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瑋莫測——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0日訊】【文史】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享譽中外。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歷盡艱險。天上仙界、海底龍宮,人、神、妖、獸超越時空,騰挪閃轉,大展神通,引人入勝。

吳承恩的百回本獨具匠心,情節曲折驚險,藝術手法豐富新穎,把浪漫神奇被推向極致。作者以精采的筆墨描繪了人間以外的景象,或直接或微妙地闡述了佛、道之理,從中透露修煉的玄機。因此,本書對於紅塵看客來說,具有積極正面的啟示意義。

人生的路,同樣充滿坎坷與考驗,唯以誠心和正信,才能擊退邪魔、求得真經。

「若得火山無烈焰 必須寶扇有清涼」

西天路上,一座八百里火焰山橫亙阻路,滾熱難當。火焰山的火氣來自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爐裡的六丁神火是老君用至陽的寶扇扇出的,只有純陰寶扇才能將它克制。唐僧一行如何借到寶扇?這便引出了跌宕起伏的「三調芭蕉扇」。

在百回本《西遊記》之前,「過火焰山」在《西遊記雜劇》中即有表現。但是吳承恩並未簡單地沿襲雜劇或平話,而是對原有情節和人物關係加以改編,從而加強了故事的趣味性。

吳承恩創造了一個牛魔王,把他設計為孫悟空五百年前的結義弟兄,並且讓鐵扇公主與牛魔王結為夫婦,再加入紅孩兒,使三人組成家庭。在早先的章節裡,紅孩兒因為要吃唐僧肉而被觀音收伏,再不能與父母相聚,鐵扇公主因此與孫悟空結怨。

鐵扇公主握有法寶——至陰寶扇。它能扇出水氣,故而能熄滅八百里火焰山。第五十九回裡介紹:「……她的那芭蕉扇本是崑崙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氣。」此扇一動,扇出的陰風能使人遠飄八萬四千里。

此外,吳承恩還設置了「小三角」:牛魔王見異思遷,拋棄了結髮妻子,另寵玉面狐狸。鐵扇公主獨守芭蕉洞,渴望夫君回心轉意。正是她的特殊處境和心理弱點被孫悟空利用,而有了後續的戲劇性發展。

小說以三回的篇幅,演繹孫悟空、牛魔王和鐵扇公主之間借扇、調扇、奪扇的矛盾,即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和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勇敢機智的孫行者

孫悟空是取經路上最具光彩的角色。他神通廣大、樂觀風趣、勇往直前,憑著火眼金睛和一根如意金箍棒,他掃蕩妖魔,最終助師取得真經,自己也修成正果。在「三調芭蕉扇」的過程中,美猴王的勇敢、堅持、機智和作為修煉者的定力,盡顯無遺。

1.三次調扇、堅韌不拔

孫悟空在和對手交鋒時,經常處於不利或被動的境地。雖然妖魔的本領不及孫行者,但卻往往倚仗「法寶」揚威逞凶。然而,孫悟空從不認輸,頑強地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戰。

「三調芭蕉扇」也體現了這一規律。孫悟空的借扇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首先,鐵扇公主因為前仇舊恨拒不借扇並率先動武,孫悟空被迫迎戰卻被芭蕉扇一扇吹到幾萬里以外。他向靈吉菩薩借來定風丹再闖芭蕉洞,化作一隻蟭蟟蟲兒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拳打腳踢迫使她交出扇子。不料,羅剎女用一把假扇矇混過去,害得行者被燒掉了兩股毫毛。孫悟空沒有氣餒,改變了作戰策略,利用鐵扇公主對丈夫的思念,假扮牛魔王獲得寶扇。而當牛魔王又把扇子騙走後,孫悟空與之大戰一場直至勝利。

為了調扇,孫悟空既懂得施巧計,也敢於硬碰硬,縱使幾次受挫也不退轉。倘若行者三下五除二便達到目標,故事就會索然無味,成功的喜悅也會隨之被沖淡。

2.機智靈活、戰術多變

孫行者智勇雙全。他懂得「一物降一物」,針對情況調整戰術。

第一次與鐵扇公主過招,孫悟空被寶扇扇到了五萬里之外。他順勢去拜訪靈吉菩薩,討來定風丹,破解了此招,令羅剎慌了神。之後,孫悟空搖身變作一個蟭蟟蟲兒趁鐵扇公主喝茶的功夫隨著茶沫鑽到了她的肚子裡逞威,逼迫她交出了扇子。當發現此扇乃假冒產品後,孫悟空打探軍情、順藤摸瓜,找到了大力王的第二窟摩雲洞,希望昔日弟兄能夠出手相助,可是牛魔王不講交情劈頭就打。

