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李克強「限時清零」談話背後

Facebook

北京當局現階段是救民企不亞於救股市。11月15日,國務院發改委對於民企的資金難關有最新表態。

在15日記者會上,發改委官員宣佈,對因現金流緊張的優質民企給予「財務支持和救助」。發改委不是銀行無法直接掏錢,是「鼓勵」發債融資。發改委官員透露,已核準了比亞迪公司發行60億元企業債券。

比亞迪是手機零部件、電動車大廠。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前3季,比亞迪的總營收為739.33億元(人民幣,下同);截至2017年9月底,公司應收帳款帳餘額為516.77億元,應收帳款餘額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69.9%,更高的比例是占淨資產87.77%。

上述比亞迪數據表明,該公司屬於流動資產的應收帳款,除了流動性一點都不強,且現金週轉率很差。而這對任何一家類似情況的公司來說,就算不是流動性風險的最大原因,也是很大的因素。

時間往前,11月9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要求開展一專項清欠行動,目標是「切實解決政府部門和國有大企業拖欠民營企業帳款問題」,即不論是政府還是國企拖欠民企賬款,李克強要求二者都要對欠款「限時清零」。

李克強「限時清零」的指示,也同時說明一個現實,躺在民企帳上的應收賬款,已大到讓公司現金流異常緊張,而其中不少欠款是由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

例如比亞迪,大客戶不乏官方機構,國企訂單更不少,銷貨收入100元實際進帳30元,欠款將近70元,形同賣得越多,現金流越緊張。而比亞迪還是被指受深圳政府大力扶持的民企,其它一般普通民企應收帳款餘額居高不下,可想而知打擊有多大。

據報導,民企到底有多少欠款,目前沒有具體的資料,但A股的中小板上市企業的情況可以作個參考。

據統計,A股中小板中一共有919家企業,剔除掉銀行、券商等,共910家,其中大部分均為民營企業。910家中小板企業,共形成了9,789.01億元的應收賬款。其中,應收賬款超過營收的企業共有86家,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超過50%的多達268家。

這樣的數據表明,中小板企業應收賬款接近萬億,如果企業四季度要不回欠款,那麼年底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其中,268家今年白幹了,86家連去年也白忙一場。

據報導,總的來說,民企的業務在依賴或間接依賴政府及國企的過程中,民企大約形成約4.6萬億的應收款,究其原因,民企在政府和國企面前較為弱勢,很難通過司法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致使民企周轉困難,同時這也導致了兩個後果──民企之間相互拖欠,以及因此資金鏈斷裂,股價暴跌,控股權喪失。

所以民企資金流動性困境,問題還是出在政府和國企是欠款的大戶。官方喉舌還不以為恥的宣傳「限期清零」是「再迎利好」、「雪中送炭」。

同許多事情一樣,問題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2009年,也就是近10年前,大陸經濟學家、北大教授厲以寧公佈了一份城市經濟的調研結果,發現國企獨享銀行貸款等資源,卻拖欠民企資金,國企經常是貨到一個季度甚至半年一年才結帳,給小企業帶來了巨大風險和現金壓力。國企成為民企最大欠款人,國企把危機也轉嫁給這些仰仗他們訂單的民企。而厲以寧在談到其所以然時,點出了體制才是問題才是大事。

現在李克強針對政府及國企欠款「現時清零」,面對的又何嘗不是體制的問題。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