌佳作紛呈。

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小雪後書事》傳達出樂觀的情緒:「時候頻過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楓汀尚憶逢人別,麥隴唯應欠雉眠。更擬結茅臨水次,偶因行藥到村前。鄰翁意緒相安慰,多說明年是稔年。」

另一首戴叔倫的《小雪》寫道:「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在細細的雪花飄飛之時,詩人愁緒萬千,和雪花對坐相看,愁思也頻頻襲來,倍感淒寒。

南宋詩人陸游在《初寒》詩中寫道: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詩人看到是梳著椎髻撿柴的僕人,乘著簡陋小船的賣菜人;天氣已經一天天寒冷了,卻沒有足夠的過冬的衣食儲備。眼前之物,皆簡陋粗鄙,詩人聯想到身後之事,更添了悲涼的情緒。

(記者李蒨蒨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