大聖順勢再變,化清風、變螃蟹,跟蹤對手,偷了「辟水金晴獸」、化身牛魔王前往芭蕉洞哄住了羅剎,以夫妻之情騙得真扇。不過,喜不自勝的他由於粗心又失去了寶扇,這時孫悟空「金箍棒起無情義」,與牛魔王激戰一場,在半山中賭變化,驚得過往虛空一切神眾都來助戰。無論牛魔王如何變化,孫悟空總是技高一籌。

七十二變是孫悟空的拿手好戲,但那只是具體技法,清晰的頭腦才是致勝關鍵。在運用變化時,他有的放矢,見招拆招,迫使頑敵就範。而且他還廣收信息,掌握對手的資料,找到缺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第五十九回裡,孫悟空先後向賣糕人和樵夫了解火焰山的情況及芭蕉扇的祕密,又主動找靈吉菩薩借定風丹應對寶扇的巨風。之後,他又從土地神那裡弄清了牛魔王的居所,二調芭蕉扇。

孫悟空用巧技、施法術、展神通,演出一幕幕翻新出奇的好戲,一次次反被動為主動,力挽狂瀾。讀者總是懷著極大的興趣看他如何與對手較量,而並不擔心他會失敗。

3.心虔志誠、抵禦誘惑

在突出孫悟空機智的同時,吳承恩並未把他塑造成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詭計多端者。每次開戰前,孫悟空都在對手面前秉實相告,先禮後兵。

對鐵扇公主,他開始彬彬有禮,口稱「嫂嫂,老孫在此奉揖。」鐵扇公主問起紅孩兒的事,他一一解釋,指出紅孩兒捉了唐僧,要蒸要煮,這才求了觀音收他去。直到有理講不通,羅剎女先行動武,他才被迫還手。對牛魔王,孫悟空也有簡潔的表白:「哥要說打,弟也不懼!但求寶貝,是我真心。」

在第六十一回結尾處,羅剎決意「從立自新」,懇請大聖把扇子還她。孫悟空熄滅山頭大火,把扇子還與羅剎,說道:「老孫若不與你,恐人說我言而無信。你將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饒你去罷!」言而有信,光明磊落。

孫悟空皈依佛法,奉觀音之命護唐僧取經。他誠心向佛,守戒成功。其堅定的意志在「二調芭蕉扇」中可見一斑。

孫悟空變作牛魔王,進了芭蕉洞、與鐵扇公主相對把盞。羅剎女情意綿綿,淚水漣漣,擎杯奉上。書中寫:「大聖不敢不接,只得笑吟吟,舉觴在手」與她敷衍。「大聖不敢破葷,只吃幾個果子」。對於羅剎的色情微動,「大聖假意虛情,相陪相笑」,心中卻是萬般無奈。面對花容月貌,大聖絲毫不為所動。待到他得了真扇,現了本相後,「厲聲高叫道:『羅剎女!你看看我可是你親老公!就把我纏了這許多醜勾當!不羞!不羞!』」正是:「無心貪美色,得意笑顏回。」

4.語言為角色服務

角色的豐滿來自巧妙的布局和生動的語言。吳承恩使用了準確、豐富的動詞和形容詞來表現孫悟空的自信、機智和風趣。

例如,在孫悟空變作牛魔王與鐵扇公主周旋一段中,二人的對話凸顯孫悟空的智慧。當機靈的孫猴子剎時變成了羅剎女的夫君,文言對白標示出角色身分的變化。

他先是對鐵扇公主說:「夫人久闊。」又云:「非敢拋撇,只因玉面公主招後,家事繁冗,朋友多顧,是以稽留在外;卻也又治得一人家當了。」其再言:「近聞悟空那廝,保唐僧,將近火焰山界,恐他來問你借扇子。」這些用詞和句法本不屬孫猴子的話語習慣,卻被他說得妥當貼心,不僅大大地安慰了守空房的羅剎,令她深信不疑,又把話題引至芭蕉扇,於不覺中誘敵入圈套。

除了外形和言語,孫悟空在行動上也改以牛魔王的作派與鐵扇公主互動。作者寫道:「大聖又假意捶胸」、「大聖不敢不接,只得笑吟吟」,「大聖假意虛情,相陪相笑」等等,這些全知視角的敘述把孫悟空不近女色、不破葷、細心智取的風貌描寫得形神兼備。

在羅剎女面前,他扮演得滴水不漏;在牛魔王的假面下,展露的是行者之真性情。這一段妙趣橫生,讀者忍俊不禁,盼著大聖快快成功,卻也難免為鐵扇公主「叫屈」。

孫悟空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從容不迫。幽默的語言反映了他活潑的性格。在「一調芭蕉扇」中,他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作怪,居然說:「我先送你個坐碗兒解渴!」「卻把腳往下一蹬」;接著又變花樣:「我再送你個點心充飢!」「又把頭往上一頂」。他在羅剎女的五臟六腑間折騰,讓鐵扇公主吃盡苦頭,不得不認輸交扇(儘管她以贗品冒充)。

