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臣李綱誓死守衛京城的故事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03日訊】兩宋之交雖然是亂世,但是朝廷中武有「中興四將」,文有「南宋四名臣」,也算是亂世出英雄了!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四名臣中的李綱,他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金人第一次南下攻宋,直逼都城開封時,宋廷處在一片驚恐的氛圍中。掌管禮樂的李綱卻理性分析宋金局勢,大膽提出救國之策,就是讓徽宗禪讓帝位給太子,也就是擁立後來的宋欽宗。

哇,李綱一個臣子,居然要影響皇位的傳承,難道是要把持朝政?他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了好友吳敏:「讓太子作開封的長官,不就是讓他留下來鎮守京城嗎?金兵這麼猖獗,如果太子不登基,就沒有足夠的權威招攬天下豪傑。太子恭謙節儉的美德天下聞名,足以繼承皇位,你身為言官,為什麼不向皇帝建議呢?」

第二天,徽宗果然要召見李綱商議。為了表明心跡,李綱毅然劃破手臂,以血為墨寫成一道奏摺,吐露心聲:「太子監國,是平常的禮法。現在大敵入侵,生死存亡就在一瞬間,難道還要固守常禮嗎?太子名份不正卻掌握大權,怎麼號召天下英雄呢?如果能讓太子登基,讓他為陛下保衛社稷,收攏將士誓死護國的忠心,這樣天下才能保住啊!」

這封帶血的奏摺,讓徽宗接受了禪讓建議。太子,也就是宋欽宗即位後,李綱又懷著憂國憂民的忠心,勸諫皇帝要順應天意和民心,消除邊患、遠離奸臣,重振宋朝國勢。當有大臣提議向金國割地求和時,李綱義正詞嚴地拒絕:「祖先的疆土,應該誓死守衛,即使是一尺一寸都不能割讓給別人!」

第二年,宗翰率兵渡過黃河,來勢洶洶,徽宗南逃,留守的欽宗同樣畏懼金兵,被主和派大臣慫恿,也想棄城逃走。李綱據理力爭:「今日之計,應該整頓兵馬,穩定民心,等待援軍到來。」他甚至哭泣著跪拜,以死請求欽宗留下抗金。君臣議政時,李綱還勇敢地向皇帝發誓:「如果讓我領兵作戰,我願以死相報!」

於是,李綱全權負責開封的守衛重任,帶領軍民修城樓、造武器,在城牆的四面分別安置一萬多的守兵,並且日夜練兵,毫不鬆懈。金兵攻城時,開封可說是固若金湯。李綱親自督戰,命勇士們用繩索從城牆上吊下去,奮力殺敵。這一仗,宋軍戰殺金兵頭目十幾人,士兵數千人!而金兵發現開封已有防備,徽宗也禪讓帝位,立刻罷兵離去。

宋軍雖然打了勝仗,宋金議和卻在進行中。面對金人的貪婪要求,李綱堅決反對議和,並親率將士和金人大戰,利用神臂弩大破敵軍。金人撤退時,他還派遣宋軍像「澶淵之盟」一樣監督他們回國,並伺機襲擊。

李綱作為文官,卻鐵骨錚錚,能夠克敵制勝,捍衛宋室尊嚴,他的忠義和勇氣令人敬佩!但是他不幸遭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擠和誣陷,竟在危難關頭被趕出朝廷,而開封也失去了最後一道防線。不久,金兵再次攻宋,欽宗才想起倔強而忠誠的李綱,想起用他回京救國。誰知,李綱遠在長沙,當他得到命令時,金兵早已衝破開封城門,俘獲徽欽二帝以及宮人、財寶無數。這就是宋朝最大的悲劇「靖康之變」,也是北宋國運的終結。

《宋史》曾做出假設,如果李綱能夠不受阻撓地堅持抗金事業,二帝何至於被擄,南宋又何至於偏安一方?看來重用君子、遠離小人正是皇帝治國的千古不變的道理。

而李綱一生心繫社稷和百姓的安危,即使屢遭貶謫,也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心志。史書還說,每次宋金談判時,金人一定要過問李綱、趙鼎等大臣是否安好,原來,李綱的忠烈義氣連敵國都深深敬服,他的丹心日月可鑑。@*#

(參考資料:《宋史》)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