又如「二調芭蕉扇」中,大聖看牛魔王不念舊情要與他比武論劍,便道:「哥說得是。小弟這一向疏懶,不曾與兄相會,不知這幾年武藝比昔日如何,我兄弟們演演棍看。」激戰當前,孫悟空依然談笑風生,既是猴子頑皮的本性使然,又顯示出威風凜然,先聲奪人。

此外,孫悟空從鐵扇公主那裡騙得芭蕉扇後,過於歡喜、麻痺大意,結果被牛魔王扮作豬八戒又把扇子騙走。他後悔自責,「行者見了,心中暗自悔道:『是我的不是了!』恨了一聲,跌足高呼道:『咦,逐年家打雁,今卻被小雁啄了眼睛。』」孫悟空失誤後,及時反省,更顯真實自然。

得道地仙——羅剎女

鐵扇公主本名羅剎女,自幼修持,是個得道的地仙,武功高強。由於牛魔王另結新歡,她為情所困,終日鬱鬱寡歡。作者以細膩的描摹,從不同層面刻畫出這一人物的複雜和多面性。

鐵扇的外貌透出其潑辣和霸氣:「頭裹團花手帕,身穿納錦雲袍。腰間雙束虎筋絛,微露繡裙偏綃。鳳嘴弓鞋三寸,龍鬚膝褲金銷。手提寶劍怒聲高,凶比月婆容貌。」

當悟空初次到訪時,「那羅剎聽見『孫悟空』三字,便似撮鹽上火,火上澆油;骨都都紅生臉上;惡狠狠怒發心頭。口中罵道:『這潑猴!今日來了!』」她立刻取了披掛、拿出寶劍,「不容分說,雙手輪劍,照行者頭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數下」。這裡,比喻手法加上準確的形容詞、動詞和擬聲詞,烘托出羅剎對猴王的深深怨恨。

不過,鐵扇公主也有軟弱的一面。丈夫牛魔王另寵新歡把她遺棄,她「女子無夫身無主」,渴望丈夫回心轉意。孫悟空隨即乘虛而入,「弄大膽,誑騙女佳人」,輕易地騙取了芭蕉扇。

在「三調芭蕉扇」一回中,牛魔王被眾神追打,跑進芭蕉洞,把扇子從口中吐出,遞與羅剎女。「羅剎女接扇在手,滿眼垂淚道:『大王!把這扇子交送與那猢猻,教他退兵去罷。』」此處足見其愛夫心切,為救丈夫甘願妥協。

後來白牛精被擒住,帶回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將扇子出來,救我性命!』」「羅剎聽叫,急卸了釵環,脫了色服,挽青絲如道姑,穿縞素如比丘,雙手捧那柄丈二長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門;又見有金剛眾聖與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頭禮拜道:『望菩薩饒我夫妻之命,願將此扇奉承孫叔叔成功去也!』」

這一系列畫面式陳述很有深意——失敗之際,羅剎並不是慌忙交扇,而是先改換裝束,以修煉人的素面叩見眾神,謙卑地認錯。她的誠懇與之前的厲聲喝斥判若兩人。鐵扇公主畢竟是修道之人,明辨是非後,她「從立自新,修身養命」,拯救了自己和丈夫。

邪不壓正 寓意精深

神與魔的衝突、正與邪的較量,貫穿《西遊記》始終,也是全本內容的主旨所在。

美猴王是吸收天地精華的石猴,獲得超常法力、了卻生死。他持戒為僧,努力要得成正果。鐵扇公主於山中修煉,失去愛子,又被丈夫遺棄。牛魔王是成了精的獸,是妖怪、魔王。

圍繞一柄寶扇,愛、恨、情、仇掀起層層波瀾。鐵扇公主和牛魔王難忘奪子之仇,又因為被孫悟空的法術戲弄而決心報復。相比這二者,孫悟空的想法十分簡單:借扇熄火、繼續前行。正是因為他的「心空」,他始終站在有理的一方。最後,神力戰勝魔法,羅剎女和白牛精都獲得了更好的歸宿。

吳承恩的妙筆,帶領讀者上天下海,遊走於深山村野、大漠平川,去感受一番番亦幻亦真。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未見荒誕不經;百般降魔鬥法,環環相扣,寓意精深。正是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文心雕龍.辨騷》)

這一部小說的絢麗繽紛,跳出凡塵的視野,在文學史上留下一抹驚歎,引後人展望奇特的神話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